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2-21 16:29 IP属地:未知
在歼-6 机身上看不到现代超音速战斗机上常见的“蜂腰”特征,也没有证据表明该机应用了跨音速面积律。在关于强-5 的资料中提及,该机是中国航空工业率先尝试应用跨音速面积律进行设计的机型——则其母型米格-19 必然没有采用这一设计。从时间上看,1952 年底 NACA 工程师理查德.T.怀特康柏和他的研究小组首先发现了跨音速面积律;而米格-19 的直系原型机 SM-2/1 于 1952 年 4 月就已出厂;与米格-19 血缘更近的 SM-9/1 虽然是 1954 年 1 月 5 日首飞,但实际是修改了后机身以容纳新发动机的 SM-2/1。因此,米格-19 不可能在其设计中应用跨音速面积律。同时代的 F-100 也没有应用跨音速面积律,不过 F-100B(即后来的 YF-107A)在应用面积律并采用多波系超音速进气道后,其最大速度急剧提高到 M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