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3-02-03 06:09 IP属地:未知
查看 35W | 回复 65
【2023吿白】多彩云南,建水古城临安府署之旅
云南建水古城有条美丽的大街,其名叫临安路,东起东门朝阳楼,走在临安路上,看着两边的青砖瓦房,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不知不觉已来到了当年的临安府衙。
临安府署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古城核心区域,全称是临安知府衙门(建水县古称临安府),是明清两代“府”级官署建筑,700年历史的建水古城,城内有古城门、古牌楼,有700年的文庙、有清末望族的豪宅,还有这座临安府署,规模庞大,气势雄伟,同样是府署,和其他地区比起来,又有着西南独有的特色和风格。

说到临安府署,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历史:临安府署建于明洪武十五年,中间总共历经了明、清时期共6次增修扩建,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可追寻的历史至今已有637年。但我们这辈人真正看到临安署府的面貌,是到2019年9月28日,翻修历时4年,临安府署才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而我们才能才得以一窥真颜。其中大门和大堂都是清代遗存。

临安府署的大门是一座三开间单层歇山顶古建筑,坐北朝南,两面围墙呈八字形,大门两边各有一尊威武的石狮镇守,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黑漆大门有横竖7排计49颗金色大钉,两根黑色的柱子上镌刻金字楹联,东边是:冶临安一拄擎天头势重;西边是: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门楣上悬挂黑底金边牌匾,上书“临安府署”四个金色大字,整座建筑给人以威严肃穆的感觉。

府衙中轴线上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宜门、大堂、二堂、内宅门、三堂、后堂,南北长211米、东西宽42米,呈庭院式布局。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形成南北一条中轴线,鸟瞰其下,一片高脊飞檐滚瓦厚墙的典型的清初官院官宅建筑。

府衙大门外右侧设登聞鼓。
登闻鼓又名“喊冤鼓”,供老百姓鸣冤报官之用。从周朝设标志着老百姓伸冤渠道的开通;至清代,非奇冤惨案则按重罪论处,此时“登闻鼓”已如虚设。

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
“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石碑通常与鸣冤鼓并置,分立府署大门两侧,是为告诫击鼓者不要诬告他人,不能越级上诉,否者将受到处罚,体现了古代严格的诉讼制度。

南天保障坊
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两坊合一式的牌坊,南面书“南天保障”四个金色大字,北面书“天南锁钥”四个金色大字。我对“南天保障”的理解是:天代表朝迋,南是临安府位于朝廷的南疆边陲,是保卫朝廷南方的屏障;而对“天南锁钥”的理解是:临安府地处当时滇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四面八方的道路都需要经过临安的关卡,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仪门
“南天保障”牌坊后面则是仪门,两边的柱子上也镌刻着一付楹联,东边是:民情虽有顺逆 从脩齐治平 可造盛世;西边是:官品本无高下 能公正廉明 才是青天。
“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清宣统皇帝溥仪继位,为避其名讳,一度改书“宜门”。仪门即礼仪之门,知府迎送平级与上级官员开中门;下级文官来署办事开东门,武官开西门;仅在新官上任、知府升堂、宣读圣旨、庆典等重大活动时三门同启。仪门东角门称“生门”,供官民平日进出;西角门称“死门”,供解罪犯之用。

进入仪门两侧设有,礼科、户科、吏科、工科、刑科、兵科。

公生明坊
在府衙大堂前有一座戒石坊,俗称“公生明”坊,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县级以上的衙门都要建戒石铭,清代以出入不便,改作牌坊,以告诫官员“公生明、偏生暗”,公正方能明察事之秋毫。

忠爱堂
石坊的正后方,是府署的大堂,这是一座五开间单层歇山顶古建筑,正中屋檐下挂有黑底金边的牌匾,上书“忠爱堂”三个金色大字,是表达忠君爱民的意思。

临安府署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历经明、清两代6次增修扩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大堂正中“旭日东升”图上面是“明镜高悬”匾额,两侧柱子上镌刻一幅楹联,右边是:“水可载舟水亦复舟 掌舵应先知水性”,左边是:“民殷兴国民贪伤国 当官务必察民情”,字里行间显示出朝迋深知各级官员需体恤民情的重要性

大堂右侧“德泽子民”匾额下是知府大人出行时需用的黄罗伞、旌旗。
大堂左侧“化被群黎”匾额下,也是知府大人外出的仪仗,有兵器、旌旗等。

大堂、二堂是知府审理案件的地方,突现了威武、庄重、肃穆。大堂正中的屏风绘海水江崖·云雁图案。屏风上悬“明镜高悬”四字。

大堂右侧两根柱子中间,有一木架,上摆一面大鼓,这是知府大人命令“击鼓升堂”、百姓“击鼓喊冤”所用之鼓。

大堂两侧分列排开雕有虎头图案的“肃静”“回避”及书有“赐进士出身”“临安府正堂”“从四品”“诰授朝议大夫”“帮办南防军务”“总办临安府警察事务”等职衔牌,其中任何一块都足以威震一方或荣耀一代乃至数代。

地下是仿百姓下跪告状时的坑。

大堂左侧山墙前两块石碑,上刻有中孝、廉洁。

中孝

廉洁

大堂右侧山墙前,有三块石碑。

左侧这一块是“重修临安府治记”,内容摘自“滇志”。

中间这一块石碑的内容是:“重修临安府衙记”,是中共建水县委和建水县人民政府于2017年9月所立。

右边的这块石碑内容是:“府治岁月记”,摘自“临安府志”。

惠宣堂
惠宣堂前有一小石桥,石桥下池塘据说是荷花池,当年是白荷花,告诉官员们要清清白白做官。现在没看见有荷花。

大堂、二堂是知府审理案件的地方,突现了威武、庄重、肃穆。大堂正中的屏风绘海水江崖·云雁图案。屏风上悬“明镜高悬”四字。

屏风前为公案桌,桌上摆放有黑红砚台、笔筒、笔架、签筒等办案工具,以及放有知府印信的印架,这里就是权力的所在。

宅门

三省堂

三省堂左右耳房

三省堂

鄂尔泰督修三河
临安府每到夏秋之际,水患严重,河水漫过堤岸,淹没良田、摧毁村舍。清雍正六年(1727),鄂尔泰任云贵广西三省总督,将云南水利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建水成为鄂尔泰注目的地区之一。鄂尔泰写下奏折向雍正皇帝陈述建水严峻水患实情,雍正下圣旨命其督阵治水。
鄂尔泰坐镇东山寺后,征求当地百姓意见,开凿颜洞。随后考察泸江河与其支流塌冲和象冲河,写下《临安修河教》一文,对三河的治理提出了一套周详方案,使水患得以消除。并向朝廷申请每年拨给300两白银,作为三河维修经费。

展出清代官服

给老爷前面带路上马走人去文庙逛逛。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