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3-25 11:08 IP属地:未知
全球最壮观的清晨布施 七百年来风雨无阻
在琅勃拉邦玩了两天,心里不禁冒出这样的疑问:1353年澜沧王国法昂王为什么选琅勃拉邦建都?在这样水月悠云的美景中,君王和将领哪有轻裘长剑,烈马狂歌的斗志啊?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以小乘佛教为国教的王国,竟然在老挝统治了540年之久,比中国的哪个王朝都长。看来以德服人,以佛理服人,也是治国的一种成功方式。
琅勃拉邦曾是一种悠久历史的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也曾是老挝的首都,佛教以及佛教文化在这里得到很好地传承。南康河与湄公河像两只臂弯拥抱着琅勃拉邦,这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老挝古都,一点也不像沧桑的老者,而像生性浪漫的青年。琅勃拉邦除了被两条河流,还被层峦叠翠的山野绿色包围着,30多座古老佛寺和上百幢法式殖民建筑将它点缀得风姿绰约。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琅勃拉邦有很多骄人的历史遗迹。不过,我更多的是把这些遗迹作为唯美细腻的背景,享受着弥漫在这座古城中闲适怡人的生命气息。
琅勃拉邦这座人口不过3万的小城,却生活着数千僧侣,而且每天清晨“上演”着和尚列队化缘,接受民众布施的古老仪式。倘若不是人人心中有佛,这份互相施舍的博爱又是怎能延续七百年风雨无阻地保持下来的呢?
老挝琅勃拉邦是小乘佛教在老挝的发祥地,而布施在南亚已经拥有上千年的历史。琅勃拉邦的布施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琅勃拉邦大街小巷有很多寺院,而这里的寺院是不开伙的,僧人每天清晨走向大街小巷寻求布施,整个城市也会因此苏醒了。
每天早晨六点,每座寺院都会准时走出一队化缘的和尚,年长的在前,年少的断后,赤足沿着固定的线路缓缓前行。他们就像橘红色的飘带,向西萨旺冯大街汇聚,全部赤足的僧人,排成长长的化缘队伍,一眼望不到尽头,极具视觉冲击力,让人惊叹与震撼。
僧人们静悄悄的来到布施者面前,打开食钵,布施者会抓一把米饭放入,然后再走到下一位布施者跟前。每个匆匆而过的僧人队伍,都是以长者为先,走在前面。年纪小的排在后面跟随。小小一簇的糯米团几百年来将信众、僧侣、佛祖联系在一起,此时你会觉得非常的庄重和神圣。这是天地间、人与神、信众与僧侣最直接的一次接受,一次对话,一次完美融合。一年365天风雨无阻,僧人与信众都不会停止施与和被施与。传统的布施主要是糯米团为主的饮食,现在由于游客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布施的种类也增加了饼干、牛奶、糖果、水果等。而年纪大的僧人一般只接受糯米团,他们会把得到的饼干糖果再回赠给等在一旁的孩子,只有年纪小的僧人才会把这些带回寺院里。这些也是他们一天的饮食。
对于布施者也是有要求的,如不能穿鞋,不能高过僧人站立,女士不能站立或触碰僧人,不能用左手递送食品。对于游客也有要求,不能穿着暴露、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阻挡僧人道路、不能同僧人有身体接触、不能用闪光灯拍照。另外最重要的一点你必须尊重佛教才能参与布施。
不论寒暑阴晴,布施者总是跪在路边,将一撮撮糯米团虔诚地放进和尚肩挎的竹篮铜钵中,然后双手合十,目送化缘队伍远去。和尚们则一手托钵,一手施礼,给予布施者以无声的祝福。在化缘结束时,他们会静立一旁为布施者念一段感恩的经文。整个布施活动大约持续半个多小时。这是老挝最令人惊叹的人文奇观!
我早就听说琅勃拉邦清晨的布施非常壮观和有特色,3月2日清晨5点,我就早早起床等待与大家一起去大街上看看这个七百年了风雨无阻全世界最壮观的布施现场。到了大街上发现已经很多人比我们到的更早,有的在路边祈祷念经,有的静静的坐在路边等待,这里面既有当地布施者,也有要参与布施的外地游客。我花了20万老挝币买了一竹篮糯米团,准备亲手感受一次布施,真心参与一次以敬佛为目的的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