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交通安全宣传区 >  约翰 怀斯曼的生存手册

发表于 2009-02-05 21:05    IP属地:未知

第103节 叮咬伤
    哺乳动物咬伤
    动物咬伤相当危险,因为动物嘴内的细菌可能会造成感染。狂犬病危险性最大,常常致命,如任其发展,病人将越来越烦躁不安,出现怕光、恐水(对水产生强烈厌恶感)及瘫痪[被屏蔽广告]
    等症状。急救时,如没有疫苗,就没有治愈的希望。应极其小心,防止进一步传播。猫科、犬科、猿类以及其他一些动物都能够携带狂犬病,甚至蝙蝠也携有一种狂犬病毒。
    在野外求生条件中,一旦被咬伤,即使治愈,似乎已一切完好,在获得营救时,也应报告咬伤情况,找医生进行检查。
    任何咬伤都有可能引起破伤风,每人都应注射破伤风疫苗,在可能会出现狂犬病的地区旅行,事先应当注射狂犬疫苗。
    遭到动物撕咬时,要彻底洗净伤口,至少用五分钟时间冲洗残留的唾液,消除感染。然后处理伤口流血及衣物,进行包扎。
    蛇咬
    被蛇类咬伤后如果立即使用消毒液,会大大降低危险性。患者在一两小时之内能够送到医院一般可以获得及时治疗,要向医生描述蛇的种类以便施以对症的消毒液。在野外获得消毒液只能是异想天开,但幸运的是,仅有一小部分蛇为毒蛇。
    许多毒蛇的毒液从位于上颚前部的尖牙射出,蛇咬后留有明显的伤痕,类型也各不相同。(美洲珊瑚蛇的咬伤可能难以察觉)
    有时虽非毒蛇,其咬伤也会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判断是否是毒蛇,就当做毒蛇对待。不过为使患者不致心慌意乱,可说这并非毒蛇。
    疗法:处理毒蛇咬伤的主要目的就是阻止毒液进一步向体内扩散,安慰患者,使其镇定,让其放松,休息时让咬伤处低于心脏。立即冲洗残留在皮肤上的毒液,能有肥皂使用更好,在伤口的上方用绷带扎紧——不是止血带。同时伤口处也用绷带扎紧。譬如脚踝被咬,就在膝盖处包扎。这样可以尽可能阻止毒液的扩散,防止进入淋巴系统。
    将伤口置于凉水中——例如一条小河。当然如可能冰镇伤口最好。
    如引发中风应积极治疗,同样要进行人工呼吸,时刻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
    不可切除伤口,不可用口吮出毒液。
第九章 海上求生
第104节 落水
    如果在船上不慎落水,除保持身体悬浮于水面外,最重要的就是引人注意、寻求救援和呼救。拍击水面发出声音是行之有效的。在水中,用一只手臂挥舞(不能两手,否则会沉入水底)——运动更能引人注意。如果穿着救生衣(或在救生艇上)——可能备有警哨和灯光装置,常能规则地发出某种海上求救信号。
    1、1 漂 浮
    划水时要缓慢有规律。如刚离开沉船和飞机,慢慢迎着风向将其避开,同时也要远离油料和废物。
    如果海面已起火,就必须潜入水底或从火焰之中穿过。迎风竖直跳入水中,再俯泳向前,大力击水将火苗击离头部,趁隙抓紧呼吸。如果火势过猛,最好在水底潜游,直到脱离险境。
    落水时,水下如可能发生爆炸,则采取仰泳方式以减低伤害。
    如果已见到陆地,在退潮时不要白费气力。放松漂浮,等到涨潮时顺势上岸。如果海面波浪汹涌,不能仰面漂浮,则采用以下技巧:
    1、在水中直立,深呼吸一次。
    2、低头入水(闭嘴),手臂向前,保持与水面水平。
    3、在此位置放松直到需要换气。
    4、抬头出水,踩水,吐气,吸气,再恢复放松状态。
    漂浮口袋
    用裤子制作一个简易漂浮口袋。绑紧裤脚,绕头顶甩动使其充满空气,然后塞入水中将空气压在里面。
    1、2 立即采取行动
    一旦离开失事船舶,认清处境,给橡皮筏充气或寻找小船。如果没有小船或橡皮筏,尽可能抓住漂浮的船舶残骸作木筏之用。利用一切可以到手的东西,如带子、皮带、鞋带、废弃的衣服,将残骸绑在一起;利用水中一切可用的漂浮物。
    1、3 给橡皮筏充气
    飞机和多数船舶都携带有橡皮制的救生船,一部分橡皮筏可以自我充气或者经盐水浸泡而自然成形。
    对于非自动充气橡皮筏,应备有充气装置。橡皮筏本身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因此也有多个气嘴,这样即使某一部分破损也不会影响全局。
    1、4 登上充气橡皮筏
    尽快登上救生筏。如果落在水中,游到橡皮筏的尾部而非两侧,先放入一条腿,然后翻身滚入。
    不要从船上直接跳上皮筏,这样做容易损坏皮筏。
    如果要将别人拉上橡皮筏、木筏、救生船,抓住其肩膀,让其一脚抬至船尾,然后助其滚入。让落水者抱住自己的脖颈相当危险——很可能会拉你下水。
    1、5 扶正橡皮筏
    多数橡皮筏在底部备有矫正带,较大的橡皮筏在筏边有一根矫正索。翻动皮筏时,抓住矫正带(索),游至另一面,双脚抵住橡皮筏,用力后拉,然后皮筏会升起并且翻过来,但也会将你打入水底。如果海面风高浪急,要翻动皮筏就极为困难。
    确保橡皮筏已充足气。皮筏应稳固沉着,而非摇摆不定。如果气量不足,则需用嘴或打气泵重新充足。阀门是气体通道,当盖好防护盖时,气体不会逸出。
    检查皮筏是否有漏气现象。当漏气点在水下时,会出现气泡;在水面之上时,会听到嘶嘶的声响。可用锥形塞子堵住漏气点,可以在皮筏的用具包里发现锥形塞,将塞子插入,封住口即可。也可能发现包内备有橡皮片和胶粘剂。
    要经常检查皮筏是否漏气。如果怀疑漏气点在水下,应入水塞上皮塞。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2-05 21:05    IP属地:未知

第105节 海上漂流(1)
    木筏、小船、橡皮筏能够容纳的人数有限。如果人员过多,一部分人只能呆在水中,即使这样更加危险。
    多数人的安全是首要的。应当首先照顾体弱年少或身体有伤的人员进入橡皮筏或救生船中。一旦船已满,余下的人员只能在水中坚持。
    贮藏箱中的每个工具都要妥善保管,安全系紧。注意是否有容易损坏橡皮筏的尖锐物体露在外面,受潮容易腐蚀的物品要在防水器具中保存,以防进水。
    检查一切信号装置:照明灯、烟火、日光反射信号器,在营救人员搜寻时,发出危急求救信息,引起救援人员注意。
    一旦发出求救信号,给出了方位,就尽力保持自己的位置。可使用一个海锚,从船上放出后,会使漂流速度下降。
    可以制作简易海锚,在船侧系好一个物体加重即可,甚至可以将衣服在桨上打一个平结作海锚使用。
    如果不能判断自己身在何处,就不要四处乱划、徒耗气力,直到已经能够确定自己的位置。当然如前方出现海岸,就不必等待。
    求生须知
    □自我保卫:尽量降低恶劣环境的影响,注意裸身的危害。
    □位置:尽力弄清自己的方位,设计获取营救的最佳途径。
    □饮水供应:估计饮水状况,立即进行计划,实行定量供应,开始收集雨水。
    □食物:除非有足够的饮水,否则不可进食。定量供应食物,安全加以储备,尽可能补充。
    2、1 自我保护
    即使孤身一人,也应坚持每天记航海日志,这有助于心境缓和、认清周边形势。首先记录幸存人员姓名、事故发生地点、日期及时间、天气条件,记录打捞的物品和每天的景色以及周围环境。
    寒冷气候中
    如果气温低,海水冰冷,最重要的当然是脱离水面。吹来的海风会使你更觉得寒冷,特别在浑身湿透时。保持船只或橡皮筏干燥,舀出船中积水,尽力寻找一切材料,赶造一个遮篷阻挡溅进的海水。
    将潮湿的衣服弄干,如没有干燥的衣服可穿,就把湿衣服拧干,然后披在后背。
    蜷缩身体保持体温,用可能的物品包裹身体,如降落伞、帆布。如遇难者人数较多,大家拥靠在一起可保持体温,防止肌肉或关节僵硬,保持血液流通。适度活动身体,如伸腰、绕动手臂。注意不能剧烈或突然运动,以免木筏或小船失去平衡。
    现在多数橡皮筏建有遮棚,如果没有,可临时赶制一个防风防水篱,防止水花飞溅或波浪冲入。完好的船体“护墙”和足够的保暖衣物以及适量的运动能抵御冻伤的危险。
    炎热气候中
    气候炎热时虽然多余的衣服要脱去,但身上还是应该有所遮蔽。强烈阳光下,即使裸体也要使头部和颈部得到覆盖,以防止中暑或晒伤发生。可制作简易护目镜保护眼睛,使其免受强光伤害。
    将衣服用水浸湿。白天穿着潮湿的衣服有助降温,但夜晚气温下降,较为寒冷,衣服一定要彻底干燥——记住,热带区域夜幕会来得很快。另外,身体过长时间沾水容易使皮肤发生溃疡。气温过高时,将橡皮筏内的空气放出一些,因为空气遇热膨胀——只需拧松阀门。晚间天冷时,重新充气。
    注意:在一群人中,轮流安排监视者,时刻观察周围的情况,不能松懈,即使是夜晚。每人每次监视的时间不应过长,以免疲乏困倦,注意力不集中。每天每人分配多次监视要比一人长时间监视效果更好。
    监视的任务很多很杂,包括:留心过往的船舶、飞机、陆地出现迹象以及海藻、鱼群、岛屿、残骸,同时检查橡皮筏是否有漏气或擦伤情况。
    2、2 附近有陆地吗即使在视线范围内并没有发现陆地,但以下一些现象或许表明陆地已经并不遥远了。
    云层
    晴朗天气如果出现了积云应当注意,因为积云很有可能是在陆地上形成的。在热带地区,云层下面的绿色水面被称为“环礁湖光”,是由于珊瑚礁上的狭小水面反射阳光产生的。
    飞鸟
    一只飞行的孤鸟并非出现陆地的可靠预示,恶劣的天气中,鸟类可能被吹离惯常的轨道,迷失方向。少数海鸟可以睡在海面,可以远离陆地飞行(距离可达100公里),它们飞行时,大多中午之前远离陆地,下午返回。连续的鸟类鸣叫是一个福音,预示陆地已经不远。
    浮木
    浮木、椰子果和别的漂流植物的出现通常表明陆地已不遥远,尽管这些物品可能被海流携带而跨越海洋。
    海水运动方式
    涨潮也是陆地即将出现的一种预示。环绕岛屿的潮汐会改变方向,盛行风可以使潮汐上涨势头变强,潮汐受陆地阻挡就会减弱。如果风力没变,但潮汐和波浪却变弱,则可以肯定陆地就位于逆风向。
    海水颜色
    如果海水中夹杂许多淤泥,应当注意淤泥很可能来自大江大河。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2-05 21:06    IP属地:未知

第106节 海上漂流(2)
     
    2、3 信号与救援
    如一个SOS(求救信号)已被成功发出,或者能断定自己就位于常规航道上或航道附近,保持自己的位置,坚持72小时。
    如果不存在这样的机会,就不要浪费时间守株待兔,特别是陆地就在附近或在顺风向处。
    如陆地仍相当遥远,则到最近航线上,顺着航线向前漂流。
    去留的决定性因素
    □船舶、飞机失事之前求援信号发出的数量。
    □营救人员知道你的位置吗?你自己知道位置吗?
    □天气情况适合于海上救援行动吗?
    □其他船舶、飞机会经过此地吗?
    □食物与饮水储备还能持续多少天?
    可使木筏随风或随着洋流漂流,虽然洋流的速度每天很少超过9~13公里。根据不同的目的,制作海锚或船帆。
    用桨作为舵,如风向与选择的方向相反,抛出海锚维持自己的位置。
    利用海风
    给橡皮筏充足气,高高坐在船上。可制作一个简易船帆,抓住帆底,如果一阵大风过来,可随时放松,不致使救生筏翻倒。
    海面起伏剧烈时
    将海锚从船头放出,使船只总是顺着风势以防倾覆;在船上尽量把身体放松,不要坐在船边、站在船上,更不要突然运动;如果有数个救生船或橡皮船,把它们连在一起。
    2、4 海上信号
    照明灯、染色的标记和任何运动在海上都可以引起注意。见到救援人员时,如无信号设备,挥舞衣服或油布、雨衣,或在风平浪静时搅动水面。在晚间或雾中,用哨声与他人联系效果很好。如船上有无线电接收装置,在救生筏中找到关于其操作的说明书,频率常预先调在121、5兆赫和234兆赫,波长约为32公里,接收间隔频繁,但如果无线电收发两用机使用电池,练习时应当慎重使用——电池是极为珍贵的(参见求救信号)。
    标识器(释放染色物质进入水中)仅可在白天使用,除非海水极度起伏,染色在三个小时之内都极为醒目。
    烟火信号弹要保持干燥,注意安全,仔细阅读说明书,小心火险。无论白天黑夜照明弹都特别有用——白天使用尾部放出烟雾。点燃照明弹或烟火时,应当意识到手中握的是危险品,不要指向船只、自己及别人。
    利用回光仪信号,一旦被营救人员觉察,会立即赶来,回光仪反射性的表面可反射任何光线发射信号。
    2、5 健康问题
    对于海上求生者来说,最大的危险来自于不穿衣服以及严重的脱水,而一旦晕船更会使脱水加剧。
    便秘或难以下尿或者排尿过于集中,在严酷的环境中都相当不正常,要小心对待。不能刺破或挤压皮肤上生起的疖子和青肿块,用咸涩的海水小心使身上湿润,但不可以太频繁。如身上有溃疡,就不能往身上洒海水。
    海上光线很强,为防止眼睛刺伤,可戴上面罩。如由于强光引发了溃疡眼,取一块布片在海水中浸湿,然后在眼睛上绑好,放松眼睛,但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发皮肤溃疡。
    小船或橡皮筏如果长期没有遮护,船中可能到处积水,脚部不得不长期浸泡在海水中,这是相当麻烦的问题(参见健康和求助部分)。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保护双脚、防止冻伤。赤身裸体相当危险,休息时,要盖好身体,在观察时,轻微运动四肢。
    2、6 饮 水
    每人每天的饮水量不应少于1升,但每天如仅饮用55~220毫升淡水,仍然可以维持存活。
    即使身边仍有大量的淡水储备,也应立即按计划定量用水。考虑每天的最少需求量,不要放松定额,直到终于等来了营救。因为在茫茫大海难以确定何时能够脱险。
    减少用水量
    小心水分损失,利用海风与海水降温,尽量少出汗。如果天气太热、阳光强烈,躺在阴凉处,从船边下海用水浸浸身体——首先检查安全带,应在身上系紧。留神危险鱼类的袭击,确保可以及时返回船上。
    如果晕船,要服用药物,在反应发生伊始要及时服药制止病情恶化,因为呕吐会使身上宝贵的体液丧失。
    当饮用水缺乏时,食物量也要加以节制,特别不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鱼类或海藻——这需要消耗大量水源来消化,而糖类食品耗水量很低。
    饮用水定量
    第一天:不需饮水,身体是一个储存库,有一定水分储存。
    2~4天:如可能饮用400毫升。
    5天以后:每天55~225毫升,依天气和水的多少而定。
    饮用之前先润润唇、舌、喉。
    收集饮用水
    用所有容器全天收集——常有暴雨到来。有时,可将帆布或塑料布临时展开接收雨水,这当然比容器收获更丰;晚间将帆布的边缘折叠可收集露水。下雨时,可以喝个饱,不过要慢点,因为在饮用水短缺造成日常用水不足的情况下,暴饮容易引起呕吐。
    在剧烈波动的海面上,容器中容易溅入盐水;在容器中装上尽可能多的饮用水,在充气橡皮筏上,水本身就是良好的压舱物——即使水已淹至船舷,也可以继续漂浮。
    海冰
    海上的冰块可以解决饮水问题,但如果冰块刚刚结成,里面会含有盐分,不宜饮用,只能利用早期形成的老冰,其色泽灰暗,轮廓浑圆。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老冰盐分已基本丧失,可以溶化饮用。在夏季,在老冰面上如果有水坑,可能能够饮用(假如没有溅着海水),饮用前要谨慎,尝尝它的味道,如苦涩则不可以饮用,因为饮用盐水反而使人更为口渴。
    水中捕鱼解决饮水
    大鱼的脊椎以及鱼眼处有可以食用的水状液体。将鱼小心切成两半,取出脊椎处的水状液体食用,或者吮吸鱼眼。在饮用水短缺时,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不能吮食鱼体其他部位的水状液体,因为它们富含蛋白质和脂肪,消化这类食物反而会耗光体内的储存水分,和从食物中得到的相比无疑得不偿失。
    海水的处理
    救生筏上或许有太阳能蒸馏器和脱盐器具,参照说明书,立即安装太阳能蒸馏器。如果天气不好,不能使用太阳能蒸馏器,而又无从收集雨水、露水时,才使用脱盐器具。
    注意事项
    不要饮用海水。
    不要饮用尿液。
    不要饮酒。
    不要吸烟。
    不要吃食物,除非有足够的饮水。
    饮水不足、食物不宜或不足,身体能量来源就难以保障,睡觉与休息是度过这一难关的最佳方式,但是白天睡觉时,要得到荫凉庇护。
    如果海面波涛汹涌、起伏不定,将自己与救生筏系在一起,盖上盖子和覆盖物,最好能够驶离风暴区域。休息至关重要,至少要试图休息。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2-05 21:07    IP属地:未知

第107节 海上漂流(3)
    2、7 食 物
    一切应急食物都要小心保存,直到迫不得已时才食用,即便此时,也应仅仅咬上一小口。试着学会以自然食物为生。
    鱼类是主要的食物来源。有些海洋鱼类有危险,有毒性,不过多数情况下,在见不着陆地的公海上,食用鱼类不会产生危险。靠近海岸时,有些鱼类有危险,例如红色的新西兰真鲷和梭子鱼,即使这些鱼类多数时候食用也并无危险,但取自环礁和暗礁水域的鱼类确有毒性。
    有些时候,飞鱼会自动跳入你的小船。
    钓鱼
    不要赤手操纵钓鱼线,也不可将钓线绕在手部或系在充气橡皮筏上。积存在线上的盐分很有磨损力,这对于手和橡皮筏都很危险。
    最好戴着手套或者在手上包裹布片处理海鱼,以防止尖锐的鳍和鳃的伤害。
    为避开阳光照射,有些鱼类和海龟常常被橡皮筏或救生筏的荫凉吸引,游至船底休息。如果有网,挂在船只的龙骨两端(两端需要两人抓牢)。
    晚间可用灯火吸引鱼类,或者晚上有月光照射时,将一块布放在水面,把镀箔金属片或其他金属放在上面反射月光,或许有鱼儿跳到上面。
    用手头的材料制一个简易鱼钩,可利用小的折叠形小刀片、锯齿状金属片、金属线。明亮的小金属有助鱼儿上钩,包括衣扣、钥匙、硬币。
    如果用金属钥匙或钓鱼用的旋转诱鱼器作诱饵,通过拉线放线保持运动,当鱼儿咬钩时,让其下沉,然后拉回。
    用腐肉等做诱饵,诱鱼上钩。
    新鲜未加工的鱼儿易腐烂。在热带地区要吃新鲜鱼,除非天气干燥——不过在热带洋面这不太可能。
    在寒带海域,可将鱼在阳光下晒干保存,干燥之前要清除内脏。
    鸟类
    洋面潜在的食物来源还包括各种海鸟。由于救生筏是难得的栖息之地,所以有相当的吸引力。当鸟儿登筏时,保持安静直到其彻底安定,或许碰巧你可以抓住它——特别是天气恶劣、鸟儿气力衰微时。
    也可以用根线系上捕鱼钩或用鱼做成的诱饵拖曳于水面捕鸟。
    将一个铲样硬块藏于鱼体中,拖在橡皮筏后吸引海鸟,当海鸟食鱼时,硬块可以穿入其喉管。
    海藻
    海藻不仅生长在海岸边,在远海地带也有一些漂浮物,特别是在萨哥娑海域和北大西洋暖流中的果囊马尾藻,它常见于许多温暖水域中。在大西洋南部和太平洋的一些深水区域中也生长有其他海藻。由于天然海藻坚韧难咬且多盐分,故难以消化;不过由于它们富含水分,在饮水缺乏时可以食用。
    海藻中藏有许多食物。拖上一些海藻,抖动,其中或许有许多以海藻为食的小蟹、小虾和小鱼,有些十足(腕)目动物体色暗褐,类似于海藻,难以察觉。
    浮游生物也是有用的食物来源,特别是在寒冷的南方水域(参见极地食物,在“气候与地形”一章中)。
    制作一个简易捞物耙。用绳子绑上一些木块或金属残骸就可以,在后部系上一根绳索,然后拖在船尾,或扔在海藻中,也可以用来收集其他的漂流残骸,制成一个备用筏。
    2、8 危险鱼类
    有毒鱼类
    许多珊瑚礁附近的鱼类有毒性,有些鱼全年有毒,有些仅在一年中的某一时节含有毒性。毒性遍及鱼体全身,但肝脏、肠道和卵毒性最强。
    鱼类的毒性是水溶性的,无论怎么煮都不会将毒性中和。毒性是无味的,不能通过品尝就加以判断(参见“食物”一章)。鸟类对毒性极不敏感,因此不要因为鸟类食用某一鱼类安然无恙就认为人类食用也会平安无事。譬如人类、狗、耗子对于毒物都十分敏感、易受伤害,而猫却很少受到伤害。
    毒性发作时可引起嘴唇、舌头、脚趾、指尖麻木,以及严重的疥疮,对温度的感觉明显颠倒过来,热东西摸起来发凉,冷东西摸起来却发烫。也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说不出话、晕眩、瘫痪,最终致死。
    有的鱼类接触起来相当危险:许多*2鱼尾巴上有毒性触须,有些鱼类身上携带电流。一些珊瑚礁鱼例如蟾鱼科鱼脊椎有毒性,尽管很少致命,却能产生剧烈疼痛,有灼烧感,或者甚而产生与伤口表面严重程度不协调的痛苦,令人难以忍受。
    攻击性鱼类
    对一些生性凶恶的鱼类应该极力避开。勇猛且充满好奇心的梭鱼总是喜欢向人类寻衅,晚间梭鱼可能会向有光线、发亮的目标发起攻击。欧洲鲈鱼能长到1、8米左右长,是我们应该回避的另一鱼种。海鳝长达1、5米,有许多尖利的牙齿,如受到骚扰也具有攻击性。海蛇有毒性,被它们咬伤虽不至于送命,但还是避开为妙。
第九章 海上求生
第108节 海上漂流(4)
    2、9 鲨 鱼
    每年报道的受鲨鱼攻击的事件很少,其中仅有一小部分是致人死亡的,但无论怎样,海上的幸存者比起大量统计数字提到的海滨游泳者更加脆弱无力、孤立无援。仅非常少的几种鲨鱼被认为对人类有危险。
    以下六种鲨鱼是大多数攻击事件的罪魁祸首:大白鲨、双髻鲨、雄鲸、灰色角鲨、鼬鲨、灰鲭鲨。大白鲨体型最大,但身体尺寸并不代表其危险性和攻击的可能性,比人类更小的鲨鱼仍能致人死命。姥鲨和鲸鲨有13、3米长,但它们仅以微小的浮游生物为生,所以并不构成危险。
    海洋中的鲨鱼都有能力捕食人类,但由于热带海域食物丰富,这里的鲨鱼并不凶残,通常较为懦弱,用棍棒一戳就能将其惊走,特别是戳它敏感的鼻子。
    鲨鱼生活以及捕食都在海洋深处,多数时候它们在海底觅食,但是饥饿的鲨鱼会随鱼群一起翻上水面进入浅水区,所以当鲨鱼在浅水区域出现时,情况可能相当危险。
    鲨鱼通常以鱼类、鱿鱼、蟹和其他海洋生物为食,但是同时乐于搜寻容易到手的食物,特别是鱼群中的迷失者或受伤的生物。鲨鱼也会追逐船舶吞食从船中抛出的垃圾。
    鲨鱼的习惯进食时间是夜晚、黄昏和黎明时分。它的小眼睛视力有限,在水中主要通过嗅觉和身体摆动确定目标的位置,对血液和身体的排泄物如大小便相当敏感,微弱而急促的运动也易引起鲨鱼的注意,因为这暗示着这一目标易于攻击或已经受伤,强有力地规则地发出很大声响的动作可能会使鲨鱼心悸而犹豫观望。
    人类奇怪的表情、衣服产生的令人迷惑的形状对鲨鱼来说十分新鲜,身着衣服的人群聚在一起比独自一人更加安全。如果鲨鱼保持在一定距离之外,说明鲨鱼仍在感到好奇,但是如果它向内打转,开始突然起动,则攻击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鲨鱼不会在运动中突然停下,也不能敏捷变向,一个优秀的游泳者可以通过快速变向与单个大鲨鱼周旋。
    警告:破出水面的鱼鳍并非都是鲨鱼的,大*2鱼有时也会将其鳍翼伸出水面,这不太可能恰好是两只鲨鱼同步游动。鲸鱼的鳍或鳍状肢也会出现,海豚同样如此。
    2、9、1 攻击人类的几类鲨鱼
    1、大白鲨 有的长达6米,但通常比这要小,鱼体上部呈灰色,下部白色,非常厚实,眼睛纯黑色,有刺状的圆锥形大鼻子,可以在任何海域中生存、出现,不过主要聚集在非洲南部、北美洲东西两侧海域以及澳大利亚南部、新西兰等处海域。
    2、灰鲭鲨 一般长约2—3米,体重大,上体深蓝色,下部奶白色,任何水域都可生存,其中温度高的水域较多,游速极快,常会跳出水面。
    3、鼬鲨 平均长3—3、5米,体重大,幼小的鼬鲨皮肤上现有条状和斑状,成年后,上部更为平坦呈灰色,下部白色,头部及颚部宽大,鼻端呈方形,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水域中,且更喜欢在近海游动。
    4、鱼鳋鱼 体形瘦小,犹如鱼雷一般,上部为条状深蓝,底部亮银色,嘴部向外突出且布满尖锐牙齿,可长达2米,在所有的热带水域都可能出现,游速极快,像离弦的利箭,常隐在鱼群中。一旦水域中出现鲜血,则危险四伏。
    5、双髻鲨 其头明显扁平,宛如一柄锤头,所以极易辨认,有数个不同种类,最长可达6米,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水域。
    6、雄鲸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大西洋西部和南部非洲以及印度洋,体形矮胖,上部灰色,下部白色,长达4米,喜欢在浅水区域活动,且一旦出现在浅水区域,就极具攻击危险性,甚至可能沿着大河溯源而上。
    7、角鲨 澳洲东部水域中的灰色角鲨长度可达4米以上,体重大,巨鳍,上部灰色,下部白色,常在浅海水域中出现。
    2、9、2 遭遇鲨鱼
    如小鲨鱼突然上钩,可以拖到救生筏或橡皮筏上。小鲨鱼头部清晰出现时,在拖上船前用木棒重重击打,接触鲨鱼之前要确认其已被击晕。经过处理的鲨鱼可以提供鲨鱼排。
    如果大鲨鱼上钩,不能鲁莽行事,以防止伤及橡皮筏甚至你自己,必须忍痛割断线索,做点牺牲谋求和平,否则大鲨鱼会反复击水招引同伴。
    2、9、3 防止鲨鱼袭击
    除非穿着救生衣或呆在有排斥鲨鱼装置的小木筏中,在水中对每个人都是冒险的。但这并非绝对的结论。鲨鱼排斥器并不是百分之百有效,不过即使如此,也绝对有必要加以使用。记住,只能使用一次。
    在水中
    如附近有鲨鱼,一定要避免排泄粪便,粪便能引起鲨鱼的兴趣。如果必须小便,只能简短快速排泄一部分,间隔一定时间,让尿液彻底分散开;将大便收集,尽可能扔到远处。如果呕吐,要试图含在口中,再度咽下去;如不可能,就尽可能扔到远处。
    游泳时,击水的力度要强劲规则,以威慑鲨鱼。如果许多人在一起,受攻击时,大家聚在一起,脸向内、脚向外踢,阻挡攻击。手成环状敲击水面,发出大的响声,再将头沉在水底大声喊叫。数人一起时,这一手段相当有效。即使一人受攻击时也可使用此法,多少也会有点效果。
    如有刀,准备使用。下手要狠、准,尽量插入其鼻子、鳃或眼睛。
    在救生艇上
    附近出现鲨鱼时,不能捕鱼,不可将废弃物扔出船外,包括排泄物和死鱼。收回鱼钩,也别将手臂或脚伸在水里。如鲨鱼试图攻击,用桨或木棒击打其鼻部。记住,一条大鲨鱼可能会将整个船或橡皮筏吞掉。
    切记:如有鲨鱼排斥器,依说明书使用。不过只可在环境极度恶劣、千钧一发时才使用——排斥物散失在水中后,不久就失去效用。选择关键时刻,因为你只有一次机会。
    2、10 登 陆
    到达陆地时,首先要选好着陆点,使船只易于靠岸或可以弃船游到岸上。放下船帆,观察岩石,海锚指向海岸以放慢船速。不要迎着太阳光登陆,这样寻找岩石相当困难,而利用岩石可以有时间调整方向。
    如果存在多种选择,在拍岸浪之下的倾斜海岸无疑是最理想的。要瞅准机会,随着波浪前进,防止被迎面扑来的浪峰压倒或打转方向。用力划桨,但不要穿越正携带你前进的浪头。如拍岸浪过大,将船头掉向海洋,波浪涌来时,划桨插入波浪。
    如果漂到一个港湾中,要尽一切努力登岸,因为一旦潮汐变向,又会将你拖入大海。要尽快到达岸边,抛弃一些东西使船变轻,舀出船舱中的积水,最大限度给皮筏充气,这样能更好利用潮汐的力量。
    如果落潮了,船儿又会被推向深海。使船舱进水加重,放出海锚,注意将自己系在筏上。即使船被打翻,你受伤或昏迷不醒时,也仍有一线生机;而孤零零地身处波涛中,如果被波浪挟向岩石,则很可能丧命。
    游泳上岸
    如果不得不弃船游泳上岸,在汹涌的海面很容易碰上岩石。多穿一点衣服缓冲,如果有救生衣更好。冲向岩石时,将脚抬在身前,使岩石冲击的力量落在脚底。弯曲膝盖,缓冲撞击力。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2-05 21:07    IP属地:未知

第109节 信号
    获得援助的首要前提是使他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如可能,给出自己的位置。一旦取得联系,发出其他信息。
    有些求救信号国际通用,英文字母SOS(Save Our Soul——救救我们——的缩写)可能最广为人知。信号能在地下写出,或通过无线电发报,也可用旗语通讯方式拼出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发出代码。
    信号Mayday(来自法语midez——帮助我)是船舶和飞机最常用的无线电信号联系。
    车辆或飞机残骸
    如果与抛锚的汽车或摔落的飞机在一起,则可以找到多种有用的信号源。如果车辆或飞机还没有起火,则能找到燃料、汽油和可被燃烧的液体。轮胎以及绝缘品点上火后能够产生浓烟。
    玻璃和铬可做成大的反光镜,特别是发动机罩、轮机罩。救生衣、橡皮筏及降落伞色泽明亮夺目,容易被发觉。在你的周围摆放这些颜色鲜艳明亮的物品,这一位置最易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在晚间,当飞机经过或可能的营救人员出现时,打开灯光。如果电池电力在不断减弱,就让灯光闪烁,尽可能保存一点电力。同时,使用按响喇叭等其他方式引人注意。
    烟火信号
    点火——火苗及烟雾——是引人注意的好方式,一旦有伤病急需治疗或者环境恶劣需要救援,首要的任务之一即是点燃信号火。如果人数很多,分配一部分人员尽快收集燃料,点燃营火和信号火。
    施放信号地点
    发出信号要充分考虑周围的地形。发出灯光信号要选择制高点,也可在山脊处竖立一个异乎寻常的物体,以吸引注意力。
    多在平坦的地面摆放求救标记。在通常的空中搜寻活动中,如果某一斜坡不可能被忽略,标记当然也可摆放在斜坡。
    飞机在山区搜寻时,多从山脚出发飞向山脊,所以一部分斜坡就可能隐在山脊后,飞机飞临时也很难察觉。如果心中没有把握,就把信号放至离山顶更近的地方,使救援飞机航行时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能发觉。
    国际性代码
    一旦双方建立了初步联系,但无法进行口头联络时,使用更为复杂的国际性通用代码(后面有详细阐述)可以将自己的一些基本需求和关键想法明白地传达出去。
    在空中或海上救援中,准备着陆点或帮助救援人员操纵一些绳索及仪器相当必要。一些有关的基本知识将大大方便操作(参看“救援”)。
    发报机
    橡皮筏、救生艇甚至单件的救生衣上也配有发报机,可以发出信息表明自己的位置。当然,超过一定的距离,信号难以接收,发报是徒劳的,许多无线电发报机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要小心保存电池,尽力避免浪费珍贵的电力,直到有机会被接收再发出信号。如果有高效能无线电装备,应即刻送出信号,发送时有一相当规则的间隔。
    查阅所有发报装置的说明书,船舶、飞机上的发报机可在许多波长范围内使用,但某些急救装备已调整到固定的求助频道。
    通常情况下,登山者使用的便携式VHF无线电收发两用机仅能与位于同一线上的地面站台发生联系,且中间不能有任何障碍物(尽管有时可能在某一战略制高点上建立一个永久性的中继站)。这种设备通常都调好了高山救援频率,出发之前操作程序就已经建立。
    如果身边有台可以工作的发报机,查看电池情况:车辆发动机可以继续产生电力吗?或者电池能够重新充电吗?为了减少电力损耗,有计划地送出一定模式的信号,而不要试图长时间连续发送信号。如果信号被接收到,救援人员可以计算出再次收到信号的时间。
    声音
    如果救援者就位于听觉范围之内,叫喊声也是引人注意的基本方式。除了通行的SOS外,国际性高山求救信号是一分钟发出6次哨音(或挥舞6次,火光闪耀6次等),然后安静一分钟时间,再重复。
    想像力
    瓶中是否藏有什么信息这种想法虽然显得怪诞但不要排斥。在太平洋中部使用一个漂流瓶表明船只失事请求援助当然极少有成功的机会,但如果在内河中,一个携带清晰明确信息的漂流物能够引人注意——例如一个小木筏的帆上标有SOS标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琢磨各种方法,引起人们对你或你的境况的注意,但不要用光有价值的能量和资源。
    自食其力
    如果取得营救已不可能,那么最好的计划只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返回,不过身后应留下清晰的记号,一旦营救人员找到了出事地点,他们就能够获得暗示、追寻你的行踪。返回途中如果离飞机航道更近或在更开阔地带行走,更有机会获得注意。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2-05 21:08    IP属地:未知

第110节 信号与代码(1)
    切记:几乎任何重复三次的行动都象征着寻求援助。根据自己的位置,可以点燃三堆火,制造三股浓烟,发出三声响亮的口哨或三声枪响——甚至三次火光闪耀。如果使用声音或灯光信号,在每组发送三次信号后,间隔1分钟时间,然后再重复。
    2、1 火光信号
    燃放三堆火焰是国际通行的求救信号,将火堆摆成三角形,每堆之间的间隔相等最为理想,这样安排也方便点燃。如果燃料稀缺或者自己伤势严重,或者由于饥饿过度虚弱得不能凑够三堆火焰,那么因陋就简点燃一堆也行。
    不可能让所有的信号火种整天燃烧,但应随时准备妥当,使燃料保持干燥,一旦有任何飞机路过,就尽快点燃求助。
    火堆的燃料要易于燃烧,点燃后要能快速燃烧,因为有些机会转瞬即逝。白桦树皮就是十分理想的燃料,其他的引火材料参见“帐篷”一章中火种一节的描述。
    可以利用汽油,但不可将汽油倾倒于火堆上。用一些布料做灯芯带,在汽油中浸泡,然后放在燃料堆上,不能立即点燃,将汽油罐移至安全地点。点燃之后如果火势即将熄灭,添加汽油前要确保添加在没有火花或余烬的燃料中。
    切记:在周围准备一些青绿的树枝、油料或橡胶,它们在需要时可以放出浓烟。
    火堆在草木之间或树木附近时,给每堆火围堵小墙,以防火势蔓延。
    在树林中点火几乎不起作用,浓密的树荫使火光难以看到,信息也传不出去。尽量在开阔地带点火。
    如果附近有条小河,如图所示造个小木筏,将其位置固定,将火种放在上面,沿水流方向成一箭形排列。
    火炬树
    如果有株小树孤立在一方,这是一个好的天然火种。在树枝之间堆放干燥的小树枝——陈年的鸟巢是最好的引火物,点燃这些引火物会进一步使树枝燃烧产生浓烟;如果小树已死亡,可从根部将其点燃。小树能持续燃烧很长时间,使你可以腾身照顾其他火种。
    切记:不可以在树林中点火,且不说对树木的危害,这样做也会威胁到你的生命。
    锥形火
    在醒目的开阔地带竖起一个三脚支撑物。上面设置一个平台安放火种,平台可使火种与潮湿的地表隔开;也可在底部放置更多的燃料。用绿色树枝覆盖,以保持这一锥形物的干燥,使之燃烧起来更旺,并能放出浓烟。
    用色彩鲜艳的东西将锥形火种覆盖住,如果可能,用降落伞。这不仅可使火种保持干燥易燃,在白天也更能引人注意。点火时,将覆盖物抽走。
    如图所示:三角形支撑物要多加维护,确保燃料足够干燥。选择有利时机点燃。这些储备不要挪作他用,将支撑杆插入地下,防止大风将其吹倒。
    点燃之后,能在数公里外看到锥形的火光。在开阔地带,在一个锥形火篷或降落伞等织物制的锥形帐篷里点燃一小堆火也会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灯塔,帐篷的顶部要能够散发烟和热量,火势要在能控制的范围内。如在斜坡上,从两侧或边上添加燃料,这样不会遮住火光。
    利用残骸制作火光信号
    在飞机或车辆的金属残骸上堆放燃料,这利于隔离潮湿的地面,增强对流,使火焰更为明亮。如果金属被磨光,则可以起到反光镜的作用,增加亮度。
    2、2 浓烟信号
    在白天,烟雾是良好的定位器,所以火堆上要添加散发烟雾的材料。浓烟升空后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易受人注意。
    亮色浓烟
    在夜间或深绿色的丛林中亮色浓烟十分醒目。添加绿草、树叶、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会产生浓烟。其实任何潮湿的东西都产生烟雾,潮湿的草席、座垫可熏烧很长时间,同时飞虫也难以逼近伤人。
    黑烟
    黑色烟雾在雪地或沙漠中最醒目,橡胶和汽油可产生黑烟。如果受天气条件限制,烟雾只能近地表飘动,可以加大火势,这样暖气流上升势头更猛,会携带烟雾到相当的高度。
    注意:烟雾当然有助于巡航的救援飞机发现你,同时也显示了地表风向。确保烟雾位于飞机着陆点和安放的信号布板代码的下风向,以便飞机在空中可以发现它们。
    2、3 地对空信号
    下页所列字母是国际通用的紧急求救信号,“FILL”可以帮你记住其中主要的信号。单个一根木棒“I”,是最为重要,制作也最简单的一个。利用对比鲜明的颜色或阴影制作信号,并且尽可能大,以引人注意。我们推荐的尺寸是每个信号长10米、宽3米,每个信号间隔3米。
    这些布板代码应在开阔地带安放或制作,而不应在陡峭的溪谷或峡谷深处,也不应在方向相反的斜坡上使用。利用救生包中的指示器板,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可简易制作。或者挖出狭窄的壕沟,在边缘垒上土块墙,加深壕沟的深度。用岩石或树木使其更为醒目。
    如在雪地中,可以直接用脚踩出这些信号,直到下一次下雪它们都能保存。一旦获得了联系,对由飞机发出的信号可用字母A(表示肯定)或N(表示否定)传达自己的回答,或者使用莫尔斯代码或身体语言。
    地对空代码
    伤势严重,需要立即转移病人,也可表明需要医生。
    2、4 晚间信号
    这类信号即使在求救者睡觉时或受伤时也会全天引人注目。如果储有汽油或者其他可燃性物质,就可以制作这种晚间工作信号。在地面或沙地、雪地上挖出或划出一个SOS(或者其他象征性信号),在时机到来时,将汽油等物质倒入,点燃。
    注意:在获得营救后,必须毁掉这些信号,否则在离开之后,信号会继续展示其功能,不必要地引来营救人员。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2-05 21:08    IP属地:未知

第111节 信号与代码(2)
    2、5 其他信号
    没必要学习十分复杂的旗语信号,通过火光的明灭,或使用国际通用的莫尔斯代码即可传送信息;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回光仪、挥舞系在棍棒上的旗子或衬衣,或利用声音。
    注意:不要迷信自己的记忆力——让伙伴携带代码抄本,即使你经验丰富,长期使用,知道如何安全返回营地,但其他并不熟悉的人员则需要它的帮助。
    以下是发送或接收信号时需要遵循的程序。学会使用这些特别的代码,使操作更为便利。
    回光
    利用阳光和一个反射镜即可反射出信号光。任何明亮的材料都可加以利用,如罐头盒盖、玻璃、一片金属铂片,有面镜子当然更加理想。持续的反射将规律性地产生一条长线和一个圆点,这是莫尔斯代码的一种。即使你不懂莫尔斯代码,随意反照,也可能引人注目。无论如何,至少掌握SOS代码。
    即使距离相当遥远也能察觉到一条反射光线信号,甚至你并不知晓欲联络目标的位置,所以值得多多试探,而其做法只是举手之劳。注意环视天空,如果有飞机靠近,就快速反射出信号光。这种光线或许会使营救人员目眩,所以一旦确定自己已被发现,立刻停止反射光线。
    单层信号反射镜
    用简易反射镜反射阳光,让其方向对准飞机或别的可能的联系者。
    回光仪
    如果有双边信号反射镜,可以在上面弄一洞孔,这样一件仪器就与标准的回光仪的效果相差无几了。
    如果穿过回光仪中的小洞孔能看到希望联络的人、飞机、轮船等目标(a线),使回光仪向着太阳的大致方向以便阳光能穿过洞孔(b线),这时脸上会出现光点;调整镜面角度使脸上的光点消失,但穿过镜面的小孔仍能看到你要搜寻的目标。
    如果受阳光角度限制,这一方法不起作用,可将镜面移近眼睛,一只手遮在你与你要与之联系的目标之间,转换镜面角度,让光线反射到你的手上,然后将手移开。
    注意:练习这种发射信号方式,但除非在危险情况下,不要对着飞机反射信号光或发出信息。突然的强烈光线或许使别人惊慌失措,甚至发生危险事故。
    旗语信号
    将一面旗子或一块色泽亮艳的布料系在木棒上,持棒运动时,在左侧长划,右侧短划,加大动作的幅度,做“8”字形运动。
    如果双方距离较近,不必做“8”字形运动。一个简单的划行动作就可以,在左侧长划一次,在右边短划一次,前者应比后者用时稍长。
    发送信号
    AAAA*……呼叫信号,我有一个信息。
    AAA*句子结束,下面还有更多。
    pause 单词结束,下面还有更多。
    EEEEE*……错误,从最后一个正确的单词开始。
    AR 信号结束。
    接收信号
    TTTT*……我正在接收。
    K我已做好准备,请发出信息。
    T单词已收到。
    LMI*重复信号,我不能理解。
    R信息已收到。
    *代表按单词传送,不要停顿。
    有用的单词
    SOS(求救)
    SEND(送出)
    DOCTOR(医生)
    HELP(帮助)
    INJURY(受伤)
    TRAPPED(发射)
    LOST(迷失)
    WATER(水)
第十章 营救
第112节 信号与代码(3)
    身体语言
    以下一系列信号空中救援人员都能理解,可以据此向他们发出信号。注意从身前到两侧的位置改变、腿与身体姿势的运用、手部的动作。手上持一块布条对Yes(是)或No(否)加以强调。做这些动作时,要求十分清晰,且幅度尽量大。
    对身体语言的反应
    接收到地面人员发出的身体语言后,空中营救人员会采取以下方式中的某一种作出反应。
    收到了信息且理解:在白天,驾驶飞机倾斜机身,做摇摆运动;在夜晚,亮起绿灯。
    收到信息但不理解:在白天,驾驶飞机向右手一侧方向作盘旋;在夜晚,亮起红灯。
    高山营救代码
    下面介绍的这些声光烟火代码是国际通用的,救援人员能够理解。
    □信息:SOS
    信号闪光物:红色
    声音信号:三声短(而尖锐的声音)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一分钟之
    后重复
    信号光:三次短(而快速的闪烁),三次长,再三次短;间隔一分钟
    后重复
    □信息:需要帮助
    信号闪光物:白色
    声音信号:六次快速而连续的发声;间隔一分钟后重复
    信号光:六次快速而连续的火光闪烁;间隔一分钟后重复
    □信息:已理解信号
    信号闪光物:白色
    声音信号:三次快速而连续的发声;间隔一分钟后重复
    信号光:三次快速而连续的火光闪烁;间隔一分钟后重复
    □信息:返回基地
    信号闪光物:绿色
    声音信号:连续拉长的发声
    信号光:连续拉长的灯光闪烁
    闪光物
    搜寻过程中,无论光线是什么颜色,任何闪光都会引起注意。但是还是应选择最佳颜色。
    接近树林的区域,绿色光对比度差,而红色光醒目。
    雪地中,白光会和雪地反光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红色与绿色光线最好。
    对各种形式的发光物都要熟悉,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有些发光物射出一个白色发烫的镁球,击打到任何地方都会灼烧出一个小洞。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伤及胸口或者橡皮筏。
    闪光物的种类
    有些闪光物要求手持燃放,且两端各有用途:一端点燃后产生浓烟,可白天使用;另一端点燃后则产生光线,可夜晚使用。闪光物发射越高越易引人注意。一些闪光物和烟火弹点燃后会升至空中,从远处也能观察到。有的闪光物能升至90米的空中并且打开一个降落伞,可使火光在空中悬浮几分钟之久。另一些烟火弹爆发出大的响声和散出各种颜色的小球。
    闪光物要保持干燥,远离火苗及热源,更要注意其导火线的安全,确保不会被意外拉出,而在需要时,则可以轻易地取出。
    燃放闪光物
    手持式发光物:是圆柱形管状物,每端都有一个盖子,顶盖常有凸起的字母或图案,这样暗中通过触摸就可以确认。首先打开顶盖,再打开底端盖,将出现一根短线和一安全栓或别的安全装置。将发光物对准天空,不要指向自己或别人,以免不慎突然拉线。拿开安全栓,伸直手臂握紧,与肩齐平直立向上,向下迅速拉掉导火线,撑住手臂好像将要承受反冲力。有些闪光物和爆竹有一个反弹力扳机,与捕鼠器上的相似。
    维利式信号枪:给信号枪装上子弹,指向空中,然后扣动扳机。
    小型闪光物在今天更为常见,比维利式手枪更方便,但同样有效(参见“必需物品”章中的求生宝盒),点燃时要求同样小心,使用时首先旋转调整闪光物,使所要求的颜色进入发射装置端,瞄向天空,推后坐——开火。
    切记:手持式闪光物温度很高,当其燃尽时,不要让其落入船底,以防起火。
    信息信号
    当离开失事地点或营地时,应留下一些信号物。
    制作一些大型的箭头形信号,表明自己的前进方向,且使这些信号在空中也能一目了然。再制作其他一些方向指示标,使地面搜寻人员可以理解。
    地面信号物使营救者能了解你的位置或者过去的位置,方向指示标有助于他们寻找你的行动路径。一路上要不断留下指示标,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救援人员追寻而至,在自己希望返回时,也不致迷路——如果迷失了方向,找不着想走的路线,它就可以成为一个向导。
    方向指示器包括:(a)将岩石或碎石片摆成箭形;(b)将棍棒支撑在树杈间,顶部指着行动的方向;(c)在一卷草束的中上部系上一结,使其顶端弯曲指示行动方向;(d)在地上放置一根分杈的树枝,用分杈点指向行动方向;(e)用小石块垒成一个大石堆,在边上再放一小石块指向行动方向;(f)用一个深刻于树干的箭头形凹槽表示行动方向;(g)两根交叉的木棒或石头意味着此路不通。
    用三块岩石、木棒或灌木丛传达的信号(h)含义明显,表示危险或紧急。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2-05 21:09    IP属地:未知

第113节 搜寻
    了解搜寻的步骤将使你认识到以下做法是何等重要:任何形式的探险或旅行都应记下行动路线;对于幸存者来说,要尽可能靠近预定的行动路线,要设置清晰明确的信号使人注意到自己的位置,离开现有营地时,留下有关以后行动计划的信息。
    营救人员搜寻时,总是从最后的可知位置开始,沿着假设的路线仔细寻找。要结合地形与气候因素,制定出可行的策略。在山区,如果没有在幸存者可能行走的路线上发现踪迹,很可能是由于大风使幸存者在山坡或倾斜的高地躲避而造成。
    应当注意山体轮廓的影响,充分研究地形。营救人员或许认为由于地形过于隐蔽使幸存者无法显现,为配合营救人员,用岩石垒成圆锥形石堆或其他醒目的标记,不过首先应当选择显而易见、能引人注意的地点。可在防水提包或是色彩鲜艳的口袋中留下信息,说明你的意图和现在的状况。
    如果已经搜索到幸存者的行动路线或出事地点的避难所,营救人员会在其失踪的整个区域内扩大搜寻范围。
    救援的人数和地形状况将决定最适合的搜寻方式。
    3、1 搜寻方式
    第一种方式就是推测幸存者最可能选取的路线,然后依此路线搜寻。
    基线搜寻
    通常在有大风或天气条件恶劣的情况下采用沿基线搜索或盒式搜索。如果沿着幸存者走过的(留下信号的)路径搜寻并未发现目标,营救人员可能推断幸存者离开了惯常路线到了斜坡上的某处庇护所。
    水路搜寻
    如果营救人员能知道或推断出你最后出现的地点在河流附近或河中,则一般将干流作为基线,在所有的支流上搜寻。
    扇形搜寻
    如果对你最后出现的地点十分确定,但却不能确定你会向什么方位转移时,多采用扇形搜索法。
    空中搜寻
    失踪飞机预定航线的两侧,或失踪者计划路线(或被推定路线)的两侧,营救人员在空中搜寻时都会给予覆盖。
    如天气条件良好,搜索有可能在晚间进行;当能见度高时,飞机会升到更高空,这样每一次探测航线覆盖的范围更大,但一定要小心仔细,不致白天又得花费精力重新检查一遍。
    如果对着救援飞机发出信号,飞机却飞走了——不要灰心,保持警惕,飞机可能采用某些例行的搜寻方式返回,在关键时刻,你可以再次发出信号。
    徐缓平行路线搜索
    如果仅有一架救援飞机,搜索时按平行线徐缓推进效果较好。从搜索区域的一角开始,飞行时与太阳相对来回运动,成一平行线,因为这样更容易看见在地面的飞机或车辆残骸和其他信号的反射光。
    盘旋线路搜索
    这是一种主要的搜索方式,搜寻飞机的盘旋线路或者与失踪飞机的预定航线平行,或者在已知的航线之上。飞行之后再次折回,按相反方向再次飞行。
    方块形线路搜索
    当要搜寻的区域范围很小且绿荫覆盖,方块形线路搜索效果最好,以营救人员最后可以确定的行踪为起点和中心向外飞行。
    如果没有收获,就飞越这一区域,沿着其他方向搜索,确保飞行线路两边都在视线之内。
    等高线搜索
    等高线搜索方式使高山与峡谷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彻底搜寻,陡峭的深谷应该经过一定次数的检查。
    联合搜寻
    如果寻找海上目标,值得海空配合同时进行搜寻。飞机发现了幸存者位置,轮船可以过去营救;而轮船也可以为飞机的飞行提供一个基准点。
    营救飞机可以先向幸存者投放救援物资,帮助他们耐心等待轮船的营救。
第十章 营救
第114节 直升飞机营救
    直升飞机在多数地区执行实际的营救任务,特别是陆地营救更常见。如地面符合着陆要求,直升机可载上遇难者一同飞离险境。有时营救人员可在遇难者附近找一个便利的地点着陆,让遇难者自己走过来。但地面的遇难者找一块合适的着陆点显然更方便,如果有必要,可修整出一块着陆点。
    直升机着陆地面应当平整(坡度不能超过7°,梯度1∶7),接触面应牢固且土质松软。移走树枝、树叶及其他杂物,地面不能有洞穴、树桩或岩石,否则会对飞机造成损害。
    选择着陆点
    可寻找一个天然的开阔地带——河流转弯处的大片河岸是最好的天然着陆点,或者爬上山嘴,选择一个没有树木的平坦地面。如需要砍倒树木、清理出更多地方,可将树木扔下山嘴。不要在平地上砍伐出一片着陆点,这样费时太长。
    准备着陆位置
    需要一个没有障碍物的水平区域,直径至少26米,如果再有5米的开阔地更好,清除高度在60厘米以上的物体。沿着盛行风向应有一个清晰的进场线,在以着陆地带为中心的15°角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在地面用标记H指明着陆点,如用岩石作标记要保持平整。也可以使用固定好的布匹或信号布板制作标记;在雪地上则可以用脚踩出,要结实,不能松软。如地面干燥,可用水湿润地面形成标记。
    高山地形
    直升机的有效负荷随着高度增加而急剧下降,如有可能,着陆点应在1800米以下。要考虑着陆点的地形以及地形与盛行风向的关系和山间气流的上升、下沉。选择的地点要确保在这一方向直升机起飞时有最大的上升高度。
    在雪地起飞时,松软湿润的雪会附着在直升机上,有碍起飞,在直升机水平机翼造成的下冲气流影响下,粉状雪花会上下飞舞,阻碍飞行员的视线,所以应把雪地踩踏结实。
    不着陆营救
    情况紧急时,如难以着陆,直升机会考虑冒险营救。飞机能在岩石上方盘旋,多数直升机装有绞车,可以让求救者登上绞车然后拉向空中,寻找一个开阔地带使其脱险。
    风向指示
    在着陆点标明风向和风力十分必要,这样利于飞行员选择最佳着陆点,营救时也能使飞机保持平稳。烟雾是理想的指示标,但要防止使降落区域模糊不清。如果点火不现实,就用对比强烈的材料制作一个“T”形标记放在着陆点边缘的下风向,对着风向水平安放。如果找不着东西制作“T”形标记,幸存者可站在远离着陆点的下风向,背对风向,向营救人员传送身体语言,但除非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这一身体语言——它与另一身体语言“需要帮助”表达方式类似。
    晚间营救
    直升机能射出强光,可以晚间着陆携带幸存者登机飞行,但幸存者要准备灯火引导飞行员进入着陆点。一旦直升机在范围之内,闪光物和火光都能指示你的位置。
    如在地面发出求救信息,可用手电或车辆前灯或别的光束射向天空。一旦营救人员发觉,将光束放低,以防飞行员目眩,并将光线对准着陆点或绞车位置。
    海上营救
    幸存者被绞车拉离船只时,要与救生员相互配合,使甲板与风眼的夹角在40度左右。如果船只可以操纵,将风越过船面的时速控制在29公里上下。
    直升机着陆须知
    □如直升机已触上着陆点,水平机翼仍在转动,此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不要到直升机尾翼去,这里对于飞机机务人员来说是盲点。
    □不要下坡接近直升机,注意,桨片相当危险。
    □不要携带可能缠住水平机翼的东西,携带无线电时,将天线收起。
    □不要使任何尖锐物体接触直升机翼片,这些轻型的合金易遭损坏。
    □坐在机务人员指定的座位上,系紧安全带,直到得到许可再松开。
    □着陆后等发动机已经关闭再下飞机——即使此时,也要等待指示。
    绞车技术
    双人式升降绞车最常见,有时也使用单人式升降绞车。
    双人式升降:救生员在绞车中被放下,绞车上还有一条绞车带为幸存者准备,整个上升过程中,救生员用腿支撑幸存者,环腰抱紧他,让其用手支持头部,将绞车带放好位置,系紧,让其手臂自然下垂,不能抬起手臂——仅仅后仰,休息。
    单人式升降:使用单人绞车时,把绞车带放在腋窝下,系紧索眼,竖起拇指,给出信号。一旦救生员已经理解,就不必再给出信号,直到登上飞机。如果抬起胳膊,有滑出绞车的危险。
    当升至机舱口,让绞车管理员帮忙,登上飞机。要完全照着指示做,一旦安全进舱,将被指定座位,照此坐好,系紧安全带。
    水面绞车
    适用相同的技术。
    如在救生艇上抓不住救生索,叠起橡皮筏的顶篷,放下竖起的帆布或别的遮盖物,放出海锚,这有助于营救人员在水平机翼的下冲气流下捕住小艇。呆在橡皮筏或小艇上,等待绞车放出。
    绞车带
    绞车带与绞车钩相连,将头部与双臂穿过此环,调整滑带,在腋窝胸部系牢,对着救生员或绞车管理员发出信号:竖起拇指,然后双手自然下垂。
    切记:所有飞机都携带大量的静电,当飞机或飞机上的缆绳触地时,静电就会释放,等绞车索或缆绳触地或触上水面之后再接触,否则会遭到电击。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2-05 21:09    IP属地:未知

第115节 干旱
    在气候常年干旱的区域会形成沙漠,有些地区干旱发生在每年中的某一时期,季节性重复,年复一年,人们可以预测。这些地区雨季与旱季对应,由于有雨季存在,可以在雨季储存雨水以度过旱季。地中海地区的人们在地下用石头或混凝土建成蓄水池收集雨水,为漫长而干燥的夏季做好准备。
    在气候温和的地区,如果降水长期低于正常水平,就可能发生季节性干旱。干旱发生时,植物不能获得充足的水分以补充蒸腾到空气中的水分。如果干旱并不明显,但湿度过低,不符合植物生长的需求,那么人们通常称为“隐性干旱”的环境就产生了。草木植物大量死亡促成了以此为基础的食物链发生断裂。如果干旱更为严重,那么大批死亡的动物就会使残存的珍贵水源遭受污染。
    火灾危险
    动物的尸体应在地下深处加以掩埋,干燥的地表难以应付这些尸体,除去这些可能的污染源的最佳方式就是掩埋;焚烧死尸当然也可根除污染源,但干旱条件下几乎每件物品都是易燃品,火势很容易蔓延开来、失去控制。在法国南部、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每年火灾都盛行一时,由于没有足够的水源灭火,火势迅速扩散。如果必须点火,可在地表挖一洞穴,火势要小,且时刻提防。
    卫生
    由于没有水冲洗屋子,卫生条件恶化,有可能产生传染病。如果抽水马桶中的水面不能覆盖S形弯曲处,则疾病会从下水道扩展。同时由于缺水,个人卫生条件也受到限制。此时不能使用室内厕所,但厕所内要留有充足的水作为屏障。使用户外厕所。
    流汗有助于毛孔舒展、排泄废物。在便后和饭前即使饮用水短缺也要用一些来洗手。
    储备和保存水
    当季风没有在预定时节到来或者干燥炎热的夏季已使地表干焦时,就要用心储备尽可能多的水,谨慎使用,注意遮盖以避免蒸发。
    在阴凉的地点挖坑作蓄水池,但附近不能有树根,如可能用聚**板或水泥衬里,在水泥完全干燥前不可急于灌水。在粘土地域,挖坑做池时可用粘土衬里。制作一个混凝土制或粘土制的拱顶,这样利于保持内部阴凉,留下一个小的开口保持通风。
    如果干旱持续,特别是超过了一年,就可能开始形成沙漠环境。如果不能获得水供应,惟一的办法只能是遣散居民。
    警告:
    □在极端干旱条件下,特别要小心储备水受到污染,死亡动物身上可能病菌猖獗,无论多么饥渴,也要煮沸饮用水。
    □无孔不入的苍蝇是一个严重问题——所有的食品都要遮盖好。预防灰尘,地表土壤可能是病菌的温床。
    □受干旱困扰时,动物的行为变得极不正常,由于饥渴,平常温顺的动物也可能向你发起攻击。
第十一章 灾害
第116节 火灾(1)
    燃烧需要三要素:热量、燃料和氧气。燃烧可以产生烟、热量和有毒气体。热量的传播有以下方式:通过直接接触加热周围环境(传导方式)、通过上升的气体和烟(对流)或通过热辐射(辐射),对流通常是热量传播的最主要形式。
    由于粗心未熄灭的烟蒂和燃着的火柴是许多火灾的起因,在干燥的季节中,阳光透过废弃的瓶子和碎损的玻璃有可能引发火灾。
    火灾随时可能发生,要处处小心谨慎,车辆和建筑物一定要装备灭火器材,森林之间要有开阔道路,以防火势蔓延,灭火器沿着道路分放在数处,当然首先要了解使用方法。
    2、1 森林大火一场森林大火发生前的第一个迹象是浓烈的烟雾,看到火苗前你也许能听到草木燃烧的噼啪声。在意识到火灾发生后,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些动物的异常举动。
    逃离线路
    假如火势正在蔓延,但大火离自己距离相当远,有时间逃脱险境,就不必慌不择路、掉头就跑,除非大火逼近已无从选择。
    尽管身上的衣服可能妨碍行动,但不可以脱下!衣服可以提供一定庇护,使身体免受猛烈的辐射热的侵袭。
    浓烟的方向预示着风向,同时也向你表明火势蔓延最快的方向。如人在火中,则只能顶风逃出火海。寻找天然的防火带,例如树林中的一条开阔平地就可以阻挡火势。河流是最理想的防火带——即使火苗能够越过河流,呆在水中依然相当安全。所以最好在丛林中找到道路、河流和其他防火带。
    不要慌不择路、四处乱跑,应选择好脱险的路径,注意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风向,估计火势扩展的趋势。
    如果大火随风迎面扑来,注意,大火的推进速度可能比你预计的更快——火苗可以跳跃式前移,所以最好能绕道避开大火。不过如果大火在前面绵延数公里,你既不能绕过边缘也不能将大火远远抛在身后,就寻找一个宽大开阔的深谷、水道或峡谷躲在其中。
    被包围在大火之中
    有些时候,脱险的最佳方式就是穿过火场快速奔跑,但如果火势强劲或者大火覆盖大片地域,这种做法是下策。在开阔地带或荒地,穿过火势较弱的地方到业已烧光的地面避难则是可行的。尽可能遮蔽体表,如有水,将衣服浸湿,头发及覆盖不到的体表也弄湿,用潮湿的衣服遮住鼻和嘴。
    草木繁茂的地带火势很旺,放慢速度——选择利于穿越的地点,坚定信念,不要耽搁,做深呼吸,蒙住口鼻避开浓烟,加速,跑!
    与森林大火搏斗
    在丛林之中主要的往来路线间隔一段距离放上一些灭火器具。将一束树枝系在扫帚上,在火势刚起时,这很有作用。
    不要用树枝快速击打火焰,这只能扇风点火扩大火势。正确做法是将这些简易工具压在火苗上,窒息火势。宽大扁平的叶子在窒息地面刚开始的火苗时特别有效。
    如果没这些东西,用大衣或毯子压盖火焰,切断火苗的氧气供应。
    躲在车上
    如在车辆上遭遇森林大火,躲在车中,关闭车窗车门以及通风系统,汽车能有效隔开辐射热。如可能,马上驾车逃离;如果汽车已经抛锚,自然只能呆在里面。
    在车中存活的机会相对更大。如果玻璃开始融化,则说明火焰已越过车辆。此时如果惊慌失措,跑进火中,则必死无疑。
    虽然油箱可能发生爆炸,但呆在车内的生存机会仍然远远大于车外——如果车子周围火势正猛。
    躲在地下
    如果没有天然隔离带或山谷可以躲避,火势又猛,想穿过它几乎等于送死,那么可能不得不向泥土寻求保护。
    许多人在熊熊大火中运用这一方法侥幸生存下来:在地面挖一坑钻入,用泥土覆盖,忍受大火在身上烧过。这样做当然十分危险,不仅因为热度,而且会引起窒息——大火耗光了氧气。
    尽可能挖出一个合适的凹形坑,将泥土盖在大衣或布料上(如果有),然后将被泥土覆盖的大衣拉到身上,手曲成环状放在口鼻上以利于呼吸。这样虽然不能增加氧气量,但可降低气温,将过热的大气和火星过滤一遍,以防损伤呼吸系统。当火焰通过时,屏住呼吸。
    以火攻火
    如条件许可,无法脱离火势或穿越火场,而大火仍有一段距离,可采用此法以火攻火。
    其方法是在大火主体到达前点燃一片地,使其没有残留可燃物,火苗自然无法前进,这样就给自己提供了一个避难所。注意与大火主体必须间隔一段距离,有时间烧出一块空地。
    点燃的火带尽可能宽:至少宽10米,它将同火灾火势向同一方向燃烧,产生一条足以避难的隔离带。风向一定要正确。
    切记:风有可能旋转变向,火可能自己产生气流,因此或许必须冲出自己点起的火势。火灾火势必须离自燃火有相当的距离,不能低估火苗的前行速度,它或许比你跑得更快。
    2、2 建筑物火灾火灾发生时有烟出现,如火势仍小,则尽力扑灭。用毛毯或厚窗帘盖住火苗,隔绝其氧气供应,或者用沙土、水或灭火器。
    用电造成火灾
    如果可能是由于错误用电引起火灾,不能用水,先切断电源,最好是切断总开关,煤气管也要关掉,同样关闭总管道最好。如是电视机或计算机起火,不能用水,即使已经关闭了电源,残留的大量电荷也会给你重重一击(甚至致命)。冰水可能造成显像管爆炸,所以应使用窒息方式灭火。从电器的后面行动最安全,因为显像管有爆炸危险。
    灭火器的使用
    拉或打开开关。
    目标——对准火苗。
    抓住——或按住扳机。
    扫射——从一边到另一边。
    首先查看灭火器型号,有些灭火器只能扑灭微弱的火势,另外一些可用来扑灭油料、甘油、油漆或溶剂等引起的火灾(例如由于汽油的溢出引起的火灾),第三种灭火器适于扑灭电路起火。多功能干粉式灭火器可用于多种火灾。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2-05 21:10    IP属地:未知

第117节 火灾(2)
    掌握用法!
    疏散撤离
    如果火势太旺,手中的工具已不可能扑灭大火,则疏散财物,关闭干线电路,关上火焰可能穿过的门窗。疏散完毕后,最好将火势控制在一处,以便在消防人员或营救人员到来之前阻止火势的扩展。
    火势向上扩展的速度比向下更快,尽管坍塌的地板或墙壁会携着火苗向下方扑去。楼梯和通风管道、天井等地点最危险。
    楼层起火时千万不能使用电梯!
    开门之前查看房门边缘的烟,试试门的温度,如碰一下金属门上的拉手(用手背试试),如太烫则不能打开屋门,抓住拉手会引起烫伤。结实坚固的屋门可以抵挡火势达半个小时或更长时间(但不要指望现在的薄板门有这么高的质量——除非是防火门)。
    如果必须进入着火的房间,用脚将门抵住,留出一条小缝——以防止屋内干热的空气膨胀引起的压力将门冲开,弯腰进入。门只能开得很小,使火势很少可能蔓延过来。走出屋子后,要关闭屋门,阻止火势扩展。
    等待救助
    如果自己孤立无援,不能消除危险,那么躲到一个离火势尽可能远的房间(但房间不能位于更高层,除非已确定携带长梯或别的装备的援助人员就在附近)。如高度合适,可以跳出房间,但应选择松软的地面。草坪、花园、甚至有些砾石的道路比圆石块地面、混凝土制或砖铺的路面更加松软,地面最好没有围栏。如果屋内有床单或窗帘,用它们结成一根绳索。如果必须跳到坚硬的混凝土地面时,一个斜坡造成的伤害会更小。
    紧闭屋门,用窗帘、垫子或其他厚东西塞紧门周围的缝隙。如果可能,用水浸湿。火灾发生之后如一直无法报警,可打开窗户引人注意。
    用一些器具将窗子敲破,也可以用脚踢破,但不可迅速将脚抽回——要小心破玻璃。如用手,要把手包裹好,用拳猛击。身上如穿着厚夹克,用肘部撞击效果也很好。
    向下滑落
    短时间内不可能获得营救时,应设法向下滑落。将床单、毛毯、松软的覆盖物和其他结实的东西系成一根绳,即使不能垂到地面,也可以降低你跳下的高度。连接时使用平结,拉动每一个系好的平结检查牢固性;将笨重的家具推倒在窗前,把“绳子”在上面固定好,或者系在暖气管道上,或者击碎玻璃,系在厚实的窗框上。如果“绳子”长度不够,将坐垫、枕头、被褥等一切比地面更软的东西从窗口扔下。
    如果没有东西可结成绳子,可爬出窗口,悬在窗台上;如没有窗台,则抓住窗框的底部。
    不要往下跳,除非一群消防队员用毛毯在地面接着。要学会利用地面能阻碍下落的东西,而不要径直跳上坚硬的地面。汽车顶棚就可起到缓冲作用,落在上面可减轻损伤。
    当心:树木可以阻止下落之势,但同时也相当危险,可能被钉在树枝上。
    从高处滑落
    采取各项措施,降低下落的高度。要注意保护头部,摩托车的防撞头盔最理想,用运动衫、毛巾像头巾一样裹住头部同样有所帮助。
    当滑到绳端时,准备下跳;首先用一只脚将自己推离建筑物,这样,松手下落时就不会撞击墙壁;弯曲膝盖,用手护住头部。
    落地时,膝盖进一步弯曲,滚向一侧,用背部着地滚动(仍然注意护住头,脚伸向空中)这样可使撞击面更大,增加生存机会。
    落到斜坡
    下落时,面对斜坡,两脚并拢,膝盖轻微弯曲,头部低至胸前,肘部在两侧并拢,手护住头部;落地的一刹那,脚面保持水平,让膝盖充分下弯,向前滚一个筋斗。这种方法来自于伞兵。
    等待最后的救援机会,冒险跳下的生存机会微乎其微。
    脱离火灾
    如被迫穿越火场,用毛毯、窗帘或大衣(如可能,要弄潮)裹住全身(包括头部),然后深呼吸走过去。
    从大火中跑出时,如衣服着火,不能站在地面,不能跑——跑动会扇起火势。在地面滚动,用毛毯、大衣等东西裹住身体以窒熄火苗。
    如他人逃出大火时衣服已着火,将其推倒在地,用同样方法使火苗缺氧自然熄灭。不要抱住他们,否则会引火伤身。
    2、3 车辆起火
    车辆起火的最大危险在于油箱,它一经点燃,可像炸弹一样爆炸,燃烧的汽油炸得遍地都是。应在火苗接触油箱之前控制住火势。每样东西都有着火点,但油箱比其他东西更危险。通常是一条燃料线首先起火,像一条导火索最终点燃油箱。
    车库中
    如车辆在狭窄的地方(如车库中)起火,烟雾和毒性油烟马上就很浓烈,要尽力灭火;但如果为时已晚,在车辆进一步威胁生命和财产安全之前,转移到建筑物之外。
    不要进入车辆,在车外就可操作一切,包括转动方向盘。如可能,将车辆推出或拉出车库。
    灭火器
    放在容易取用的地方。不要放在行李箱里,放在车厢中轻易就拿得到的地方。任何撞击都会使行李箱盖扭曲,难以打开。
    在撞坏的车辆里,门或许被轧住。如果车已起火,从车窗逃出或者踢开挡风玻璃。
    如车内起火,用灭火器或衣服压灭火焰。许多车辆装潢使用了合成材料,燃烧速度很快,且会放出浓烟和有毒气体,即使火被扑灭,烟与毒气仍然存在,所以尽快逃出车厢。
    如车外也有大火,那么紧闭车窗,驾车开出危险地带并尽快放弃车辆以求安全。
    飞机起火
    飞机上备有自动灭火器,机舱内有手持式灭火器,发动机起火应立即采取行动。如果疑心有火,在民航班机上可召唤乘务员或空中小姐,她们知道装备的位置及使用方法。避免在乘客之间引起恐慌,如见着闷火或火苗,用飞机上的毛毯或衣服将其压灭。
    主要的火灾危险是:起飞前有易挥发燃料和烟雾聚在飞机周围;特别是在困难情形下着陆时,油箱破裂,电或摩擦点燃航空酒精。严格执行安全措施。你也负有责任,在要求不吸烟时不能吸烟,同时抽烟时千万别打盹。
第十一章 灾害
第118节 气体和化学物质
    爆炸性气体可能在洞穴和矿井中产生和积聚。但对于野外受难人员来说,最主要的危险是在空间狭小的地方和避难所中氧气供应不足以及一氧化碳中毒。
    房屋和车辆起火、工厂区内塑料和别的材料燃烧都会产生有毒气体。涉及到化学物质的工厂和道路突发事故则存在其他危险。
    一些灾难一旦发生,很少有人能采取措施保护自己。例如在意大利北部的塞维索或印度的博帕尔,除了呆在屋内、紧闭门窗外,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但在你居住的区域或其他工厂,政府和当地的官方机构可能已对危险品采取了检查和控制措施,增加了适当的安全保护程序。许多官方机构要求标明化学物品被使用或储放的地点——例如在伦敦,要求标上黄色三角形标记或者“HAZCHEM”,或者两者同时使用。
    如果处理危险物品——不只是在工作中,潜在的危险物质被用于家庭杂务、花园和业余消遣中——要听从安全程序的建议。避免接触化学物品及其烟、气等,防止其溢出、晃动、破损和与其他化学物品混合(这样可能会发生危险的化学反应)。
    如果接触到烟雾气体或化学危险品,应快速到新鲜空气之中或用大量水冲洗——但某些化学物品遇上水可能会发生更危险的反应,你要了解经手处理的物质,学会应付意外事故的方法。避免与被化学物污染的人接触,在你不知道他所污染的化学物质时,不能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3、1 公路和铁路事故
    油轮和别的运载危险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时要离它们远些。在道路上你可能会发现溢出的物品,但如果是气体泄漏,你或许就觉察不出了。化学品着火要用特别的方式扑灭。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训练并有适当的设备应付火灾,或许只能使灾情加重,也使自己和他人变得更危险。
    在上述事故中,通常是用泡沫覆盖住火苗,切断其氧气供应。稀释化学品时当然要用尽可能多的水,但也要注意某些化学品会与水发生危险反应。
    但当你对化学品一无所知、无法采取合适的行动时,请保持距离,召来消防人员或警察,要么自己离开。
    许多热心助人者就是在这些情况下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如有人帮助翻了车的油车司机,而自己身上却携带有强酸,当消防人员赶到时,他惟一留下的东西就是黑色的结婚戒指了。
    有的车辆上或许印刷有提示,包括数字和字母代码,警告人们其装载的是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品,告诉处理紧急事件的人员应该采取何种行动,哪种保护措施最重要,化学品是否有爆炸性或有毒性。例如在英国使用的代码里,最后一个字母E表示遣散,代码开头的数字1或2说明能够用水,但这仅是所需信息中的一部分——使用水会产生烟气,要求使用防毒面具和保护性的衣服。
    这些代码的具体内容通常不告知公众(除警告公众此为危险品外),因为它们提供的信息不会给予那些未经训练的人实践指导。
    尽管代码提供的信息对紧急事件处理机构的人员是有用的,但他们不知道溢出的化学物质浓缩的比例或者化学物品的混合是否会产生预料不到的结果。如果运输中的危险储放物或货物已在官方安全机构登记,或许能获得额外的信息,但不可控制的因素,例如风向、温度和其他因素都会影响这些事件的处理方式。
    如果你看到联合国国际紧急行动代码EAC(仅仅涉及处理紧急情况的几个有限步骤),保持距离!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