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5-05-25 09:58 IP属地:未知
D7 苏州至上海 豫园、夜游外滩(游船)
D8 上海1日游 游南京路、武康路、一大会址、外滩、苏州河。晚上登上海中心。
D9 上海1日游 游周公馆、天主堂、静安寺、上海中心、浦东外滩绿道骑行、1192民国风情街。
------------
上海三日游
从温婉苏州转赴活力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瞬间以其独特魅力将我们包围。
抵达当日下午,走进豫园,感受那份闹中取静的惬意。园内绿树成荫,静谧悠然,仿佛是喧嚣都市中的一片净土。夜幕降临,登上夜游黄浦江的游船,江风拂面,两岸璀璨灯火交相辉映。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在灯光下尽显复古韵味,与对岸陆家嘴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形成鲜明对比,勾勒出一幅独特的都市画卷,让人不禁感叹魔都的繁华与魅力。
次日,漫步外滩与南京路,欧式建筑与繁华商街并存,见证上海的历史变迁与商业繁荣。随后前往党的一大会址,在庄重肃穆的氛围中,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心生敬畏。午后,骑行于武康路,街边的老洋房、特色小店与繁茂梧桐,营造出浓郁的文艺气息。夜晚登上上海中心,从高空俯瞰整座城市,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上海的活力与激情尽收眼底。
第三天,迎着朝阳骑行浦东绿道,在清新空气中感受这座城市的蓬勃生机。田子坊里,创意小店与特色美食琳琅满目,充满艺术氛围。徐家汇天主教堂的哥特式建筑庄严肃穆,静安寺则在繁华都市中独显静谧禅意。最后踏入上海民国风情街,复古的街道、老式电车与身着旗袍的人偶,让人仿佛穿越回民国时代,沉浸式体验旧上海的风情万种。三天的上海之行,从历史文化到现代繁华,从自然清新到复古风情,全方位领略了魔都的多元魅力,令人流连忘返。

上海导游图。入住酒店为浦东,主要是浦东为新区,酒店设施比在外滩(数十至上百年历史老街)附近的设施好,且目前地铁方便出行。

从苏州坐高铁往上海。也可坐的铁到上海,但时间更长,大约4小时左右,优点是相当省钱

第一站到新天地

这里是上海博物馆,什么分馆?

应该是老建筑了

一大会址

一大会址

会址比较小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主址)是一座砖木结构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坐北朝南;一大宿舍旧址建筑整体采用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风格 ;民国十年(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会址内举行。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大党员中仅毛泽东和董必武活到新中国成立,其他人要么牺牲要么离党或判党。

新天地

武康路-----沿线建筑代表了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重要建筑设计机构和建筑师的作品,展现了当时的顶尖设计水平。初期由外国设计师主导,后来逐渐转为中国建筑师主导,涵盖了诸如公和洋行、责安洋行、思九生洋行等重要建筑设计机构和设计师。在林荫大道两旁,高级花园别墅汇集了不同风格的建筑,包括英国乡村式、法国文艺复兴式、西班牙式、地中海式、装饰艺术派、现代派以及混合式建筑等。这些建筑集聚了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和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品,展示了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并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武康路---

网红地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850号,武康路、兴国路、淮海路、天平路、余庆路口五街交汇处,曾先后用名东美特公寓、诺曼底公寓,始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武康大楼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建筑,外形犹如一艘巨型航船,大楼共8层,三角形设计,首层采用老欧洲风格的连绵拱形走廊。建筑底层为水泥仿石墙,顶层也是如此。中间楼层外立面黄褐色砖块贴面,设有连通阳台式长走廊和宽大阳台。细节上,窗帽和外墙色彩低调精致。顶层阳台沿建筑外墙贯通,突出层次感

网红地标

网红地标

武康路上的外国建筑

武康路

某国大使馆

武康路

义勇军进行曲作者聂耳

豫园,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福佑路168号 ,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已有450余年历史,占地30余亩 ,与露香园、日涉园合称为“明朝上海三大名园”,名列现存的上海五大古典名园之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经过20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在明代中后期被公认为“东南名园冠”

豫园有着典型的江南园林风貌,体现了明清两代南方园林“清幽秀丽、精致玲珑”的艺术风格,园内还保存着相当数量的古树名木及明清家具、名人字画、泥塑砖雕、额匾楹联等文物珍品,凝聚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

1982年2月,豫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明刑部尚书潘恩之子潘允端科场失意落榜归来,为让父亲安享晚年,在住宅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栽竹,建造园林,营造了一处私家小园,此为最初的豫园。

远望上海中心

豫园中的山以玉玲珑与大假山为经,水则当以莲花池等为典。玉玲珑,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高约一丈余,玲珑剔透,周身多孔,具有皱、漏、透、瘦之美,为石中甲品。豫园处于长江下游冲击平原,原本是无山的,但依造园者心中所想,在建园之初就毫不忌讳地造了一座“大假山”,由浙江武康的黄石堆砌而成,明代叠石名家张南阳设计建造。虽名为“大假山”,却是作者胸中之真物,故大假亦真也。可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园林中叠石堆山的经典之作。

豫园的山石场景遍布整个园区,起伏不定。整个园区内大部分叠石高度相当,较为平均,只有西北角略高,累叠了相当于两个半园区平均高度的山石。豫园中心还有一些相当于一层半建筑的山丘,呈现高低波动,错落有致。

中国古典园林常采用“掩、隔、破”的手法,设计、处理园中的水,豫园在理水方面也有其特色。豫园的整个水系相互环通,水势较为平稳。园林管理人员较好地处理了水岸线,大部分以不同材质的石块或护岸,或点缀,或垒堆,达到“破”的效果,使曲溪绝涧、清泉明池也显得怪石纵横,达到了“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效果。

豫园的整个水系是相互环通的,水势较为平稳。豫园的水面大多是分散式的块状水面,几乎在每一处的景观空间中都会有水的出现。豫园内水体空间的营造大多与多样化的岸堤或是岸堤上的建筑相结合。水体空间本身作为内聚性的空间,因自身的大小不一营造出或分散或聚合的景观空间,同时也使不同的景观节点有机联系在一起。此外,豫园水体空间的营造与山石空间也有积极的结合。例如一些空间是利用不同的山石或护岸材质进行营造——或装饰、或创造、或堆砌,达到“破碎”的效果。

同时,水体与山石空间结合后水口的巧妙设置、驳岸的有序变化,形成了水体的不同开合,以及水体形体与陆地游道形态的交相呼应,体现出水体意境深远的灵动特色。

豫园商场

外国美女也喜欢拍照

上海城隍庙(Shanghai City God Temple),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249号,原为金山庙(又名霍光行祠),供奉西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上海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供奉敕封上海城隍神秦裕伯 ,紧邻豫园,总面积约三千余平方米 ,是道教正一派的宫观,与老城隍庙小吃、荷花池、湖心亭及九曲桥组成了独具特色的上海“老城厢”旅游文化名片

上海外国老建筑

上海中心环球及金茂三大件

等待登船

外滩落日

外滩夜景
[
本帖最后由 summer028 于 2025-05-27 22:2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