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06-01 16:14 IP属地:未知
我把第二版的前言先发上来吧
请各位看看这种写作风格是否可以接受?
长篇纪实【人生如梦 我与汽车四十年】(第二版)慢慢更新不着急…
前言
岁月如箭时光如梭。每当我想起当年,想起我四十年的职场生涯;想起当年颠沛流离的岁月;想起那一段段不知所措的瞬间与内心空荡的夜晚,彷佛就在昨天。剧中似乎人不是我,但又的确是我。我彷佛是个旁观者,但又是个亲历者。一个在睡梦中游荡汽车行业四十年的昔日名人。
自1976年参加工作至2016年主动退出职场生涯,前后经历了18个企业。最短的28天,最长的8年。一时间频繁的跳槽,居然成为了我的谋生方式。市场、行业与职场,这三个复杂多变的要素交织在一起,描绘了一幅跨越四十年的职场故事。我承认,我不适合在复杂环境中生存,我不适合与人打交道。但幸运的是,我终于走出来了。
上海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技术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员客座教授、著名汽车售后服务管理培训专家与维修专家等诸多社会头衔,虽然已是昔日黄花,但是对我在业内的后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有谁能想到我到了这个地步,居然也会举步艰难无所适从,失业与失眠与我在一起寻找着新的谋生之路。
当人生与职场双双跌入低谷,曙光必然来临。如今看来,长年的勤奋付出与孜孜不倦,以及完美主义的行为风格挽救了我,它让我在五张多的时候,逐渐步入收获季。总之我是幸运的,我的幸运之处是我从不规划未来,我所想的仅仅是今天和明天。也许正是因为我的目光短浅胸无大志,才使我能够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认认真真地去修好每一辆车;踏踏实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实事求是地去讲好每一节课。
在四十年中我遇到了诸多贵人,他们在每个节点中均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无论当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在如今回首往事的时候才发现。那些明里暗里给我挖坑使拌的人,居然是推送我进入更高平台的重要力量。为此,我感谢他们当年对我的用心栽培。简单说,如果没有他们,必然没有我的今天,也不会有四十年回忆录。
我等小民对于成功的理解,便是对过去的无悔与对现状的无忧。做好每件事,活好每一天。说说容易做好极难。但我相信积累、相信在大量重复劳动中所得出的实践经验与后期的思考总结。所以我的许多夜晚是在思考中度过的,这已经成为了我无法改变的生活习惯之一。
长篇纪实【人生如梦 我与汽车四十年】(第一版)在某汽车论坛连载了四年多,累计261万字。其中数不清的故事讲述了我与诸多的同事、上级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分分合合,以及诸多有借鉴意义的维修经历。
另外,我国四十年的汽车发展史,在此文中也可见一斑。
文中有争议的人物与企业,以假名取代。
在第二版的写作中,将四十年的职场生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976-2002名曰【启蒙】(在朦朦胧胧与跌跌撞撞中工作);第二部分2002-2010名曰【成长】(在失落失败与彷徨中生存);第三部分2010-2016名曰【收获】(回报社会、行业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