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青海篇 (六)在“约古宗列”给儿子录的视频——希望
老鬼1975
7月21号 第十一天 晴转阴有雨
两年前我给儿子的许下承诺
儿子打小就对地里感兴趣,特别是“黄河”,有一天缠着问我“黄河水为什么是黄的呀?……黄河最后流向什么地方了?……它的源头又是哪呢?……”
这些问题,有的我知道,有的我也稀里糊涂答不上来……又不好意思当着孩子的面查百度,只能糊弄着东一句、西一句地瞎应付着,有时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作为一名“炎黄子孙”说起来也很惭愧,对我们的“母亲河”也是知之甚少,仅有的那点地理知识也都还给老师了……
这件事过后,我反思了很久:孩子的求知欲正在一天天增加,这是件好事儿,作为家长应该认真对待,不能糊弄他,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一些知识书本里学到的是一个样,自己亲身看到、体验到的又是另外的样子,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渐渐地在我的脑子里成型——那就是带着儿子来一场“行万里路”的旅行……
2017年7月我带着儿子开始从山东东营入海口出发,经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宁夏、甘肃、青海等省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一路上孩子亲眼看到了黄河的入海口,看到了河南段的“地上河”怪相,知道了黄河的水并不都是黄的……等等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高兴坏了!但遗憾的是最后我们止步于玛多县的牛头碑,因为我知道再往前走200多公里,就进入了巴颜喀拉山地段,那里有黄河真正的源头——约古宗列。但这一路上荒无人烟,道路险恶,实在不敢带着孩子随便去冒这个险……
望着儿子失望的脸,我安慰他说:“前面的路太危险了,我们去不了……等下次吧!爸爸自己再去一趟,把视频录下来给你看!”
实际上这次从青海进西藏的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来完成上次我给儿子许下的承诺……
冬给措那湖的路口……
从宾馆离开前,为了保险起见,我给青海的孙哥打了个电话,再确定一下——明天到底能不能进黄河源景区。孙哥年长我五岁,西宁本地人,是上次到青海旅游时认识的,一起还喝过两次酒。听他自己介绍说,他在青海某个县的公安局上班,好像还是领导,来头不小的样子。
孙哥不知为什么电话一直没有接,可能在忙吧!于是又给他发了一条微信,也没回……
离开玛沁县时已经快中午了,出了县城,在路边犹豫了许久,终于决定把导航定到了“ 东给措纳湖 ”,打算先到那儿转转,这一路上也可以等着朋友的回信,如果说“黄河源景区”能进去,再掉头回到玛多县,也没圈太多路,一但真的进不去了的话,就直接沿着“东给措纳湖”西面的那条没人走的路绕过去进到“扎陵湖”

上图黄线为从“冬给措纳湖”绕行到黄河源的路线,蓝线为从玛多县进黄河源的路线
中午12点10分,从“大五西收费站”又回到了熟悉的德马高速上。
“东给措纳湖”在玛沁县的西北部,顺着德马高速,向着“德令哈”方向走
在高速上开了50多分钟看到了昨天小三轮上来的那个豁口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视频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这个豁口在高速上的什么位置我也说不清,只是记得前面有两栋红色的房子和一座不知名的寺庙,只要慢点儿开,就应该能看得到
下午1点左右,天上又开始下起了雨,好要到“雪山1号隧道”前,在高速上终于看到了“阿尼玛卿雪山”,但由于阴天,山上的雾气太大,只能隐隐约约看到雪山的大概轮廓和雪山脚下的“哈龙冰川”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视频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视频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视频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这里应该离神山的不远,在高速隔离带中间有个能拐弯的停车区,可以把车停在在里,人可以翻过高速,走路去神山的观景台,只是车停在这里不知道允不允许,而且横穿高速也太危险了!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视频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冬给措纳湖”离玛沁县188公里,离玛多县124公里。开车穿过“雪山1号隧道”又往前大概开一个多小时,就看到了路边的“冬给措纳湖”,湖边还有个停车观景台,本以为再往前走,应该有个收费口能下高速,所以我就没停车,继续往前开……
直到过了观景台,又往前开了十多公里,我才明白,这里跟“阿尼玛卿神山”一样,根本没有收费口可以下去。这可能是青海高速的又一大特点吧!只好在前方找了个隔离带的缺口,掉转车头到对面车道上,又往回开,看看有没有什么便道可以下到湖边……
果然往回开了没多久,就看到高速上有一个路口
顺着这个路口,下了高速,沿着泥路开了十几分钟便到湖边了
这里不是什么有名的风景区,交通又不方便。所以一路上只看到我这一台车往里开……
这就是去往“扎陵湖”的那条绕远的路,是典型的“搓板路”,
所谓“搓板路”,顾名思义就像搓衣板一样,表面看很平整,但细细观察全是凹凸均匀、错落有致的一条条横纹,就像我们吃的排骨一样,所以又俗称“排骨路”。车辆行驶在上面极其难受;开慢了,全车上下都在抖,人坐在车里也跟着一起有节奏地抖动,浑身上下就像散了架一样,开快了,又容易导致车辆失控。在这样的路面上开个几公里还可以,但时间久了即伤车又伤人!
现在前方全是这种一眼都望不到头的“搓板路”……
我把车停在路边儿,又给孙哥打了个电话,还是没人接……
现在已经下午4点了,是沿着条路继续走下去呢?还是掉头回玛多县呢?我在车外了站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
“也许……今天孙哥的电话没带在身边儿或是真的有什么事儿呢?”我觉得自己也可能想多了,记得前年我俩一起喝酒时,他曾拍着我的肩膀豪气地许诺:“以后在青海不管遇到什么事儿就打电话给我!我在这里朋友多,好使!”
“今晚回玛多县!”在心里打定了主意,心情顿时又好了起来,拿出无人机来,航拍了几段……
傍晚5点,开车又回到了高速上,一路顺畅,不到7点就到了玛多县城。
出了收费口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找了个加油站把车加满油,又让加油员给备用油桶也加了20L油,这样车上就有90L油,估摸这一趟能跑个***百公里没问题。从玛多县到麻多乡再到扎朵镇全程不到500公里,也就是说,中途即使没有加油站,也不用担心了……
希望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青海省南部,隶属果洛藏族自治州,是果洛藏族自治州下辖县。这里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4℃,属高寒草原气候。玛多县被称为“千湖之县”,扎陵湖、鄂凌湖、冬给措纳湖、星宿海、黄河等汇成了丰富的水利资源,丰沛的水源和茂盛的草场造就了这里第一大产业——畜牧业。
玛多县城不大,只有的两条不到500米长的街道,比起前年我到这里的时候,除了多了几栋正在施工的大楼外,其它都没有什么变化……
我开车在街上流荡一圈,找到了当地一个新建成的宾馆,其豪华程度比起上次来这里住的那个宾馆不知要好上几倍,但里面却稀稀拉拉没住上几个人。去前台问一下老板,房间的价格出奇的便宜,标间只要260/间。要知道我前年住的那个宾馆连热水都没有,我来时房间都居然已经住满了,还要350/间呢!
趁着老板在低头登记我的身份证的时候,我问他:“老板!这么好的宾馆,价钱也不贵,现在又是旅游高峰时期,为什么就住了这么几个人呢?”
他抬起了头,愁眉苦脸地看着我说道:“这个宾馆是前年3月开业的,条件应该算是当地最好的了,本以为当年就能有个好收益,但谁知6月份中央就把这里的黄河源景区给封掉了,自从景区被封掉后,来这里的游客少了一半多,外面不少的店铺,坚持不住,都关门了,我们也只能勉强地维持着,鬼知道将来哪天景区又开放了呢?”
“那……现在景区真的不让进了吗?”我接着问道
“我没去过,也不太清楚,听说白天景区的大门都有人看守着。不过……”老板故作神秘地压低了声音,凑近我耳朵边小声地说:“不过,有些游客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好像也进去了……”
“老板!老板!还有房间吗?”不知什么时候又进来了一波客人,打断了我和老板的之间谈话。老板马上收起了愁容,满脸堆笑地迎了上去
听了老板的话,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忐忑的心情安定了下来。“既然有游客进去过,那就一定有办法!”
把车里的东西,搬到房间后,我就带着相机和三角架到街上找吃的去了……
玛多县的地标性建筑——“玛多影剧院”,不知道为什么我来了两次了,就没见到它开过一次门
县城的大街上除了一些当地的藏民,几乎看不到什么游客,冷冷清清,不少店铺都关门停业了。虽说畜牧业是玛多经济的主要支柱,但从当前这种萧条程度来看,黄河源景区的关闭对整个玛多县经济影响还是挺大的……
在道边儿找了个小川菜馆,坐了下来,随便点了一份白菜砂锅和一碗米饭,可能由于游客少的原因吧!这里的饭菜价格比起青海的其他地方真的不贵,量还挺大。
吃完饭,我又试着给孙哥打了一个电话,刚响了几下,那头不知什么原因便给按死了。接着不一会儿手机“滴”的一声响一下,是微信的提示音。我打开一看,孙哥新发来的一条信息“兄弟!我今天开了一天的会,现在正在陪着领导吃饭,不方便接电话,等会儿我联系一下我那个哥们儿,再告诉你”
好吧!既然孙哥联系上了,就应该没问题,再等等吧!
离开了小川菜馆,我沿着大街,走进了玛多县的“格萨尔王博览园”,天马上就要黑了,公园里一个人也没有,我拿出相机,支上三角架,也没什么心情,胡乱地照了几张照片……
这时手机的电话铃声响了,是孙哥的电话。我赶紧放下相机去接听
“兄弟!实在不好意思啊,今天忙了一天,晚上又得陪市局领导吃饭,不方便接电话……”孙哥虽说是汉族人,但口音里夹杂着浓重的方言,听起来挺别扭。
“我知道你忙……孙哥,没事儿!”我客气地回应着“那个……我现在在玛多县,明天想去黄河源,有办法进去吗?”
“噢,是这样哈……刚才我给玛多县那个朋友打过电话了,他说,现在省里抓的很严,要进景区得有县里的条子,没有这个,谁也进不去,现在他也没办法了……”
我靠!进不去你早点儿告诉我呀!害得我还要明天一大早返回到“冬给措纳湖”去,多走了一百多公里的路。
半个月前还问过你,你不是说“没事儿,有朋友在玛多,尽管来吧!”,这我真的来了,又说不行了。
现在的人呐,都是有大的,不说小的,虚荣得很,就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张口闭口就是“我大哥、朋友、铁子是干什么什么的……”真要是遇到点事儿,都躲得远远的。他们和人相处的原则就是“有用的交,没用的退”所以和这帮人打交道,说话还真不能信啊!
“没关系!孙哥,给你添麻烦了,我自己再想想办法吧!等哪天去西宁找你喝酒哈……”不知不觉我也学会了“社会”的那一套,寒暄了几句客套话就撂下了电话。
在社会人当中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暗语,其中“等哪天我请你喝酒”这句话就是“暗语”之一,“哪天”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无限期的意思。说白了就是一句的客套话,大概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再见”的意思……
看样子从黄河源景区进到扎陵湖的想法是行不通了,明天只能起大早从“冬给措纳湖”绕进去……
天色已经不早了,我把相机和三角架都给收了起来,准备下山回宾馆早点休息,刚走到公园的大门口时,看到一对中年夫妇正在拍照,看到我走过来,就请我帮忙,给他们拍合影。听口音这对夫妇应该来自北京,一问果然是从北京开车到青海来自驾游的,昨天下午刚到的玛多县。
“你们不知道现在黄河源景区被封闭,不让进了吗?”感觉都是同病相怜的游客,顿时得觉亲近起来
“是啊!昨天下午我俩就去景区了,结果被人家撵了出来,所以昨晚住在了玛多县”男人接着说道:“不过,明早我们还要去!”
“啊?……不是都不让进了,你们明天还去?”男人的话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今天我们的宾馆里有几个游客,一大早就从县城出发去黄河源景区,下午三四点钟就回来了。他们说早上7点以后,工作人员才上班,只要在这之前进到景区大门里,以后就没人管了……”
男人的这番话突然点醒我了,是啊,记得前年到扎陵湖、鄂凌湖的路上看到沿途有好几个村镇,而去往黄河源景区的这条路就是他们要走的必经之路。如果说白天有工作人员把守,还可以给他们开门,但总不能晚上把大门关上不让当地人进出吧?那么或早或晚就一定是进到景区的最好时机了,就是说我明天只要早点出发,就不用再转到“冬给措纳湖”那面,走几百公里冤枉的烂路了……
想到这儿,我兴奋起来,激动地握着男人的手,使劲地摇晃着,连声地向他说道:“谢谢!谢谢了!你这个消息太好了……”男人被我的夸张的举动搞得莫名其妙,惊恐地看着我……
“你们明早什么时候走?”我接着问
“啊?……噢!六……六点吧……”男人回答道
“好吧!那就再见了,明早路上见!”我告别了北京夫妇,离开了公园,便大踏步地往宾馆奔去!

第十一天的行程;红线为奥维轨迹路线 蓝线为今天实际走的路线
玛沁县—— 冬给措纳湖180公里 冬给措纳湖——玛多县124公里
[
本帖最后由 老鬼1975 于 2019-12-03 19:1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