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9-11-14 11:13 IP属地:未知
打算去青龙厂转转,又把这贴翻出来了。
上次我说错了,不是叶想杀高就杀得了的。见过几个军长杀旅长的?杀个营、连级还差不多。况且叶挺这个军长就是国共讨价还价的结果,N4A里面的红军高干根本就不当他一回 ...
呵呵,还是说的不够准确呀。
事实上,新四军名义上是军,仅相当于八路军的师级建制,新四军下面的支队,相当于八路军的旅级建制。新四军受长江局东南分局领导,长江局的头头就是自恃有**国际做后台,处处争夺领导权的王明。
在战场环境下,在“畏敌不前”、“抗拒军令”、“通匪通敌”的罪名下,师长先斩后奏,杀个旅长也是正常的。
高敬亭就是在“有可能投敌叛变”“拒不执行军部命令”的罪名下被枪毙的。
指责高投敌,这个可能投的“敌”就是国民党军队,而不是日本鬼子;枪毙这一级大官需要请示,请示的上级却是战区司令卫立煌,卫不敢裁定,呈报重庆,由国民党总裁蒋委员长“照准枪毙”。
高敬亭曾派熊挺(一个熟人的父亲,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从大别山根据地到皖南军部,主动接受党的领导和军部的指示。
熊挺回来后汇报所见所得,特别是提到在军部“官兵等级森严,下级在上级面前毕恭毕敬,不能随便说话;叶军长言必称蒋委员长;每每提到蒋委员长,周围的人还必须起立立正.....;骑高头大马,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的.....”。(相信许多人在电影里见过这个情节)
高敬亭和其他领导人听到这些有点失望,觉得新四军军部怎么没有了**人的官兵一致,平等对待和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是否由此产生抵触情绪?
高敬亭被捆绑吊打,只会增强他的抵触情绪,在千人斗争大会上,高敬亭当众顶撞叶挺,弄得叶挺很没面子,“苏区反围剿的时候你们在哪里?三年游击战争时候你叶挺干什么去了?“拒不执行新四军军部命令”,那好,你们为什么要我们放弃用鲜血换来的大别山根据地?”
叶挺是1924年入党,成名是在北伐期间的独立团,在其军事生涯总中,团级指挥是成功的,后来参与领导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军师一级的指挥都是失败的。
后来的土地革命战争、苏区斗争、五次反围剿、万里长征、三年南方游击战争等等,叶挺都没有参加过,只是到了抗战爆发,因为特殊的身份,当上了新四军军长。
所以,叶挺的党内资历、军内资历不仅比不了开国元帅、大将和上将,中将也比不了,多数开国少将也比他的资历长。一些大校也是指挥上万人打仗的。说叶是军事家,也不够实事求是,革命早期的军事经历,说明他的军事经验和指挥能力很有限。至少历史没有再给他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
叶挺后来脱党,出国又做生意10年,在白色恐怖下的**人的眼里,脱党和叛变没有太大的区别。项英参加过艰苦卓绝的三年南方游击战争,也是主要领导人,肯定也有一些军事经验。项叶不和,肯定是有许多原因的。
在我看来,至少当前影视作品中,反映叶挺还是不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