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对手工耿致敬,你做的是手工,但生产的是欢乐,你挣钱不是靠销售很用心但无用的产品,而是靠离奇脑洞给大家带来的惊喜和欢乐。
同样是用心但无用,Dyson却是靠无用的产品赚钱。这就是区别。个中典型就是Dyson开宗立派的主力产品吸尘器。我以V6型号为例。
产品好不好,无非三个纬度,好用、好维护、全生命周期成本有优势。这三点Dyson一个都没达到。
首先是不好用。吸尘器功能单一,好不好用就是看能不能充分吸尘并把房间打扫干净。这点Dyson就已经做得很差了。首先是吸力不够,为了平衡那点可怜的电量,Dyson常规档的吸力是聊胜于无的;Max档还行,但续航只有可怜的10-15分钟,仅够打扫一间卧室,连客厅都吸不完。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你无时无刻不在品咂续航焦虑,生怕没吸完就断电了。
然后是维护性,这特么就更是灾难了,也是我今天码这么多字吐槽的原因。确实太难维护了,而且深深体会到,这种难以维护背后的主观故意,简单说就是设计过程中的恶意。
我那台V6买了也有五六年了,用了两三次就扔在角落吃灰,现在有了扫地机器人,准备用手持到扫一下房间死角,所以第一次拆洗Dyson,没想到那么麻烦。
同样是用心但无用,Dyson却是靠无用的产品赚钱。这就是区别。个中典型就是Dyson开宗立派的主力产品吸尘器。我以V6型号为例。
产品好不好,无非三个纬度,好用、好维护、全生命周期成本有优势。这三点Dyson一个都没达到。
首先是不好用。吸尘器功能单一,好不好用就是看能不能充分吸尘并把房间打扫干净。这点Dyson就已经做得很差了。首先是吸力不够,为了平衡那点可怜的电量,Dyson常规档的吸力是聊胜于无的;Max档还行,但续航只有可怜的10-15分钟,仅够打扫一间卧室,连客厅都吸不完。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你无时无刻不在品咂续航焦虑,生怕没吸完就断电了。
然后是维护性,这特么就更是灾难了,也是我今天码这么多字吐槽的原因。确实太难维护了,而且深深体会到,这种难以维护背后的主观故意,简单说就是设计过程中的恶意。
我那台V6买了也有五六年了,用了两三次就扔在角落吃灰,现在有了扫地机器人,准备用手持到扫一下房间死角,所以第一次拆洗Dyson,没想到那么麻烦。
首先就是外形,作为一个清洁工具,自己首先得干净整洁。就特么这种肿瘤观感的,充满了大量复杂深邃的沟壑和死角,好打扫吗?有必要吗?
然后再说各部件。清洁频率最高,也最容易拆卸的应该就是积尘桶了。但Dyson所有的部件,要么难以拆卸且拆卸次数有限,要么就难以清洁,要么就两者皆有。积尘桶属于容易拆卸但不容易清洗的。因为它窄小且并不防水的凹槽内有纤细的导线,这些深不见底的死角、夹角里又是精巧触点,水进去就不容易出来,可以轻易腐蚀掉里面的金属造成失效、报废。
这个零件其实一拆积尘桶就能看见,也是各种死角粘满了灰尘。这个恨不得每次使用都清洁的零件不能连在主机上清洗,洗不干净且会造成主机进水。但拆下来并不容易,有几个步骤并需要撬拗。Dyson所有塑料零件材质都属于韧性不错但偏软的,最好用专用工具(修手机那种硬塑料撬棍)。我其实有,但觉得Dyson不值得我专门去拿,直接用的螺丝刀,撬烂算毬了。
又是一个充满沟壑死角、沾满灰尘的零件。我已经大体清洁过了。拆这个零件需要用到T型螺丝刀(俗称花螺丝刀),而外部同样螺纹的螺钉却是十字头。又是一个故意复杂化的设计。
看残留的灰尘就知道,Dyson吸尘器里有多少死角了。这还是洗过但不拆卸就洗不掉的部分。
基本上全是这种复杂的,满是死角的,用过两次就肮脏不堪的零件
做这么复杂但实际效果又这么差,意义在哪里?
这么复杂的薄壁件,模具复杂不说,脱模都困难,装配也不容易。看密封圈上的压痕就知道,原厂就没装到位,把这种唇封的唇口都压塌了。
这么复杂的薄壁件,模具复杂不说,脱模都困难,装配也不容易。看密封圈上的压痕就知道,原厂就没装到位,把这种唇封的唇口都压塌了。
这么多的死角,不用刷子是洗不干净的。
拆洗一次之后我笃信,对于细小灰尘,进入积尘桶里的是少数,大多数都在机器内部看不到的地方去了。只有等些地方装满,饱和了,才会进入积尘桶,才有被你倒掉的可能性。这特么妥妥是个污染源,病毒、细菌、螨虫的温床。
拆洗一次之后我笃信,对于细小灰尘,进入积尘桶里的是少数,大多数都在机器内部看不到的地方去了。只有等些地方装满,饱和了,才会进入积尘桶,才有被你倒掉的可能性。这特么妥妥是个污染源,病毒、细菌、螨虫的温床。
所用部分工具
说完主机说刷头
一样的,随处可见的凹陷、沟壑、缝隙,到处都是恶心的灰尘
但你就是不能水洗,因为刷头特么还有个一点防水设计都没有的电机
一样的,随处可见的凹陷、沟壑、缝隙,到处都是恶心的灰尘
但你就是不能水洗,因为刷头特么还有个一点防水设计都没有的电机
随手抓起一个崭新的刷头,这种直接与灰尘、污物接触的部件,类似于红圈子那种无谓的脑残死角比比皆是,随处可见
第三点是全生命周期成本。有些产品采购成本很高,但性能好、寿命长,全生命周期成本其实并不高。比如苹果手机,一个此前手机从没用过两年的我,手里这台xs pro Max顶配从首发用到现在,我真不觉得贵。但Dyson V6这款产品,2500 买来用到现在,只用了不到5次,电池也费了,刷头软管也老化粉碎了,每次吸地成本超500 ,对我而言,就是天坑。
詹姆斯.戴森同志,看起来像个极客,实际上应该是英伦手工耿吧
詹姆斯.戴森同志,看起来像个极客,实际上应该是英伦手工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