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4-04-22 11:28 IP属地:未知
查看 15.2W | 回复 22
有一本书,for @松鼠,即将交付!
不时不食
古往今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有许多深刻影响国人的概念,比如阴阳、节气等,这些时刻指引着我们的生活起居以及饮食。
拿阴阳来说,阳代表白天即昼,而阴代表晚上夜。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地的生命白天吸收阳光的滋养,晚上则栖息于大地润土壤精华。
节气也如罗盘一样指引着我们的生活……
春季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夏季
立夏 | 小满 | 芒种 | 夏至 | 小暑 | 大暑
秋季
立秋 | 处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冬季
立冬 | 小雪 | 大雪 | 冬至 | 小寒 | 大寒
24
节气中除了代表春夏秋冬、温度变化、气象变迁、动物行为等节气外,还有代表作物种植、收获的时刻,比如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上下五千年历史,从有天文历法以来,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就遵从着自然的规律进行生活繁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人们把这些文化铭刻在心里,并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逐步形成了我们自己独有的饮食文化。
不时不食,即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具备指南意义的基础理念。历史上孔子作为思想家、教育家,除了其文化思想外,也有对养生之道颇有研究,不时,不食的原词就出自孔子的“八不食”。意思就是说一年四季应当根据时令安排合理的膳食,要顺应体内生物钟的节律进食。
其实,反季节蔬菜在古代宫廷就有,比如清朝的御花园里已经利用温室技术进行栽培,类似冬天种植夏季的花卉蔬菜也是有的,不过古代人仅作为观赏用途,不拿来食用。
穿越到当下飞速前进的时代,工业化对食物的影响已经极其深刻。虽有正面影响,但带来的负面因素不可忽视,比如食品安全健康的问题。生活在这个历史片段中的我们,已然不能选择自己生存的环境或者完全回到田园饮食生活中去……
即使在如此烦恼的食物产品环境中,如果我们能够遵循自然规律,以不时不食的理念,结合原味的执着追求,我相信:有声有色的家庭的饮食生活,可以有!肯定、确定以及一定!
[
本帖最后由 xiaoliang84 于 2014-4-22 13:3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