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3-10-11 14:22 IP属地:未知
向出口走,又回到下华严寺,又一座大殿——薄伽教藏殿相近不远,很快就到。
薄伽教藏殿,意为佛教的经藏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九脊顶,正脊两端矗立着高达3米的琉璃鸱吻。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檐柱显著升起。
薄伽教藏殿内右侧椽底题有“维重熙七年(1038年)岁次戊寅九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午时建”字样,表明这是一座历经辽末保大之乱后幸存的辽代建筑。殿内斗八藻井等亦是辽代旧物,内槽彩画中所绘网目纹、三角柿蒂等辽代通行的纹样尚依稀可辨。佛坛上布列辽代彩塑29尊,分3组:北部一组以过去佛燃灯佛为本尊,胁侍二弟子、四菩萨;中部一组以佛释迦牟尼为本尊,胁侍二弟子、四菩萨;南部一组以未来佛弥勒为本尊,无弟子,有胁侍六菩萨。三尊佛像前端坐四大菩萨,由北而南依次为大悲观音、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愿地藏。此外,过去、未来二佛像前各有两尊供养童子像,佛坛四角各有一尊护法天王像。殿内诸多塑像呈“品”字形排列,在组合布局上突破了佛坛面积的限制,并利用造像的不同仪态,使群像结构紧凑、密集而不重叠。整个色调以墨绿、红、金为主。
在佛坛上的诸菩萨像中,以一尊面带微笑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像最为生动,堪称“神品”。塑像高约两米,赤足站立在莲花台上,体态丰盈、上身薄袒、衣饰贴体、肘悬飘带、发束高冠、身姿略侧、颈项微斜、双目半睁、朱唇小开、两手合十、举至胸前、露齿微笑,被赋予“东方维纳斯”之雅号。
在薄伽教藏殿内四周,依壁有两层楼阁式藏经柜,共38间。在后窗处,有用拱桥连接的木制天宫楼阁5间,两侧以拱桥与左右壁藏上部凌空相接,壁藏分上下两层,下层设门,内为经橱,置于叠涩基座之上。其上部为腰檐平座,座上置佛龛。龛内顶部平棋和腰檐遮板彩绘图案为辽代绘制,外有勾栏。龛上覆木制屋顶,椽飞、瓦当、脊饰、瓦垅、鸱吻,与大型建筑几无二致。其所用斗拱种类繁多,计有17种。柱头斗拱为双下昂七铺作,是辽代斗拱中最复杂的一种。勾栏束腰栏板雕刻镂空几何图案达37种。 楼阁雕工极细而富于变化,是中国唯一的辽代木构建筑模型,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被已故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海内孤品”。藏经阁内,共有明、清藏经1700余函,18000多册,其中有明代永乐和万历年间刻印的佛经1700多册,佛经皮函表用绫绵装裱,是佛经中的上品。殿内还有一套清代完整的《龙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