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辽宁论坛 >  中日战争是谁发动的? [连载] 99楼更新

发表于 2009-11-01 22:22    IP属地:未知

这种下官升官、上官晋爵的方式使得昭和军阀从此以后争先恐后到处挑起事端,挑了事就能升官晋爵,这成了军

内的铁则了。
抄一段土肥原的判决书吧,看完之后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要绞他了。
第1条,1928年1月1日—1945年9月2日为止的共同策划(确保对东亚、太平洋、印度洋地区的支配)。
第27条,1931年9月18日—1945年9月2日为止的对中华民国的战争。
第29条,1941年12月7日—1945年9月2日为止的对美利坚合众国的战争。
第31条,同上时间对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战争。
第32条,同上时间对荷兰王国的战争。
第35条,1938年夏季对苏维埃**共和国联盟的战争(张鼓峰事件)。
第36条,1939年夏季对蒙古人民共和国及苏维埃**共和国联盟的战争(诺门罕事件)。
第54条,1941年12月7日—1945年9月2日为止的违反战争法规(残虐行为的授权和许可)。
前面的条数,是那时远东军事法庭制定的罪行条目,对号入座,土肥源犯了八条,当在罪不容赦。

土肥原

                   受审
[ 本帖最后由 三雇茅驴 于 09-11-01 22:23 编辑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1 22:34    IP属地:未知

那么关键人物石原莞尔呢?事变后立即晋为大佐军衔升任参谋本部战争指导课课长随后兼任参谋本部最核心的

课长——第一部(作战部)作战课长。1937年升任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因为“满洲事变”的成功,石原莞尔和板

垣征四郎成了全日本的英雄。



指挥家小泽征尔
................................................................

英雄到什么地步?说一件事吧,估计大家都知道,日本有一位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叫小泽征尔,但另外一件事估计很

多人都不知道了:小泽征尔的“征”,就是“板垣征四郎”的“征”,“尔”就是“石原莞尔”的“尔”。因为

小泽征尔是1935年出生在沈阳,其父小泽开作,就是那个“满洲国协和会”的创始人之一。



这个石原可还得说下去。对于中国他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敌人,之所以说他十分恐怖,是因为石原的想法有相当

的胜算。你看“满洲事变”他不是已经成功了吗?

石原头脑很冷静,这点和喜欢人来疯的其他日军参谋不同。他懂中文,虽然不是像伊藤博文那样的中国通,但对
中国保持了最朴素的理解。

来看看他自己的话吧:“如果进入战争状态,就一定是长期持久战。惩罚中国,数月间蒋政权就会崩溃,所以只

需要短期决战,这是极大的错误。一直到明治维新为止,中国作为亚洲的先进国家而令人感到害怕,日本人则从

甲午战争战胜了中国以后,就认为中国是一个老衰的国家而看不起它。”“中国有自古以来的高度文明,而物质

生活又极为原始,各个地方有高度的自给自足的可能,这些都成为对持久战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如果开战,有可

能逼迫中国进行决战,但是会不会变成持久战则主要取决于中国的意图。”


这几句话说得没大错吧?怎么样

石原莞尔可以说是陆军大学校惨淡经营几十年,毕业生中唯一的一位战略家。从这个意义上说,石原是陆军的
“异类”。正因为是异类,所以很被人敬而远之,毕业后留校当教官,以后去德国留学,在德国形成了他的
最终战争论”,以后又去关东军,就是进不了参谋本部。这次进参谋本部,“满洲事变”有功是一个原因,
但主要是由于陆军省军务局长永田铁山(还记得“巴登巴登四人帮”吗?)的大力推荐。但是巧合的是,就在石

原莞尔就任的1935年8月12日,统制派扛把子的永田铁山少将被皇道派军人相泽三郎中佐在办公室砍死,因为

皇道派对永田罢了皇道派巨头真崎甚三郎(陆大19期军刀组,二二六事件的幕后黑手)教育总监的官不满。

石原上任后,立即又重新修订了“帝国国防方针”。那个“方针”最早是田中义一在1907年搞的,后来在1923
年海军裁军时由海军军令部主导又修改过一次,1936年6月底的这次是第三次修改了,修改后名为
国防国策大纲》,主要内容是: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1 22:41    IP属地:未知

日本的国策是成为东亚的指导者,为此一定要具备能够排除苏美英压迫的实力。在充实能够对抗苏美英的军备特别


是航空兵力的同时,做好稳固日满和北支(华北),完成进行持久战的准备的基础工作。


完成了军备的充实和持久战的准备后,首先开始积极工作以尽快迫使苏联放弃进攻远东的图谋。在此期间努力与美


国保持亲善关系,苏联屈服后与其建立亲善关系,将英国实力驱逐出东亚,解放东亚各民族。


苏联和英国屈服后,领导东亚各国合作使其实力得到飞跃发展,准备和美国的大决战。



为了使其想法能够实现,石原甚至还改组了参谋本部,将原来总务部管的“动员、编制”业务也移到作战部来了,


使作战部集中了参谋本部90%的权限。



当时石原莞尔是名扬一时,权重一时。那个原来倾向于皇道派的朝鲜军司令官林铣十郎组阁时都改变立场,转向统
制派。在内阁人员选定时,居然去征求石原莞尔(当时还只是大佐)的意见,石原就提议让他的盟友板垣征四郎当陆
军大臣,结果是由于梅津美治郎(陆大23期首席,甲级战犯)不能容忍陆大28期的板垣爬到他上面去做陆相(梅津当
时是陆军部次长)而极力反对,才没有成功。

大家看到这个石原莞尔主持修订的《国防国策大纲》时,可能都会吓出一身冷汗,因为现实,可行。

国防国策大纲》提出的假想敌顺序是美、苏。首先对已经放弃了进攻战略,而代以“完成了军备的充实和持久

战的准备后,首先开始积极工作以尽快迫使苏联放弃进攻远东的图谋”的字眼,就是说在武力的后备上与苏联谈判,

不与其交恶。


美国则是“努力与美国保持亲善关系”,因为石原知道日本和满洲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可是缺少最重要的战

略资源:石油和橡胶(那时还不知道后来会有个大庆油田,要是知道,没准石原会把南进都推迟)。那玩意儿全在

国人和英国人手里,所以千万不能和美国人翻脸。


对华战略则是“做好稳固日满和北支(华北),完成进行持久战的准备的基础工作”,反对扩大战争。


也就是这样一回事:挑动在西北的国共内战,同时建设满洲国,巩固华北,堵住俄国人南下,再向南洋渗透,得

到马来亚的橡胶和文莱的石油,同时挤走英国人,争取把手伸到“兰印”(荷属东印度,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确

保石油,这以后再和美国进行“最终战争”。


如果石原的想法真的能够付诸实施,是不是很恐怖?不扩大侵华战争,日本陆军就可以腾出手来更新装备,不至

于像以后的太平洋战争时扛着三八式步枪,拖着木头轮子的三八式野炮,开着薄皮大馅的九五式坦克去和英美

掐架了。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1 22:49    IP属地:未知

但是天佑我中华啊,研究这些资料时,谁都会这样感叹。
天佑我中华,石原莞尔仅仅是一个日本陆军的“天才异类”而已他能名扬一时,能权重一时,但不能阻止陆军

大学校开足马力成批生产大量的二百五参谋。也阻止不了那些二百五参谋们齐心合力拉着大日本帝国这辆战车奔

向灭亡。




柏林街头的石原莞尔
即便是石原莞尔本人,也是一个从思想到行动无不充满了矛盾的怪物。谁要是以为石原莞尔真的拘泥于满洲这块
前进基地”,真的从来没有想过再扩大战争就错了。1932年1月,石原莞尔对应关东军邀请访问满洲的东京帝

国大学教授土方成美说:“我从来没有说过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也没有这样考虑过。满洲只不过是个脚手架,

一定要从这里出发到山西、陕西去,听说陕西有丰富的石油。”



[ 本帖最后由 三雇茅驴 于 09-11-01 22:54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29.5 KB)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1 23:10    IP属地:未知

今天连载
到此结束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2 11:09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三雇茅驴 于 09-11-01 15:05 发表
17919883
明石元二郎(あかし もとじろう‎1864年9月1日—1919年10月26日)
简介://baike.baidu.com/view/362859.htm
17919897
明石元二郎 (1864 - 1919)日治时代第7任台湾總督 ( ...

第一次日元赞助,第二次德国马克援交,就把天下打下来了。再自己印卢布发给别人反正府....
有钱能使磨推鬼,这个LN挺有才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2 11:39    IP属地:未知

明石元二郎---日俄战争中的幕后王者
*****

日清战争让日本在亚洲崛起,那么日俄战争就让日本在世界崛起。从此,这个曾经被人忽略的小国家成为帝国主义的一员,屹立于强国之巅。而且,战争的胜利仿佛毒品一样植入到日本人的血液里,他们更加迷恋暴力、屠杀、野心。他们擦亮了屠刀,时刻准备着下一次杀戮。俄国人民也很激动,一听说战败了,无产者们、被压迫的民族纷纷拿起武器出门暴动,俄国以及俄国统治下的土地战乱频发,一直到十多年后,一个谢顶的叫列宁的人率领着自己的信徒冲进了冬宫,建立了一个赤色的世界。他站在俄国最高点的时候,是否还记得,曾经有个日本人对他热诚的赞誉和“无私”的资助呢?

列宁:靠德国皇帝资助发动“十月革命”
//news.ifeng.com/history/1/renwu/200901/0126_2665_984483.shtml

临近2007年终,德国明镜周刊第50期以列宁和德皇威廉二世、德文密档和十月革命旗帜为刊头图,以十一页文字和照片的篇幅刊登了该期的标题文章《德皇陛下的革命家》RevolutionaerseinerMajestaet.封面副题则是《被收买的革命》,并附赠有关的影片光盘。
至今不为人知的密档现在证实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合作的规模。德意志帝国接连数年以千万计的马克和后勤援助支持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2 13:09    IP属地:未知

历史啊,历史。还真够揪心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2 18:43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我不是胖子 于 09-11-02 13:09 发表
历史啊,历史。还真够揪心
1帝国从此走上不归路

石原到参谋本部上任不久,就遇上了“二二六事件”。

1936年2月26日,陆军皇道派下级军官带领1400多名士兵发动政变,包围了首相官邸、国会议事堂、陆军省、参谋
本部和警视厅。杀死了内大臣斋藤实、大藏大臣高桥是清、陆军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大将(陆大17期首席)。叛乱
军的主要目标是首相冈田启介海军大将,但是杀错了人,把冈田的小舅子松尾传藏陆军大佐当作冈田本人给杀了,
真的冈田躲在浴桶里逃过了一劫。



石原是26日早上从铃木贞一的电话里听到政变消息的,立即赶到参谋本部上班,被任命为警备参谋。27日戒严令
下达后,又出任戒严参谋。石原很明确地给“二二六事件”下了定义:紊乱朝宪的反乱。

与此同时,海军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米内光政立即命令海军陆战队登上军舰,封锁东京湾;联合舰队也派第一
舰队封锁东京湾,第二舰队封锁大阪湾,准备**叛乱。

当然海军行动迅速的原因之一,是娘家人冈田首相还生死不明,一旦知道了首相还活着,就想方设法救人,人一
旦救出,立即打道回府。剩下你们陆军拉的屎,你们陆军自己去擦屁股,美其名曰:陆海不相斗

而陆军呢,一直稀里糊涂的立场不明,看陆军发表的公报就知道了。第一天称政变参加部队是“出动部队”,
第二天称是“蹶起部队”或者“占据部队”,第三天成了“骚扰部队”,一直到第四天,才好不情愿地称之为
叛乱部队”。而海军则从一开始就称之为“叛乱部队”,为什么陆军到第三天开始才扭扭捏捏地表态呢?因为
听说天皇发火了,扬言说要是陆军**不了叛乱,就亲自带近卫师团去御驾亲征,这才不得已而卖卖力。

在叛乱被**以后,陆军也还是要想方设法保护为首者。直到昭和天皇又发了一次火,一定要杀首犯,这才把几
个为首的和两个帮腔的愤青文人给枪毙了,但还是保下了幕后黑手真崎甚三郎陆军大将,只是把他转了预备役。

二二六事件和这次事件所牵涉到的“皇道派”和“统制派”之间的争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通过二二六事
件就能知道,昭和军阀们为什么要接管政权和为什么能够接管政权的原因。

先来看看当时日本的社会情况,当时的日本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结束,
日本用大清支付的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的赔偿建成了八幡制铁所(现在的新日铁的前身)等工业设施,开始了工业
化的进程。10年后,日本又在1905年赢得了日俄战争,虽然这次没有得到经济赔偿,但却让西方列强承认了日
本的国际地位。当时日本一直在和西方列强交涉修改过去被迫和西方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问题,但一直被
西方列强所顽固拒绝,但在日本获得日俄战争的胜利以后,英美等西方列强纷纷同意修改过去的不平等条约,
日本成了列强世界里的平等一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更是身列英美法日意五大协约战胜国,成
为了一个列强大国。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2 18:44    IP属地:未知

100楼留念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