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2-07 10:28 IP属地:未知
查看 101.1W | 回复 78
【龙年大吉】道教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地界,是四大道教名山。天师府位于山下的上清古镇,国家AAAAA级旅游区,著名的景点有三仪门、三省堂、万法宗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共占地220,000平方米。龙虎山天师府是国家确定的汉族地区道教全国重点道观,天师府是龙虎山最著名的建筑,历代天师居住的地方。这里文物古迹众多,不仅具有研究中国道教的价值,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天师府的主要布局为:府门(即头门)、仪门(已毁)、中厅(亦称狐仙堂)、后厅、灵芝园、敕书阁、万法宗坛、百花池位于府、纳凉居、味腴书屋座落。来吧,跟帖一游。

上清古镇步行街走过来,过福地石牌坊就到张师府。

左手方就是天师府,天师府的建筑布局成“八卦”形,是道教的独有建筑风格。这里文物古迹众多,不仅具有研究中国道教的价值,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小广场的东侧还有一个石牌坊。

广场前边是一条河,对面的村庄出过宰相。。

府门
临溪耸立,古镇小街东西横穿,面阔五间,约二百平方米,高达二丈有一,十几根大木柱,六扇三开大门 。

东侧的石牌坊上是遵道二字。

天师府宋崇宁四年(1105)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有佑六年(1319)重建于上清镇长庆坊,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建于今址。占地二万四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一千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府门、仪门、玄坛殿,真武殿、提举署、法篆局、赞教厅、万法宗坛、大堂、家庙、私第(即三省堂)、味腴书屋、敕书阁、观星台、纳凉居、灵芝园、以及厢房廊屋等。
明代的建筑大部分已毁于清康熙年间,现存六千平方米左右的建筑,多是清代乾隆、同治年间重建和修建的遗物。

中门正上方悬“嗣汉天师府”直匾一块,金光夺目。前正中两柱挂有黑底金字抱柱对联,上联“麒麟殿上神仙客”,下联“龙虎山中宰相家”。

门前一对石神兽是古物。门前东西墙间有石刻“道尊”,“德贵”

门前西墙上“德贵”。

重建碑铭。

中门正上方悬“嗣汉天师府”直匾一块,金光夺目。

府门最后一次重修是2017年。

龙虎天下绝。

天师赐福

进入头门石甬道三百余步,通过二门直达大堂。

在进头门二十步的甬道间跨路横建石坊一座,上书“仪门”二字。相传文官武将至此停轿下马。

石头上的红字:道教祖庭。

仪门石雕精美。

道教祖庭

二门前,东为玄坛殿,西为法篆局、提举署

二门前,东为玄坛殿,西为法篆局

二门距头门一百二十步,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现已修复一新。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共一百六十平方米。较头门矮三尺,红墙绿瓦,脊兽腾飞。十二根大木柱设门六扇三道,门上画有秦琼、尉迟恭、杨林罗成、程咬金、单雄信六尊像为三对门神。中门上端悬直匾一块,上书“敕灵旨”三个金字:前两柱挂有黑底金字抱柱对联,上联“道高龙虎伏”,下联“德重鬼神钦”。十八般古代兵器金光银闪并列两旁,显得十分威严。

玉皇殿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大堂是天师实施道政的地方,前距二门“九九”八十一步,后靠私第院门,面阔五间,约三百平方米,较头门矮二尺,比二门高一尺,三面红墙,门前建有“塞身亭”,堂后门直通三省堂,中厅正上方横悬康熙十七年“御书“碧城”匾和乾隆七年御赐“教演宗传”匾各一块。堂内原置有法台、令旗、朱笔、兵器、御赐半副銮驾,以及麒麟图祖天师像等,颇有公堂神威之感。门前两座哈鼻子

进入二门有一大院,院内合抱樟树十有余株,枝叶繁茂,十分葱翠。元至正十一年铸造的九千斤铜钟,曾于一九七九年从太上清宫移放院内(待建钟鼓楼),以供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手书的大石碑也移放在古樟之下、以供考究。

727年

727年。

回拍二门,门上画有秦琼、尉迟恭、杨林罗成、程咬金、单雄信六尊像为三对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