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4-07-21 23:43 IP属地:未知
这位大人咱们必须好好拜拜。
从文创店里给小孩买了点她喜欢的。
出门后大领导一直笑。小孩很好奇,问之答曰:
别人扫码,都是20, 30,50的,你爸一扫码,550。
我觉得,来都来了……
而且仔细一想,这次 新疆 之旅好像除了赛里木湖的590两天的门票外,咱可没有花别的景点门票了。
这荣国府的仨人120,是第二笔门票钱。
这真是穷游了。
“小孩不用你说,我知道这里。贾瑞就是在这里被泼了一身大粪。”
王熙凤给刘姥姥介绍“茄鲞”这道菜时,那大段的台词,真棒。
八七版的红楼,真是绝了。小孩看过新版红楼,看了几眼,说这是《聊斋》吗?
说句没羞没臊的话,我从小就喜欢林黛玉。
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门和二门,绿的是二门。
当年黛玉从这里入府,虽不说是"一入侯门深似海",但也是“深闺人静掩屏帷”,只剩流眼泪了,可怜的绛珠仙子。
也怨那个神瑛侍者,用得着你浇花吗?我们是仙人掌。
晌午头的荣宁街
这块牌子背面是“敕造 宁国 府”。
牌子是假的,但敕造是真的。现在的 正定 人还是感谢大大。
是大大当年力排众议斥资修建荣国府,修建费用几乎是当时 正定 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后来很多电视剧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有空三四月分去看看荣国府,海棠花和玉兰花,争奇斗艳,相映成辉。
小孩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开。
后来开学后写作文《推荐一本好书》和《读了……之后》的时候,她利用这次去荣国府拍摄的照片、查的资料和自己的想法,写的都和《红楼梦》相关。
《推荐一本书》
通过阅读,我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开拓眼界并且增长见识。我读书的时候,就像在和作者对话,这样我就可以在先贤和文学大师们的指导下去思考、去观察这个世界。最近,我读了一本精彩至极的古典小说,它被誉为“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大家知道这是哪本书吗?它就是曹霑先生写的《红楼梦》!没听说过?曹先生原名曹霑,字梦阮,号雪芹,这次知道是谁了吧?
我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呢?因为书中的人物角色众多,而且人人个性鲜明。你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活泼开朗且泼辣的王熙凤,端庄 大方 并精通诗书的薛宝钗,还有大傻瓜一样的薛蟠。书中人物太多了,说到明天早晨也说不完,但整体说来,有两条主线贯穿全书:一是“宝黛钗”的感情线;二是我最关注的“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喜事, 比如 “建大观园迎元妃省亲”,但最后也有了很多凄凉无比的变故,像“锦衣卫蛮横抄贾府”。这些变故,让我体会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我还是说说有意思的情节吧。书中多很情节把我逗得哈哈大笑。我最喜欢的情节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憨厚朴实的刘姥姥经常用她幽默且“接地气儿”的语言把“贾府众人”逗得捧腹大笑。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让众人乐得前仰后合,就 连平 时不苟言笑的王夫人都笑得说不出话来,薛姨妈更是一口茶直接喷到了探春的裙子上。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情节, 比如 “贾母率众赏雪”、“众姐妹开诗社”、“宝玉过寿”等,大家自己去找吧。
我觉得《红楼梦》被评为古典四 大名 著之一,是跟书中包含浓厚的文化有关。曹雪芹先生给我们讲了太多的“文化课”。修大观园时,我们能看到园林建筑文化;妙玉待客时,又给我们介绍了茶文化。就连王熙凤也给刘姥姥仔细介绍了“茄鲞”的制作方法,这不就是饮食文化吗?
除了介绍文化外,曹先生还巧妙地利用书中主人公名字的谐音对封建社会制度进行含蓄的讽刺, 比如 “真事隐”、“假语存”、“假脸”等,这正应了曹先生书中开篇的一句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书中还有大量有关诗词的文化, 比如 黛玉《葬花吟》中的“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王熙凤判词中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么“位高权重”的二奶奶最后只落得“草席裹身,葬于雪地”。曹先生给书中很多人物都量身定做的判词,字里行间都显露出她们最后的命运。
《红楼梦》中不仅出现了大量文绉绉的诗词,还向我们展示了“家谱文化”。“贾府”一共有五代人,每一代人的名字都有各自的特点。第一代人的名字带着“三点水”, 比如 贾源和贾演;第二代人是“代”字辈,有贾代善,贾代化;第三代就是贾宝玉的父亲这一辈,名字里都带着“反文旁”, 比如 贾政、贾赦和贾敬等。贾宝玉这一代是第四代,名字里都带着“王字旁” 比如 贾珍、贾琏和贾环。为什么贾宝玉的名字不带“王字旁”呢?我觉得这是凸显他“衔玉而生”,直接就叫“宝玉”吧。贾府最后一代的名字都是带着“草字头”的字,有贾蓉、贾芸和贾兰。“兰”的繁体字是带着“草字头”的“蘭”。
《红楼梦》实在是太神奇了,里面设计的文化再说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你来和我一起读读《红楼梦》,看看能不能找出来太多了新的“文化密码”?
读《红楼梦》有感
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的前行之路。一本好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开启历史之门。一本好书就像一位先贤,听他讲述往事,让我受益匪浅。
寒假里,我读了被誉为 中国 古典四 大名 著之首的《红楼梦》,让我感触颇多。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为背景,以宝黛钗三人的感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腐败并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除此之外,作者还用大量笔墨介绍了封建社会的礼仪和古诗词文化。其中,“ 娴静如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 扶风 ”的这个角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贾宝玉初次见到她就说:“这个妹妹我见过。”大家知道她是谁了吗?对,她就是林黛玉。林黛玉幼年丧母,被贾家老祖宗接到贾府生活,因此林妹妹常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为人处世不免总是谨小慎微,生怕犯错误,遭人耻笑。不过林妹妹自幼熟读诗书,因此联诗时总是文思泉涌且妙句频出,与才高八斗的宝姐姐不相上下。有一年中秋月夜,史湘云苦苦思索许久说出“寒塘渡鹤影”,没想到林妹妹不假思索地说出下一句“冷月葬花魂”。惹得史湘云对她好一顿夸赞。就连元妃娘娘看到众姐妹的诗词后都夸赞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只是林妹妹性格忧郁,总是因为别人无心的话语而暗自怄气,或者为别人不曾注意的小事去悲伤落泪。看到花落的现象,不仅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还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写出了《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一句写尽了她的人生路。我总在想,如果林妹妹的性格像我们班那些平时总是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同学,也许她的生活会快乐很多。
其实,我在生活中有时也很敏感,同学一句无心之言,让我自己别扭好几天。我也特别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和评价,这常常让我不快乐、不自信。所以,从今天起,我要改变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己努力做好自己。 《红楼梦》,梦红楼,红楼一梦千古忧。回想书中的每个人物和他们的结局,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送给大家一句我自己写的诗,表达我对《红楼梦》的喜爱。“红楼一梦延千古,只愿千古梦也长”。
正定 好玩的地方太多了,值得专门来一次。
本次出行最后一顿饭,条件不高,有空调就行!怎么这么闷热呢?昨晚大暴雨不管啥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