切换新版>>

河北论坛 >  从彩云之南到天上西藏(附路书,更新完毕)

发表于 2017-01-26 21:00    IP属地:未知

引用 张老张先生 于 2017-1-22 05:38 发表的回复
人间仙境
在路上的感觉更好。
分享更多旅途精彩,欢迎加我微信号a2409516282,或者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旅行者的独行笔记”。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1-26 21:01    IP属地:未知

引用 蓝天白云2008 于 2017-1-22 05:27 发表的回复
这厉害了,绕一大圈啊,向往
那就出发吧。择个良辰吉日。
分享更多旅途精彩,欢迎加我微信号a2409516282,或者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旅行者的独行笔记”。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1-26 21:01    IP属地:未知

引用 山高人为峰ing 于 2017-1-22 02:33 发表的回复
不错的作品
谢谢鼓励。
分享更多旅途精彩,欢迎加我微信号a2409516282,或者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旅行者的独行笔记”。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1-26 21:01    IP属地:未知

引用 780911 于 2017-1-22 00:49 发表的回复
666666
好好好。
分享更多旅途精彩,欢迎加我微信号a2409516282,或者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旅行者的独行笔记”。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iPhone版 发表于 2017-01-28 20:24    IP属地:未知

新年快乐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1-28 22:13    IP属地:未知

引用 一拙人 于 2017-1-28 20:24 发表的回复
新年快乐
吉祥如意。
分享更多旅途精彩,欢迎加我微信号a2409516282,或者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旅行者的独行笔记”。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1-31 23:19    IP属地:未知

      2016滇藏行笔记(第7天,德钦至左贡)——重回川藏线
      第7天:9月16日,德钦飞来寺-左贡
     路线:云南德钦(3400米)—102公里-盐井-60公里-红拉山口(海拔4200米)-50公里-西藏芒康县(3780米)-18公里-拉乌山口(4358米)—35公里—如美(海拔2650米)-75公里—东达山(5008米)-41公里—左贡县(海拔3807米),约380公里。
行程亮点:梅里雪山、盐井、红拉山滇金丝猴保护区、澜沧江大峡谷、觉巴山

     早上起来,感觉非常好,除了上楼有点胸闷以为,没有什么高原反应,看来我对高原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客栈四楼的天堂正对着梅里雪山,飞来寺就在楼下的马路对面。

▲早上,飞来寺的煨桑炉燃起松枝。
      满怀希望地带上相机和三脚架上到客栈天台拍摄梅里雪山,等了一个多小时,天空依然没有放晴。梅里雪山云遮雾绕,不肯给我们看。偏偏一束佛光却透过云层,在山腰的森林中折射出一道彩虹,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

▲梅里雪山藏在这云雾与彩虹背后
      梅里雪山和西藏的冈仁波齐、青海的阿尼玛卿山、青海的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称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至今仍是无人成功登顶的“处女峰”。

▲一道阳光穿透云层,照射在梅里雪山下
       人类虽已征服了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和所有8000米以上的高峰,但由于梅里雪山卡格博峰复杂的地形和雨雪变幻莫测的气候,先后有多个国家的登山队攀登失败。1991年17名中日联合登山队员在登山时不幸全部遇难。当地人认为是触怒了山神而招致报应,从此当地政府禁止任何人再攀登神山。神山也成为唯一因文化保护而禁止攀登的高峰。

     眼看天空的云层越来越厚,看到梅里雪山的希望愈加渺茫。我们只好悻悻地收拾行李,离开飞来寺。

     ▲过了梅里雪山,就离开金沙江峡谷,进入澜沧江峡谷。

     梅里雪山是金沙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过了梅里雪山,就进入了澜沧江大峡谷。由于焚风效应,澜沧江成为一个干热河谷,江岸上少有植物生长,难得一见的梯田和村庄显得弥足珍贵。

▲澜沧江大峡谷的蓝天白云,令人心旷神怡

▲一条自上而下的之字形的小小山路,连接着澜沧江边的三个小村庄
     沿着澜沧江行走,经过德钦的佛山,很快便到了云南与西藏交界处。进入西藏以后的第一个镇是芒康的盐井镇,位于滇藏线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从盐井中掏出的卤水,倒在澜沧江边用柱子支撑起的平台上晾晒成盐,靠马帮运送出去,沿着茶马古道销往滇、川、藏等地。

▲两年之后,再次回到西藏
     中午在盐井吃佳加面,这家饭馆在进藏的驴友中颇为有名,老板是纳西族的一家姐妹四个。每人不管吃多吃少都是20元,每次吃一小碗,每个小碗也就一口,每吃完一碗店家给你加一碗,加一碗用石子计数。店家一边唱着纳西族歌曲,一边加面,鼓励客人多吃一碗,气忿欢快热烈,最高纪录是一人吃了147碗。饭店的电话:0895—4612134,3658957318,提供给大家,别说我是雷锋啊。

▲路过盐井,必吃佳佳面

      ▲最高记录是一位骑行者创造的,147碗
      红拉山口(海拔4200米)是进藏后的第一个高山垭口,林中栖息着号称比大熊猫还珍稀的滇金丝猴。颜慤在这里兴奋地跑了起来,为后面高原反应埋下了隐患。


▲高原的路

▲海拔越来越高,云也越来越低,四千米以上,树木已经不能存活,取而代之的是高山草甸
        翻过红拉山口到达芒康县城,距离上次来已经两年三个月了。从这里开始,就要离开南北方向的滇藏线214国道,沿着川藏线318国道一路向西到拉萨。
两年了
时光飞逝如电
我对你
却初心不变
翻山越岭
披星戴月
再次回到你的身边

      过芒康18公里后翻越拉乌山口(海拔4358米),到澜沧江边的竹卡大桥。过了竹卡大桥开始翻越觉巴山(海拔3911米)。觉巴山的路依然像两年前一样惊险无比,澜沧江峡谷在山脚下幽深无比。不同的是上次蓝天白云,这次阴云密布。

▲竹卡镇,下到了澜沧江边


▲东达山雪水融化流下形成的溪流

▲东达山的雪
     翻过觉巴山,过了荣许兵站13公里,开始翻越的今天的第4座山口---东达山(海拔5008米),也是川藏南线上第二高的山口。山口白雪皑皑,终年不化。颜慤在这里出现了高原反应,呕吐,走路迟缓。我摸了摸雪人,手指头很快就肿了起来,一直下了东达山才好。

      ▲海拔5008米的东达山口,摸了下雪人,手指头很快就肿了。
      到左贡县城已经天黑,同行的贵州车友先一步到达,已经帮我们订好了酒店。安顿好住宿,陪颜慤到酒店旁边的诊所检查并无大碍,终于放下心来。
[ 本帖最后由 勇敢的心境 于 2017-2-16 22:42 编辑 ]
分享更多旅途精彩,欢迎加我微信号a2409516282,或者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旅行者的独行笔记”。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1 22:44    IP属地:未知

2016滇藏行笔记(第8天,左贡至波密)——不同的然乌湖
      第8天:9月17日,左贡-波密
      路线:左贡县(海拔3807米)—120km—邦达(海拔4200米)—100km—八宿(海拔3260米)—85km—然乌湖(海拔3914米)—米堆冰川—130KM-波密(海拔2737米),约430公里。
       行程亮点:邦达草原、业拉山九十九道弯、怒江峡谷、然乌湖、米堆冰川、古乡湖、波密美景。

       沿着玉曲河,一路向上,到达邦达草原。翻过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口,天路72道拐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比两年前的阴云密布更加惊艳。一路弯道,急下坡2000米到达怒江天险,清澈的冷曲河在这里汇入浑浊汹涌的怒江。

▲路边的小饭店与小卖部

▲派出所门口休息一下

▲阳光下的玉曲河

▲给了小朋友一块钱

▲一路上的好风光

▲邦达广场

▲从业拉山俯瞰邦达镇的云

      ▲业拉山口

    ▲业拉山七十二道拐

▲气势恢宏的怒江
  

▲天险——怒江大桥

▲怒江大桥就是从中间的石头中穿过的
      穿过怒江,开始沿着冷曲河逆流而上,到达八宿县城加油吃午饭。继续向前是海拔4475米的安久拉山口,与一般垭口的陡峭起伏相比,翻过安久拉山垭口的路相对平缓得。但是,这座山是怒江流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分水岭。翻过垭口,也就由怒江流域进入赫赫有名的雅鲁藏布江流域。

▲前方军车车队

   ▲安久拉山口偶遇一道美丽彩虹
    过了安久拉山,到达然乌湖。也许是季节的原因,然乌湖远不如上次5月份来的时候清澈,湖边的雪山也消融很多。
因为都要去墨脱和走山南线,在梅里雪山飞来寺结识的贵阳车友在米堆雪山冰川路口等着我们,一起沿着帕隆藏布江走了三十公里正在维修的烂路,晚上到达波密。

▲秋天的然乌湖,由于夏天雪山融化冲刷,水是浑浊的。

▲现在的然乌湖与我

▲两年前第一次去西藏时候的然乌湖与我
     
     路上我已经提前预定了悠游道国际青年旅舍。酒店的房间是由好几十间别致的小木屋组成,错落有致建在山坡上,院子里有个可停十几辆车的停车场,随处可见格桑花。酒店还有一个300平方米左右的观景平台,在观景平台上可以看到几座雪山,地址:林芝地区波密县札木西路,电话:0894-5422111。

▲第二天早上的悠游道国际青旅

▲好有爱的同伴们
分享更多旅途精彩,欢迎加我微信号a2409516282,或者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旅行者的独行笔记”。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6 23:06    IP属地:未知

      2016滇藏行笔记(第9天,波密至墨脱)——莲花秘境
     行程:9月18日,波密(海拔2737米)—扎墨公路—墨脱(海拔1117米),全程141公里。
      亮点:嘎隆拉隧道、果果塘蛇形大拐弯、德兴藤网桥、莲花阁

     墨脱,藏语意为"隐秘的莲花",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雅鲁藏布江边,与印度毗邻,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一直到2013年才通上公路。在墨脱境内,雅鲁藏布江从喜马拉雅山中奔腾而下,于崇山峻岭间劈开一道深达五千多米的深壑,形成了世界上最深最长最险峻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离开波密的小路如仙境一般

▲ 山下白塔与山坡上的嘎隆啦寺,相对无言


    ▲ 远处的嘎隆拉冰川

       从波密到墨脱,翻过喜马拉雅山,一路与冰川、瀑布和原始森林相伴。汽车在山间绕行,瀑布在车旁跌落,汇成溪流,每次冲过一个溪流,就是一次对汽车越野性能的考验。好在一路有惊无险,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顺利完成行程。

▲ 河流

▲ 一个又一个的瀑布



▲ 一群瀑布
     穿过嘎隆拉隧道,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向下,随着海拔高度变化,从五千多米下降到几百米,植被也呈现不同的纬度特点,逐渐从寒带针叶林过渡到温带针阔业混交林。当沿着雅鲁藏布江,接近墨脱县城时,已经变成了亚热带阔叶林与热带雨林,芭蕉树与香蕉林漫山遍野。


     ▲ 田野
    这里是门巴族、珞巴族人的天地,他们就世世代代居住在喜马拉雅南麓的崇山峻岭之间,雅鲁藏布大峡谷沿江两岸,往南几十公里就是印度人控制的藏南地区。


     雅鲁藏布江果果塘湾令人惊叹,只见飞流的雅鲁藏布江在这里盘了一个大弯,人称蛇形弯,又因俯瞰像一个棒棒糖,所以也得名果果塘。


德兴藤网桥没有桥墩不用木板,一个铁钉也找不到,整座桥用白藤编成,管状悬空,位于峡谷险要的河段,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勇气。

     莲花阁位于墨脱镇南边的一个小丘上,是一个四层高的藏式风格的阁楼,挂着“墨脱门珞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的牌子。

▲ 莲花阁俯瞰仙境墨脱

晚上住宿林芝墨脱落差2000主题客栈,这是一家青年旅社,房间虽小,热水倒不错,老板是个年青的四川人,非常热情,联系方式: 13989944606。
分享更多旅途精彩,欢迎加我微信号a2409516282,或者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旅行者的独行笔记”。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9 00:02    IP属地:未知

2016滇藏行笔记(第10天,墨脱至鲁朗)——遭遇泥石流
行程:9月19日,墨脱(海拔1117米)—120KM—波密(海拔2737米)—86km—通麦(海拔2080米)—60km—鲁郎(海拔3285米),全程246KM。
亮点:雅鲁藏布江、冰川、通麦天险、鲁朗藏家

     昨晚未闻雷鸣,只听窗外雨声大作,一夜倾盆骤雨。早上起来,薄雾给早晨的墨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雅鲁藏布江云遮雾绕
       离开墨脱,雨后的山路更加难行。左侧是汹涌的雅鲁藏布江,右侧是留着泥水的峭壁,让人很是担心泥石流滑坡。果不其然,走了不多远,前方堵了几辆车。停车步行到前方观察,原来是刚刚发生了泥石流,塌方的一大堆碎石完全将路面堵塞。幸好救险车随后也及时赶到,用了两个多小时,将碎石推入左侧的雅鲁藏布江,疏通了道路。

▲这段路好险

▲抢险工程车及时赶到

▲工程车正在把塌方的泥石流推进左边的雅鲁藏布江

▲救护车刚刚超过我们就滑入路沟
    沿着雅鲁藏布江一路上山,再次通过嘎隆拉隧道,拍摄嘎隆拉冰川后,翻过喜马拉雅山回到波密。

▲当地的大货车前面都挂着活佛的照片

▲道路是这样的

▲我们从山下的小路开上来

▲如果没有这个隧道,前往墨脱需要翻越五千多米终年积雪的嘎隆拉山

▲嘎隆拉冰川

   ▲冰川才是最美的背景
    波密附近正在修路,道路崎岖坎坷,为第二天早上轮胎发现问题埋下了伏笔。通麦大桥和拍龙隧道已经建成通车,昔日的天堑变通途。两年前雨中用了三个小时才艰难通过的通麦天险,现在十几分钟轻松走完。虽然路好走了,但是那种挑战困难的惊险与刺激只能永远留在记忆,庆幸两年前曾经挑战过通麦天险!

▲去年才建成通车的通麦永久性大桥

▲两年前的通麦临时通行大桥已经废弃不用
     晚上到达鲁朗,依然住在扎西岗村的尼玛次仁家(13518946506,13518942186)。美丽的达瓦姑娘这次不在家,女主人——达瓦的嫂子提前给我们炖好了当地特产石锅鸡,饱餐之后躺在藏式风味浓郁的房间里。用了两年半的时间,终于又回到了这个雪山下梦里的小山村…

▲尼玛次仁家的厨房和两年前一样,没有变化

▲尼玛次仁家的客厅
分享更多旅途精彩,欢迎加我微信号a2409516282,或者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旅行者的独行笔记”。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