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亏损2.6亿,烤鸭卖不动了,全国80%的门店停业

33.8w+ 浏览
110 评论
2024-11-10 18:09:35
IP属地:北京
12024-11-10 18:09IP属地:北京
一年亏损2.6亿,238元起的烤鸭卖不动了,全国80%的门店停业 ~~

从东来顺空降的总经理周延龙虽然推动全面降价策略,甚至开通了外卖、取消了包厢(15%)和大厅(10%)的服务费仍然无济于事。要知道全聚德在高光时刻一年营业额将近20亿。烤鸭之王全聚德曾是烤鸭领域的巅峰代表。然而,如今却面临着严峻的困境。在北京前门,游客们络绎不绝地涌向全聚德烤鸭店门口,纷纷留下打卡的瞬间。然而,这热闹的场面并未延伸到店内,实际就餐的食客相对稀少。这家传承了160年的烤鸭老字型大小竟然从高峰时期的顶级餐厅沦为游客拍照的背景墙,让人不禁思考,全聚德犯了何等错误?
在过去的三年里,全聚德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亏损高达7亿。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品牌如今却遭遇了来自游客和本地人的双重冷遇。什么是好东西,就是值,甚至超值。不值的永远会被淘汰,包括人。价格高、服务差,慢慢清醒的消费者已经不会单单为品牌买单了。一只北京烤鸭的价格可以在地方买到四五只,还送葱和饼。一只普通的烤鸭躺在百年老字型大小里摆谱,智商税已经收不动了。而这种态度也在公司的财报中得以体现。从2020到2023这三年,全聚德连续亏损,累计亏损近7亿。直到今年上半年,公司才勉强实现了2000多万的净利润。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些微薄的利润并非来自企业的艰苦经营,而是依赖于投资回报和政府的财政支持。这意味着,这家拥有160年历史的烤鸭老字型大小,其主营业务竟连续四年亏本,不仅难以延续昔日的辉煌,甚至还需仰仗外部资金的支持才得以勉强维持经营。究竟全聚德何以沦为如今的境地,值得深思。
全聚德曾是北京餐饮界最璀璨的明星,代表着北京烤鸭的巅峰。在这家百年老店里,甚至政府也曾在此款待外宾,频频光顾,可见其受欢迎程度。然而,时至21世纪初,这家百年老店仍然辉煌非凡。仅在2001年上半年,北京全聚德的营业额就高达3.5亿。考虑到当时北京人均收入仅为5000元左右,而它只是前门总店,年流水就超过亿元,绝对是当时唯一的佼佼者。正是凭借这些耀眼的数字,该品牌在2007年成功融资3.8亿,成为餐饮行业首个上市的老字型大小品牌。虽然如此,到了2012年,它依然是网红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全聚德的名气甚至扩展到了国际。
许多外国友人慕名而来,只为一尝北京烤鸭的美味。然而,到了2014年,全聚德的口碑却急转直下。不仅本地人对它嗤之以鼻,连外地游客也纷纷放慢了对它的追捧步伐。而这一切的导火索,居然是一张照片。当年,一位北京的网友曝光了全聚德那张“天价帐单”。经过无数人的评论转发后,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字型大小成为了全网热议的对象。一套包括六道热菜、一只烤鸭,再加上主食、甜点和饮品,帐单总额竟然超过了千元。更离谱的是,一壶西瓜汁居然售价高达168元。此外,还得额外支付10%的服务费。这个价格实在是超乎普通老百姓的接受范围。据说当天他是带着外地的客户前来就餐。原本想要让他们体验一下老北京的风味,没想到自己却成了这场奢侈的“冤大头”。尽管当着客户的面,他也不好意思发作,但又咽不下这口气。因此,才将这张“天价帐单”分享到网上,希望能够提醒其他食客避免类似的经历。在发布之前,他心中还有些许忐忑。毕竟这是一家国民品牌,担心自己的吐槽会不会遭到其他网友的质疑。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发布后,他竟然发现了许多同病相怜的“受害者”。许多曾经在全聚德消费过的人都表示,这家店如今变成了又贵又不好吃的代表。因此,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全聚德经营状况的广泛关注,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老字型大小是否还保持了其传统的优良品质。一整套烤鸭居然要258元,更不用说单点蘸酱和荷叶饼还需要额外支付。就算随便点个素菜,价格也在50元左右,而荤菜更是常常突破百元大关。五六个人一起吃一顿,最少得花费上千元,甚至有可能吃不饱。这样的消费水准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与此同时,店内服务态度越来越差。更令人气愤的是,有食客反映服务员在盛汤时摔摔打打、一脸不情愿,甚至不小心溅到顾客身上,却毫无道歉之词,径直离开。这样的服务品质竟然还敢收取所谓的服务费,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然而,对于这些差评,全聚德似乎毫不在意。他们仍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字型大小的宣传上,不论是传承百年还是宫廷出品,甚至将烤鸭的31道工序都作为卖点。却忽略了身为餐馆,平价消费和热情服务才是延续百年的关键。
正因为全聚德一直居高不下,短短十年内,北京烤鸭市场竟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四季民福、永乐饭庄等品牌不断崛起,以更高的性价比和优质服务留住了更多外地和本地食客的心。面对这种颓势,传承了160年的品牌全聚德将何去何从?难道真的要一蹶不振,任由烤鸭市场溜走?国民老字型大小全聚德,口碑逐渐破裂。从高高在上到放下身段,两大自救举措是否足以挽回食客的心?从年流水上亿到连续三年亏损,全聚德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从神坛跌落。菜品单价虚高,服务不给力,这家传承百年的烤鸭店居然成为了人人吐槽的“天坑”品牌。
为了扭转目前不景气的局面以及重新赢回消费者的喜爱,品牌总经理在2020年下半年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全面降低菜品价格,整体下调了约10%左右。更为突出的是,直接取消了备受批评的服务费,就连备受瞩目的烤鸭套餐也从原来的258元下调至238元。虽然表现出了诚挚的态度,但收效微乎其微。特别是在接下来的四年里,门店持续亏损,显示出降价举措并没有赢得消费者的心。全聚德对此感到困惑,明明已经降价了,为什么还是无法满足食客的期望呢?事实上,全聚德目前的困境并非完全是自身问题,如今社会资讯透明度更高。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食客,已不再盲目追求老字型大小。相反,他们更青睐那些口碑好、味道美的小店,甚至认为这些小店比大品牌老字型大小更具吸引力。
在无奈之下,全聚德被迫寻找新的出路,决定进军白酒行业。然而,这一决策在资本市场和消费者市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全聚德的白酒系列上市后,投资市场一片看涨,甚至在短短十几天内就拉出了6个涨停板。然而,事情变得古怪的是,这些酒类产品的实际销量却低得令人咋舌。从淘宝和京东旗舰店的数据来看,两款明星白酒产品的销量竟然只有三位数,完全没有在销售市场上掀起丝毫波澜。尽管全聚德曾为了自救而不惜一切,但现在的品牌似乎真的要走向没落。曾经辉煌的“皇室出品”是否还能维持一丝光辉,已成为一个巨大的疑问。
与此同时,全聚德,百年烤鸭的代名词,就算你没尝过,也肯定听说过。然而,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家鸭子的巨头竟然起源于一个干果铺。在1834年,创始人杨全仁逃离饥荒来到北京。当时他只是个15岁的少年,在一家屠宰店谋得一份学徒的工作以维持生计。尽管有了庇护之地,但杨全仁的日子依然贫困。身为店里最低层的伙计,虽然每天处理无数只鸭子,但他却很少能品尝到鸭肉的美味。在这样的日子里,杨全仁心生一个人生目标,那就是经营一家烤鸭店,让自己能吃饱。因此,在接下来的30年里,他一边学习手艺,一边勤俭储蓄。最终,在45岁时,他积攒到了开店的本钱。然后,杨全仁开始在大街上物色店铺,迅速找到了心仪之地,一家名为聚德全的干果铺。当时这家店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杨全仁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成功收购了整间铺子。然而,由于曾经的倒闭经历,他心里仍有些许忐忑,担心这个位置的风水不佳。在正式开业之前,他专门聘请了一位风水先生。出人意料的是,经过先生的详细考察后,竟然竖起大拇指对着杨全仁说:“这个铺子的位置非常优越,只是名字选得不好。”与此同时,如果你把名字倒过来,生意必然兴隆。杨全仁一拍大腿,随即给他的烤鸭店起了个崭新的名字——“全聚德”。
不得不承认,杨全仁的头脑灵活得犹如北京城中的狂风一般迅速。然而,仅有店面是不够的,最关键的还是要掌握核心技术。杨全仁毫不含糊,为了寻找最厉害的烤鸭秘方,他几乎变成了北京城的“美食侦探”。四处奔波广泛结交朋友,一切皆是为了探寻将普通鸭子转变为美味“仙鸭”的秘诀。毫不手软的他,还花费巨资请来了曾在皇宫御膳房摸爬滚打的孙大厨。这两位合作伙伴共同进行了烤鸭配方的革新,于是才有了后来备受推崇的全聚德烤鸭。他们采用挂炉烤制技艺,做出的烤鸭色泽金黄,皮酥肉嫩,肥而不腻香气扑鼻,连路过的狗都垂涎欲滴。全聚德从小店逐渐成长为著名品牌的过程,正是其蒸蒸日上的写照。
尽管全聚德的口味源自清廷皇室,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时至今日,这个国民品牌却难以摆脱颓势。北京当地人从来不会去吃全聚德,可想而知,全聚德只是为了赚足噱头,赚外地人的钱,因为外地人不懂这边的行情,就像有网友经常说的一句话,想要去哪里旅游,看看朋友圈就行,因为你去他那里就会失望之极,全聚德也是如此,那么你认为全聚德是什么原因关门了呢?
除了全聚德之外,还有许多曾经繁荣而如今逐渐没落的老字型大小品牌。
看起来,百年传承并非银弹,要想取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具备创新能力,避免胡乱标价,提升服务体验感。只有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百年老店应当以创新为动力,延续其特有的文化底蕴,迎接更加繁荣的未来。
一年亏损2.6亿,烤鸭卖不动了,全国80%的门店停业
北京降价车排行
关注 3
粉丝 377
内容 4.5w+
等级 黄金元老
位置 北京市
北京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