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9-08-06 15:50 IP属地:未知
今天是黑龙江省希望工程15岁的生日,15年来,冰城无数好心人默默地尽一己之力,为一个又一个寒门学子托起求学的梦。据悉,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1。57亿元人民币,资助15。25万名贫困学生读书,援建希望小学567所。截至目前,哈尔滨市希望工程累计接收各类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500余万元,救助失学儿童近万名,援建希望小学106所,建立红领巾爱心超市17家,捐赠书17万册,建立书室100个。
“为孩子”捧出滚烫爱心
在厚厚的几大本捐款簿上,除了爱心企业捐款外,看到的捐款者留下最多的名字就是“为孩子”、“圆梦人”。这些不肯留下真实姓名的普通人,为贫困学子捧出了一颗颗滚烫的爱心。
赵仲元,这位已离我们远去的老人,生前是市金属二站的退休老工人,老人一生无儿无女,生活非常节俭,退休后在居委会看垃圾站,扫院子,每月拿108元的补助。1992年11月,得知黑龙江省成立了希望工程,老人把自己全部的积蓄5000元捐给希望工程,成为当时希望工程接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刚强而善良的李秀英,丈夫瘫痪在床、长子患病常年住院,全家四口人全靠她卖冰棍维持生活,可她不仅没有被困难击垮,还资助两名贫困小学生完成学业。
关注希望工程的,不仅有哈尔滨市市民,还有外地甚至国外友人。常州市民郭一清今年就给黑龙江省捐款30万元人民币,资助100名高中生。美籍友人麦克,7年来先后为希望工程捐款总计38820元,资助65名学生读书。
“爱心大使”坚守希望田野
15年前,农家妹李宏梅迎来了人生第一个转折点,家境贫寒的她,母亲病逝,父亲体弱多病,小宏梅不仅承担起了家庭重担,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幸运的李宏梅成为黑龙江省首批希望工程资助的对象,在好心人的资助下,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她放弃了去大庆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农村,当起了乡村教师。如今,李宏梅已在杜蒙县腰屯乡小学工作了7年,对于当初的选择,她仍然无怨无悔。
黑龙江省目前约有希望小学教师5000余名,对于乡村里的孩子们,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道德品格的塑造者。
五常市冲河镇沙河村高河屯有所天马希望小学,地处偏僻,山路难行,小学校只有两位老师:史沛荣和李镇清。李镇清每天要从镇里走几十里的山路才能到天马希望小学。尽管身体不好,但李老师从没耽误一天课,甚至是在他身患肺癌时仍坚持教学。李老师为了让村里孩子能进学校读书,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掉了。弥留之际,他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中国希望工程园丁奖”,是黑龙江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希望小学老师。
让爱心的种子播洒到黑龙江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