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12-04 21:40 IP属地:未知
查看 46.4W | 回复 16
【召唤招财猫】秦岭峪口之伐鱼峪
时间:2018.11.24
地点:陕西宝鸡伐鱼峪
伐鱼峪的名字读起来很拗口,而实地走下来也很“拗脚”!
伐鱼峪峪口就是姜子牙钓鱼台,传说中姜子牙在此钓鱼,周文王请其出山,文王在前拉车,姜子牙坐在车中,周文王走了800步,于是姜子牙保了周朝800年江山。这个景区拦住了峪口,里面的钓鱼台水库为砌石双曲拱坝,伐鱼河水的源头是自水库向南的莽莽群山而出,上游叫做燕麦河。
景区乏善可陈,除了汉代立祠、兴盛唐时的殿堂祠庙和四棵千年"唐柏"有些看点外,其余的人造景点有些庸俗不堪,和朋友决定从几公里外的天盘乡村路开车进去,可以到达山中的十二盘村,再从名叫瓦岗的地方步行进入伐鱼峪,那儿可以南去燕麦河,北下钓鱼台水库,可以尽享伐鱼峪!
初上天盘路,给了我们小小的惊喜:一座戏楼。戏楼坐南朝北,这座戏楼跟我以前见过的旧戏楼大不一样,结构倒无特殊,关键戏楼的元素太丰富了,从内容上:政治、宗教、动植物,从建造手法上:石刻、木雕、镶嵌、铁艺,从建筑材料上:砖石木、瓷砖,似乎是个大杂烩,但却很和谐,过去文化生活单调,看戏是大众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因而戏楼便成了乡村里唯一的文化活动中心,它尽可能地汇集了各种需求:政治集会、庙会、赶集,而看戏只是一部分功能了。
戏楼巨大的弧形门楣上,国徽和“人民会堂”大字当中而立,两侧是水泥砌筑的花卉孔雀图案,再向两侧突兀两座微型老式戏楼,飞檐翘角垂花门楼,戏台上雕塑着似乎是《白蛇传》,楹联两副为“层台耸翠上拔秦岭之秀 飞阁翔林下襟渭水之?”“八乐南楼百花笑 五弦瑶台千凤鸣”,两座石狮或石虎相守而望。门楣下面的横梁上四副图案是动植物和水利工程的内容,两侧的柱字和横梁交错的边角上布置了两个萌萌的佛像,很有趣!再往外是巨大镂空的铁艺:龙狮,最外的柱墙楹联一副:苑台挟流润八方 丽楼衔山歌九天。
我们尽可能多角度地拍摄戏楼,引来村民的好奇,他们也说不清楚它的建造历史,普通的戏楼既是时代的缩影,又是历史的镜子,在小小的戏台上演绎着数不清的悲欢离合,更承载着民族的文化。
驶过戏楼,就沿着盘旋的山路进入山中。雪后的山路并不难行,积雪覆盖在田间山峦,有了水墨画的意境。绕过十二盘村,来到瓦岗,这是个“Y”型路口,十二盘河在此汇入伐鱼河后向北流去,可以说这是伐鱼峪的中心区域,将车停好,下到伐鱼峪。我们这次不同以往的走峪,而是从峪道的中间开始向峪口而行。
溪水潺潺,巨石累累,伐鱼峪出现在眼前!
初冬的伐鱼峪,落叶满山径,野草依旧青翠,路边高处层岩悬裂青苔覆盖。溪水与山路并行,河道中的巨石林立,有的如大床般平展铺在河中,时常需要在此中腾挪跳跃,溪水变化多端:时而急促飞溅而下,时而平静如镜面,时而消失在巨石块中,时而蔓延整个河床。有的巨石边还有细腻的灰白色的河沙,水清谷幽,晚枫说宝鸡驴友不够意思,藏了这么个好地方不说,关于伐鱼峪的徒步路线消息的确不多。在平展的河中巨石上龙哥做起了瑜伽,在巨大如丘般的石头上洋洋同学还打起了太极,伐鱼峪峪口那块“孕璜遗璞”的巨石在河道中比比皆是,更加朴素天然!
继续北行,河床慢慢下降,山路逐渐抬高,河床两侧的岩石上逐渐有了人工凿刻的痕迹,我走在最前头,刚刚穿过一片竹林,猛地听见低沉有力的“哼哼”声:在河边两头健硕高大的棕褐色野猪向山上迅速逃窜,头颅高昂獠牙赫赫,单反相机就在手上,紧张的我毫无拍照的动作!朋友们逐渐跟上来,听说我看见野猪,连忙祝贺我的眼福,丝毫不顾及我的紧张,真是好队友啊!
走到河边,野猪将地面拱的如同犁过般松软,这是一块较为宽阔的地,晚枫说野猪在找吃的,这儿原来一定是耕地附近会有人家的,果然不远处的对岸高处,一段人工垒就的田埂蜿蜒曲折,一大块空地,残砖破瓦,房屋早就不见了,看来人家早就迁出去喽!
对岸的河床上赫然出现了圆形或方形栈道孔,让我忘掉野猪,平静一下紧张的心情,好好触摸这些岁月遗痕。虽然不知这些栈道孔凿于何时,但伐鱼峪在历史上可是露过脸滴!
读历史是一种业余爱好,所以我的看法观点可能错误百出,权当闲聊吧!伐鱼峪,就是历史上的“箕谷”,“ 箕谷之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蜀汉赵云与魏国曹真发生的一场战斗。赵云在箕谷率领少量军队作为疑兵,吸引曹真率领的魏国主力,使得诸葛亮放心在祁山战场作战。但马谡在街亭被张郃击败,赵云的疑兵也被暴露,从而导致整个北伐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