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此转贴正式宣布300C成为我下一部车的首选!
5015mm长、1880mm宽、1475mm高的庞大尺寸,再加上长车头、短车尾以及高腰线、小车窗的肌肉造型,还有那四个熠熠发光的18英吋镀铬轮毂,300C用它那充满雄性魅力的阳刚之气征服了无数街边的过客。不需掩饰,驾驶这样一辆貌似百万元级豪车的大家伙上路,就算你本身不是一个张扬的人,它也绝对能吊起你潜伏在内心深处的虚荣心。
四大卖点
一、貌似百万元级豪车的外表是300C在国外热卖的原因,当然在国内也如是。
大嘴式的蛋筐型进气格栅、复古气息颇重的方圆型氙气大灯,还有满是光可鉴人镀铬饰条的保险杠,在有这些充满贵气的部件装饰的厚重车头上,你能很容易找到百万级豪车的影子,就像劳斯莱斯,就像宾利,这种英国老爷似的绅士派头,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不由得心生敬畏。把一部三十多万的车幻化成数倍于身价的豪车派头,300C的设计师真是了得!难怪300C一出便受到了众人的追捧,就连《一级戒备》中的FBI都把它当作了勤务车辆,其特有的霸气和威严,让这辆大车具有了很好的公商务车气质。如果你开着一辆300C去迎接一位重要的客户,那么即使这部车只花了你区区的三十余万的资财,但换回的绝不只是其他那些相貌平庸的同价位车所能带给你的面子效应。
二、超长的c距和车宽为这个体型魁梧的家伙创造了足够挥霍的内部乘用空间。
300C的3050mm轴距在国内目前的同级车中恐怕是没有对手,就连刚刚加长后的宝马5系也只能甘拜下风。有了超长轴距和足够充裕的车宽,300C完全改变了如CTS等美国车那样壳大瓤小的通病,不论是前排还是后排的乘客,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一个相当宽松的乘用空间,再加上真皮座椅的尺寸也相当宽大,只要坐姿稍微端正,整条大腿就能得到完整而有效支撑,腿部的舒适度非常不错。当然,也不全是值得表扬的地方,客观地说,这宽大的座椅虽然厚实而且柔软,但相应地,它的包裹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尤其是稍微驾驶激烈时,座椅对身体的固定能力较差,人容易被安全带勒住而甩来甩去,时间长了身体会有些吃不消。当然,这也是这种类型美国车的通病,不强调运动,只强调舒适,就好似家中的沙发,只要坐着爽就罢了。在这个问题上,大家见仁见智吧。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说,那就是300C的后排座椅可以按4/6比例折叠,这就让已经不小了的行李箱有了更广阔的扩展,尤其是在冬季,对于喜欢滑雪的朋友来说,不用换SUV,把滑雪板直接带去会议现场吧。
当然,开这么大个的车也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尤其是进入地下车库的长长引道,费神费力那可是在所难免。
三、源自奔驰E级车的底盘功力让它已经不同于以往的纯种美国车,操控性能的提高幅度足够让人惊喜。
相信大部分朋友都知道300C的底盘部分沿用奔驰上一代E系列的车架和后轮驱动系统,全车约有20%的设计及零件均来自它,这也是300C在北京奔驰和奔驰E级车共线生产的原因。也正是有了和奔驰E级车这样的关系,所以与数年前的父辈们想比,重新起用字母系列的300C改用了后轮驱动的方式。而后驱直接带来的好处就是使前后轴的质量分配比例被控制为53:47,这为车辆拥有良好的操控性与平稳性提供了前提。
不过,说实话,即使300C的底盘由奔驰E级车演化而来,但太多面目全非的例子以及300C自身那显得有些笨重的车身让我没有对它的这方面表现抱有多大的期望。然而,我的期望还是太保守了,这个方头方脑的家伙在山路上撒欢时,其具有奔驰基因的悬挂确实表现出了不俗的功力,硬朗而有韧性的风格一扫美国车柔软模糊的驾驶特质,被欧化了的操控特性让人的信心倍增,即使是在连续的发卡弯,车身姿态也能被控制得稳定扎实,车身的侧倾也不算严重。当然,和奔驰相比,过重的车头还是会影响到方向指向的准确性,毕竟要把这个近1.8吨的大块头驯服得服服帖帖还不是那么轻松容易。
四、在具备一个让人动心的价格的同时,也拥有相当高的配置水平。
其实300C会在美国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就是价格,当然,这还得是在拥有那富有迷惑性的外表前提下。而到了国内,即使是在进口时,四五十万元的售价也不算高昂,而国产后的它则更是在同级车中拥有了无车能及得价格优势。而且,这样的价格优势并不是以牺牲若干配置为前提,事实上,国产300C现有的三个型号在配置上都不会输给任何对手。这比如在舒适性方面,像7扬声器带后排DVD娱乐系统的BOSTON音响、带记忆功能以及电加热的真皮座椅、自动恒温空调、GPS导航等(5.7L才有)都可以抗衡同价位车。在安全方面,300C全车系都标配了前双气囊、侧气囊以及侧气帘,而且ABS、TCS、ESP等主动安全装备也都是标准配置。其在美国道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碰撞试验中拿到正面五星,侧面四星的评价足以证明300C的安全性不会让人操心。
OK,前面似乎一直在为300C说好话,确实,300C之所以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其自身上肯定会具备很多吸引人而且值得肯定的特质,当然,没有完美的事物存在,即使这个已经让我心动的大家伙,它身上也有——
两大弱点 :
一、排量与油耗间的取舍,其实是横在潜在消费者面前的最大障碍。
国产的300C一共有三个排量版本,即5.7L的HEMI- V8发动机,以及3.5L和2.7L的V6发动机。其实,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在能源不成问题的美国,那才是大排量车的乐土,因此在300C的老家,你能看到的300C基本上都是装配了5.7L HEMI- V8发动机的巨兽,甚至还有一些排量更大、更猛的6.1L的SRT-8版本。这些生猛的发动机能把300C近1.8吨的车身催动进7秒俱乐部,甚至更快。当然,这些绝对要以巨量的燃油作为代价。以5.7L的版本为例,即使它所搭载的HEMI- V8发动机凭借多排量控制系统(MDS),能在不需要强化动力时只让四个汽缸保持工作状态,但在测试后,我们得到的百公里实际综合油耗已接近20L!这恐怕也是在国内很难见到悬挂有“HEMI”铭牌300C的最重要原因。 当然5.7L300C近50万的价格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也正是如此,厂家推出了3.5L以及2.7L的版本,期望能在油耗上更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不过,排量的降低,必然导致动力的下降,用3.5L的发动机拉动300C已经没有了HEMI版本所带来的速度快感,不到9S的0-100km/h加速成绩,只能说是不好不坏。而2.7L版本在动力上就更是显得有些疲羸不足,用它来拖拽沉重的车身已经完全没有了力量的快感,它的存在完全是为了拉低整个车系的价格门槛,以期招徕更多尚在犹豫的消费者。当然,动力的降低还是换回了不错的燃油经济性,以3.5L版本为例,它的综合油耗在13~15L左右,比5.7L版本已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从众多300C车主的反应上来说,大多数车主对3.5和2.7的耗油量还是比较满意的,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二、人性化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我的印象里,美国车在人性化的细节之处总做得不如日本车出色。当然,这也可能与美国人的粗线条有关,他们很难做到日本人那样的煞费心机。所以,虽然已经融入了一些欧洲血统,但是在继承了奔驰E级车车内的某些操控特点外,300C还是在一些细节上做得差强人意。这比如安置在方向盘立柱左侧的转向灯操纵杆,其位置就相当靠下,而在靠上的位置莫名其妙地多出了一根细细的定速巡航控制杆。在进行拨亮转向灯的操作时时,稍不注意就会误拨了定速巡航控制杆,从而是车辆的并线或转弯动作不能及时发出信号而产生危险,这一点让人感到十分不合理。
此外,前排真皮座椅的后背蒙皮部分没有进行塑型,虽然这并不会真正影响到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但那层蒙皮就那么松松垮垮地浮在椅背上,用膝盖一碰就塌进一片的状况,绝对与高档车的气质不符,无疑成为内饰做工上的一大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