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广东论坛 >         

发表于 2012-01-13 16:10    IP属地:未知

我走在这条山腰路上,旁边下面的山谷就是几天前去GoraK Shep时走过的路,碑林和Dughla都在下面的山谷里,我在山腰路上过了山谷里的碑林,又过了Dughla的客栈,现在已经可以清晰的重新看见Ama Dablam了。Ama Dablam的中文名字是“阿玛达布拉姆峰”,海拔6856米,它和珠穆朗玛峰环和其他著名的山脉都位于同一地区。阿玛达布拉姆峰翻译过来是妈妈的项链的意思,它两边延伸的山体则预示着是妈妈的怀抱。下面山谷就是从南池过GoraK Shep这边来时必须走的山谷,我是从Chhukhung来GoraK Shep,所以在经过Dingboche时没有选择从山谷过来,而是直接从Dingboche旁边的山上翻越过来的,虽然节省了一点路,但翻山更辛苦。翻山过来就要从PP左侧的大坡上绵延的小路过来,而如果是从南池方向过来,就从下面山谷里走过来。但无论是走上面路、还是走下面山谷里的路,这两条路都经过Dughla(4620米)。山谷里远处隐约可以看见的错落是Pheriche,这里有家高山诊所,诊所里的医生基本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医护志愿者,但在这诊所里看病,价格却是极其昂贵。

Ama Dablam左边的雪山墙,就屹立在Chhukhung前面,从这里看过去好象距离Chhukhung不远,但如果靠两条腿走的话,要走2天才能过来这里。

积极赚钱,然后再改名。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1-13 16:11    IP属地:未知

前往Dzonglha的路上,这是我所走山腰路对面的雪山,这些雪山的海拔都是5、6000米,明天要翻越的垭口也是在这条山脉上。我所走的这条山腰路,与这雪山之间是很深的山谷,下面没有路,但下面有个堰塞湖,湖面结着一半的冰,这个湖也不好看。

继续在这大缓坡上往Dzonglha走,PP右边的人影是我的背夫:

积极赚钱,然后再改名。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1-13 16:13    IP属地:未知

回望Ama Dablam旁边的雪山,这片雪山也都不矮,其中一座雪山的南坡上,不断冒出浓浓的旗云:



积极赚钱,然后再改名。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1-13 16:14    IP属地:未知

拉近Ama Dablam,其实前面这些天来的行走路线,都是围绕着它在走,只是行走的路线是以它为圆心,在半径为一、二十公里的圆弧上徒步。它的海拔不高,但山型壮美:

积极赚钱,然后再改名。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1-17 03:28    IP属地:未知

EBC之旅视频影象系列片之第十集: *****
EBC之旅视频影象系列片之第十集备用视频地址:*****
备注:观看时建议各位打开音箱,因每集记录片都配有音乐和字幕。
本视频系列片第十集的内容,是俺2011年12月尼泊尔EBC之旅中,12月22日探访猴庙的行程记录。猴庙本名是Swayambhunath(斯瓦扬布寺),位于加德满都市西面约2公里的一座小山上,是尼泊尔重要佛教圣地。因为山上到处是被奉为神灵的猴子,所以又称为猴庙(Monkey Temple)。

视频区:
高清视频区:*****
标清视频区:*****
备注:高清区清晰度高,但速度稍微慢点,标清区清晰度低一些,但速度快很多。
积极赚钱,然后再改名。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1-17 16:03    IP属地:未知

12月17日:Dzonglha(宗那4830米)—Cho La 垭口(5330米)—Thagnak (塘那4700米)-Gokyo(第三湖4790米)
在Dzonglha,前一晚已经和哈姐和背夫约定好第二天(17日)早晨6点出发去翻越垭口了。结果前一个晚上睡觉时,发现房间棚顶有老鼠在爬,同时房间侧墙的木板里,则是有成群的老鼠在穿越,因我平生最怕老鼠、癞蛤蟆和蛇,所以听着棚顶和侧墙木板里老鼠的声音后,我是实在没胆量睡觉。我的房间是这排房子把头的第一间,房间外墙是石头,房间实际是在石头房子里,用木板隔开的,也就是说老鼠是在我房间的木板与石头墙壁之间呆着。回到房间,查看床底下是否有老鼠洞,我没看到,再看房门与地面之间的缝隙,发现那缝隙可以任由老鼠随意进出,这下子我有点怕了,于是前半夜压根就没睡觉,一听到老鼠的声音,我就打开手电伸都到床下查看情况,这样整晚上我都没睡好,直到后半夜凌晨3、4点钟才迷迷糊糊的睡去,而早晨6点背夫敲门后我才醒过来。急忙爬起来后,听到走廊里满是那帮鬼佬出发的脚步声和叽里呱啦的说话声。我知道鬼佬们已经准时出发了。等我收拾好行李已经是早晨6点45分,到客栈餐厅结算室,整个客栈就剩我一人了。出了客栈,在垭口方向的路上,也看不到人影,估计那帮人已经走很远了。
走了一会,天开始大亮,太阳逐渐升了起来,虽然我是在朝垭口方向走,但眼前这片群山,到底哪个位置是我要翻越的垭口,我心里仍不清楚。离客栈越来越远,离垭口所在的群山则越来越近。看着前面背夫的身影,再看他走的路,我基本判断出垭口所在的位置了。这时候太阳已完全升起来了,隐约在垭口下面的爬山道上看到几个身影,然后又看到哈姐以很慢的步伐走在最后面,我与她的距离至少一公里。反正早爬晚爬都是爬,我既然已经是最后一个了,那索性让前面的人走吧,我也不想追他们,毕竟5000来米的海拔,我想走快也走不动。很快,刚刚看到的那些身影上了乱石堆,没一会就再也看不到他们的影子了。我按自己的节奏一步步沿着布满石头的上坡路往上晃,每晃一会就回头看客栈的方向,太阳从身后一点点在升高,早晨从客栈出来时走过的路已经被甩在山脚下,那路上也没有其他人影,我可以确定我是今天从客栈出发去翻越垭口的队伍中走到最后的一位了。
远看这垭口,我也没觉得怎么样,反正就是爬坡而已。越往上爬,路上的石头就越来越大,有些石头已经算是巨石了,至少几十吨重,但当时我也没当回事情。登山杖此时已经没办法使用了,因要手脚并用的往上爬,虽然累的也是气喘吁吁的,但平生第一次爬这样大石头阵营,所以也觉得新奇。终于,没多长时间,翻过第一道大石头堆后,再走过一段乱石不是很多、外表也近类光突突的山坡。和背夫休息一会,再次准备出发时,他开始打手势提醒我把相机和摄象机装到背包里,我估计他的意思是后面的路要难走一些了。果然,没走出多远,已经可以看到网上PP里最吸引人的那个大雪坡了,这时要从侧立的山壁下面小心翼翼的过去,同时也是开始往雪坡靠近。这时虽然离走上雪坡还有很长一段路,但山腰的小路上已经开始有很厚的积雪。从这积雪上过去,只能踩着前人的脚印,同时用登山杖支撑好地面,确定登山杖不会滑动后才敢迈步。
接近垭口的乱石区,从PP上看,好象这些石头没什么,但实际石头非常大,人站旁边,很多石头和人的身高差不多,有些石头则远比人高。

准备爬乱石区前,旁边的情况:

准备爬乱石区前,回望刚刚爬上来的路:

积极赚钱,然后再改名。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1-17 16:03    IP属地:未知

小心翼翼的从山腰上的斜坡小路走过去,虽然路上布满了积雪,确实有些滑,但踩着前人的脚印走,也谈不上辛苦,只是行走的步子不敢迈大大,因怕滑落到下面很深的坡底。等安全走过斜坡路后,终于进入垭口上的大雪坡区。初上雪坡有些兴奋,虽然我是北方人,对雪并不陌生,虽然也曾在滑雪场上滑过雪,但还从来没有过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上、在形成已有千百年以上历史的超大积雪坡上行走的经历,所以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和刺激。
山腰斜坡上的路,上面有积雪,很滑:

旁边的雪坡区,这是雪坡的末端,我因是逆时针翻越垭口,所以要从雪坡的下端往上面爬。

这是雪坡的末端,通向山脚:

前进方向右边的雪山上积聚的雪,也有几十米厚:

雪坡的表面很光滑,上面覆盖着一层薄冰,阳光照射下反射出晶莹的眩光。走在上面可以脚下薄冰清脆的崩裂声,但我知道薄冰覆盖的积雪非常厚实,不存在踩破薄冰掉进冰缝或馅下去的危险,所以在雪坡上行走时只想着别滑倒,而丝毫不用担心有其他危险。雪坡的区域很大,绵延有近一公里长,因我是逆时针翻越垭口,因此是从雪坡的下端往雪坡的上面走,坡度很缓,所以虽然也是爬坡,但几乎没什么感觉,只是在雪坡上走出很远一段路后,回头看刚走过的雪坡,才意识到自己是从雪坡的下面走上来的。临近雪坡尽头,看到这片积雪是从左侧雪山的顶上蔓延下来的。在通向雪山顶的大坡上可以看到一堆堆杂乱的脚印,估计是翻越垭口的徒步者,在经过这里时,曾经试图往雪山的山顶走,但徒步客一般都不是专业登山者,也没有配备爬雪山的装备,所以这些脚印只在靠近大雪坡的区域分布着,在靠近雪山的山腰处看不到任何脚印。到了雪坡尽头,在积雪和山体之间有个很大的水坑,里面应该是融化后的雪水。因为是冬季,山上夜晚气温很低,所以坑里的积水是呈冰冻状态,这坑里的冰有多厚不得而知,估计经过的徒步客里不会有人下去探询这事。
积雪的表面,是一层薄冰:

走进雪坡区后,回望刚刚走过来的路:


走出雪坡区,已经没路可走,眼前只有一座立陡的山体。看着背夫背着我的双肩摄影包,象猴子一样在攀缘这座陡山的峭壁,我才留意到要从这陡峭的山体侧腰上,顺着碎石添塞起来的缝隙处爬到峭壁之上。峭壁很陡峭,近乎6、70度角,好在需要爬升的高度不大,不过一、二十米高,手脚并用爬上倒也不是很辛苦,只是爬的时候要稳一些,必须要踩实脚下的石头,确定石头不会松动后,才能移动手臂和另一条腿重新向上寻求新的落脚点。上了这段峭壁,终于看到挂有经幡的玛尼堆。根据经验,见到经幡和玛尼堆,基本预示着我已经到了垭口的最高处。站在垭口之上,对面的风光进入眼帘,抬眼望去,对面山下是一大片坡度稍缓的坡地,坡地尽头是积雪不多的雪山。远眺那片雪山群,估计离这里有十几公里以上,此时我还不知道自己今天要抵达的目的地是远处这片雪山的这一侧?还是要再翻越到这雪山的另一侧?但心理安慰的是,我觉得自己已经登上垭口了,那至少今天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已经完成大半了,并且对今天翻越的垭口,我一直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虽然早晨穿越乱石区时大石头多了些,虽然在雪坡上行走有些滑,虽然在爬上垭口前有段陡峭的山壁要爬上来,但总体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登上垭口后,我还想着等下完垭口给背夫1美元小费,就当是对今天顺利攀上垭口的庆祝,可等我从垭口上翻越下来时,我才知道翻越垭口的危险,不是攀上垭口这段,而是在从垭口往下翻越时。而我计划给背夫的那1美元小费,也因背夫在下垭口时的表现让我哭笑不得而取消,这些是后话,我后面会讲。
雪坡区后面的雪山:

在垭口上,堆着好多座玛尼堆,上面挂着经幡。背夫休息一会后,开始给玛尼堆加建高度。他在玛尼堆附近寻找大一些的石头,然后堆在玛尼堆的上面,看来背夫对藏传佛教的忠诚度很高。他在搬石头,我则一会回望刚爬上来的路,一会远眺下垭口后要去的方向,所以我们两人此刻都没闲着。天上阳光不错,阳光也不刺眼,视线所及之处都是深蓝的天空,没有任何云彩,垭口上又没过山风,太阳照在身上又暖烘烘的,所以在这里休息倒很安逸。
在垭口上坐了好一会,这期间从我爬上来的方向是没人再上来了,而从我要下去的方向,也就是从垭口的另一侧这会陆续上来几伙人。因从垭口上看不到垭口所在的这座山的山脚,所以看到上来的这些人时,都是突然间从石坡上冒出来,先看到他们的脑袋,然后整个身影就全现在眼前。这些顺时针穿越上来的徒步者,上到垭口后也纷纷坐下来休息,虽然我和这几伙人没语言交流,但他们上来后彼此相视一笑就已代表一切。
回看刚刚爬上来的路,PP上远处的雪山,其实就是Chhukhung(4730米)地区的雪山,从这里走到那,正常需要2、3天时间:


积极赚钱,然后再改名。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1-17 17:19    IP属地:未知

在垭口上坐了至少半个小时,一边晒太阳一边看风景。既然所有翻越垭口的徒步者都选择早6点出发,而我上到垭口最高处时也才11点前后,说明后面的路可能不轻松,所以我不敢在垭口上滞留太长时间,起身背好摄影包准备向下翻越垭口。在我起身准备出发时,逐渐意识到下去的路可能不太走好,因经验丰富的背夫走在我前面,我在他后面看到他站在那里正反复审视山坡下面。我估计他是在找路,等我走站下找路的位置时,才看到下山不是选哪条路的问题,而是压根就没路,眼前所能看到的是一大片乱石堆,这些石头散乱的堆积在呈45度角的山坡上,原来下垭口的路就是从这些乱石上走下去。这所谓的“山坡”其实是山上风化后的石头滚落下去花后,形成了扇面形的乱石堆。徒步已近十天,平时我都是远看那些雪山脚下的扇型乱石区,知道那是山上滚落下来的碎石,还一度想着走在那上面该是什么感觉?而我没想到的是,从垭口上翻越下来,走的居然就是这种扇面型的落石区。
这个雪坡是夹在两座雪山之间,按我前进的方向做参照,雪坡上的积雪是从左侧雪山的山顶蔓延下来的,而右边的雪山从这里看过去,积雪不是很多,原因是这个角度看到的右边雪山其实是它的南坡,所以积雪不多,但山顶位置仍是压着非常后的积雪,这是拉近镜头看它山顶的积雪:





雪坡尽头有个雪融化后凹陷下去的大坑,只是羡慕积水重新冻成了冰,同时也可以看到,雪坡的积雪是来自右侧雪山的山顶:

不下不行,没路也要下,我没有走这种落石区的经验,所以我下山的姿势象下梯子一样,身体朝前脸对山脚,屁股朝后贴着石头,这样下乱石堆时至少可以看到下面的情况。于是往下走时,都是屁股先坐到石头上,然后两脚往下伸,等踩到下面石头后,确定脚下石头没松动后,再把另一只脚也踩下来,再抬起屁股往下寻找其他可以让屁股坐的石头,就这样一步步往下挪。此时背夫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我想沿着他走过的路下去是不可能了,因我根本就看不到他,只能靠自己找路了。因我没有过穿越这种落石区的经验,所以选择了从扇面区的中间部位往下走,结果走到一块巨石上面,这块巨石其实就是山体,站在巨石上面是没什么大的坡度,可伸头往巨石下面看时却发现下面有一、二十米深,巨石的侧离面极其陡峭,坡度近乎6、70度,并且巨石构成了一个小悬崖,我相当于站在小悬崖的山崖上,看来从大石头这里是下不去了。我开始返身往上面退,因在巨石上面直接横向移动有些危险,我怕踩空石头就直接掉到它下面,所以只能先返身向上往回爬,等离开巨石有一定高度后再横向移动。环顾两侧,离右边看起来可能好走一些的地方实在太远,估计距离有一、两百米远。我只能选择往左边靠,因看到左边扇面边缘与山体结合处,好象乱石少一些,所以决定往左边靠。横向移动同样不轻松,仍是一边踩住凌厉的石块,一边用登山杖撑在身边石头的表面,反复试探这些石头不会松动后,才挪动双腿往前走。等横移到扇面的最左侧边缘时,看到这边的路相对好走很多,碎石也不少,但大的石头不多,只是这里浮土较多,在这样的路上下去有时会很滑,但好在这里下去坠落的风险小很多,同样被上面落石砸到的风险也小很多,至此我算找到相对安全些的下山路,下的速度也快了很多。等临近山脚时,我看到背夫站在几块大石头旁正看着我一步步往山下走。本来,这一路上,每次我走到后面,都告诉背夫让他先走,不需要等我,而背夫一般都是保持与我不超过一、两百米的距离,以便随时能看到我的情况,只有临近客栈时,他才会先去到客栈,放下登山包后再回来接我。而整个徒步行程中,唯有这一次他死活都不上来接我。下垭口时,他象兔子一样很快窜下去,到山脚后就躲在很远的地方看着我,他这样子让我有些哭笑不得,但我理解背夫。因为从垭口上翻越下来,其实是从落石区上往下走,乱石堆积的山坡与地面大概45度角,象切掉一半的圆锥体,这些石头虽然挂在山坡上,一旦有人踩松、并且踩翻一、两块石头后,堆积在它上面的石头就会呈连锁反应的崩塌下来,就象雪崩一样。这样,人会被铺天盖地的落石冲到山底,并且会被不断坍塌下来的石头掩埋到底下。当初计划徒步EBC时,曾看到有些功略提到翻越垭口的危险性很大,等我自己亲自走过后,终于知道这危险不是来自雪坡,不是来自往垭口上面的攀爬,而是来自从垭口山顶往山脚穿越的过程中,现在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很多背夫一听雇主的行程中有翻越Cho La 垭口时,或面带难色,或要求雇主为他买份人身意外保险。等我翻越下垭口后,我自己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很多徒步客对翻越垭口都严阵以待,实在是因为向下翻越的过程中,走的路确实太危险了,我从垭口上翻下来后,等找到背夫时,我才留意到自己的双腿已经都软了。
上到垭口最高处后,眺望对面的景象,这也是一会从垭口翻越下去后,要走的方向,其实也就是从脚下的雪山爬下去后,从那片开阔的缓坡地走过去,再往对面的雪山走,这中间的距离不近:

在垭口最高处休息时,山脚下顺时针翻越上来的两个徒步客,一会我就要和他反向走,他上来的方向,就是我一会要下去的方向:

在垭口最高处休息时,山脚下顺时针翻越上来的两个徒步客,一会我就要和他反向走,他上来的方向,就是我一会要下去的方向:

积极赚钱,然后再改名。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1-17 17:53    IP属地:未知

下到山脚时,背夫正听着他手机播放的尼泊尔音乐,虽然人家没上去接我,但这不是人家失职,上去接我是情份,不接是道义。毕竟背夫只负责带路和背行李,只是我在垭口上准备额外给他的那一美元小费可以省下来了。翻越完垭口后,心里没了压力,好象生离死别后重获新生一样,心里很畅快。等我再走出山脚区域的又一片乱石区后,也就走上了曾经在山顶时看到的那片缓坡地,在这片坡地上我坐下休息,想着反正垭口已经翻越完了,早出发的人我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既然我已经是最后一个穿越垭口的,那索性自己在后面慢慢晃就是了,于是在这片草地上坐了好久。虽然是冬天,屁股下面的草呈现枯竭的状态,但看着地上成片的野草,可以想象这里7、8月份的夏季时,可能会很秀美,因绿草复舒时,地面可能会象铺盖了一层绿色的地毯。翻出茶蛋吃了两个,随手把包装的塑料纸丢到地上,丢完后又觉得不妥,重新拣起来外包装纸准备塞到摄影包里时,看到地面有蚂蚁,我无聊到拿打火机去烤那些蚂蚁,看到蚂蚁惊慌逃跑,又觉得自己无聊,因为人家生活在这里,这里是人家的领地,我在人家的地盘上欺负它们,好象有点不仗义。
背夫站在一、两百米远的地方在等着我,我打手势让他先走,因我看到远处去往Thagnak (塘那4700米)的路迹很清晰,我估计自己也不会走丢,所以再次让背夫先走。休息完,起身出发,结果后面的路让我走的崩溃,因我原本以为去Thagnak (塘那4700米)的路不会很远,可因为我走的太慢,可一直走到下午15点才晃到Thagnak。虽然从垭口下来前往Thagnak (塘那)的路大多是下坡路,但路程实在太远了,最后走到精疲力竭的程度,更让我觉得悲剧的是:等15点走到Thagnak的客栈后,才发现早晨6点从Dzonglha(宗那)出来的那帮鬼佬都没在这里,他们直奔Gokyo(第三湖4790米)去了,怎么办?从Thagnak (塘那)到Gokyo(第三湖)还要走2个多小时,现在已经是15点多了,自早晨从客栈出来,当我到Thagnak (塘那)时,已经走了8小时,体力耗费几乎到极限了。可如果今天不到Gokyo(第三湖),那整个行程就要拖延半天,可如果留在Thagnak (塘那)住宿,客栈里将只有我自己,而没其他任何徒步客,自己孤零零的在这?虽然即使客栈有其他人在,我也不会和他们沟通交流,因语言上和人家沟通不了,但即使不聊天,至少有人同在,心理上也算是安慰。我拿出地图给背夫看,指着地图上的Gokyo(第三湖)问背夫:“How long to  Gokyo?”,背夫答:“Two hours”,听罢我背起行李,看了一眼背夫,嘴里一句:“go”。背夫马上背起登山包,然后和我走出客栈,开始向Gokyo(第三湖)而去。到Thagnak (塘那)时,我体力已经快耗费光了,而自下完垭口后我让背夫先走,所以当我到客栈时,他已经在客栈已经休息了一、两个小时。
从Thagnak (塘那)出来,先要走一段同样是铺满枯黄绒草的坡地。这段路很好走,开始时我是跟在背夫后面约一百米处,背夫每走一会就停下来等我,我善心重新大发,又打手势让背夫先走,结果自己这一次的决策,让我吃了一个更大的苦头,当天傍晚,险些被滞留在冰川里过夜,因在冰川里我迷路了。
翻越垭口的过程中,因翻越实在太危险,我把相机和摄象机都装进背包,然后全身心的往下爬,这是翻越下来后,站在山脚,心有余悸的回看自己刚刚爬下来的垭口,就是图片中间凹进去的那个位置:

就是这里,几百米长的路段,全是乱石,因为是从山脚仰拍,加上距离已经有些远,所以在这个角度已经看不到从垭口上面翻越下来时,那些凌厉的乱石:

下完垭口,走出几公里远后,回望自己刚刚爬下来的垭口所在的群山:

这是翻下垭口后,再重新面对垭口,在它群山左侧的雪山:

远看这雪山的积雪:

从垭口上翻越下来后,回看垭口,这是它右边的群山:




积极赚钱,然后再改名。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1-18 13:38    IP属地:未知

EBC之旅视频影象系列片之第十一集:   *****
EBC之旅视频影象系列片之第十一集备用视频地址:*****
备注:观看时建议各位打开音箱,因每集记录片都配有音乐和字幕。
本视频系列片第十一集的内容,是俺2011年12月尼泊尔EBC之旅中,12月23日探访加都杜巴广场的行程记录:
    在尼泊尔语中,“杜巴”是皇宫的意思,“杜巴广场”就是皇宫广场。古代尼泊尔国王喜欢在皇宫前设置开阔地,然后在旁边修建庙宇和宫殿。随着世袭的历代国王不断加建庙宇和宫殿,皇宫附近就形成了及具规模的杜巴广场。
  公元13世纪,尼泊尔马拉王朝在继位问题上出了纰漏,三个王子互不买账,各自称帝,使尼泊尔分裂成三个王国,每个王国都在自己的皇宫附近修建杜巴广场,尽管从国家角度考虑这不是好事,但无形之中在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冈三个地区各自产生了一个形态各异的杜巴广场,现在这三个杜巴广场已经成为尼泊尔的三张名片,也全都被列入联合国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范畴,从而使世界各地的游客大饱眼福。

积极赚钱,然后再改名。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