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7-12-31 08:41 IP属地:未知
在闭回路的增压控制中, 要达到系统所要求的设定值, 又要兼顾其执行的效率时, 就一定要容许些微的振荡反应产生.
以冷气的恒温控制原理为例. 如果想让气温快速从30度降为26度, 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时间在控制的环境出现低于26度的状况. 另一方面, 当控制单元试着将低于26度的环境温度重新拉回26度时, 高于26度的状况可能就会产生. 在几次来回的状态摆荡下, 环境温度才会稳妥的停置于26度整.
状态的摆荡 (Damping) 在回授控制是粉难避免的. 如果刻意的减缓摆动, 虽然可以降低误差, 但控制效率就会变的很差, 甚至没有效率可言. 也就是说, 在一个有效率的增压控制回路理, 瞬压的产生是很难避免的.
大家口头上常在说的 “你的芯片打到几 bar”, 这里所指的 bar 值其实我们应该称之为无效增压. 也就是我们按下增压表的 Peak Hold 时所纪录下的最高值. 无效增压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增压控制组件的回授控制所产生的摆荡, 另一种则是泄压时压力不及释放 / 吸收所产生的 Spike. 如果增压控制组件够精密 (boost Sensor, N75), 泄压装置正常装置(, BPV, 废气泄压筒), 掌司的 Bosch System 就可以不被这些无效增压所干扰.
真正影响一颗引擎的增压值其实是发生在 Peak boost 后的 steady boost. 之前已经提过, 引擎的功率输出几乎是取决于一定比例油气注入燃烧室的多寡. 当引擎高速运转时, 单位时间内所要提供的进气量就会较低速运转时来的多. 也就是说如果要维持以 1.5 bar 的强制进气压力送入油气, 小涡轮所要运转的速度就会较大涡轮快. 每种涡轮所能提供的出风量都与运转的转速, 增压力以及效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就是说每种涡轮的运转特性皆不相同, 如果考虑升级涡轮, 可以参考各厂家对旗下产品所测试出的 Turbo Maps. 以 Audi 车种常用的 K03 及 K04 涡轮为例, 当 K03 增压至 1.3 ~ 1.4 bar 时, 涡轮叶片的空气压缩效率就会明显下降. 所以当有 1.4 bar 左右的增压及额定出风量的需求时 (steady boost), K04 就有其必要. 之前提到, 每种涡轮的运转特性皆不相同, 所以当涡轮被更换时, 多多少少都会在引擎的表现上有些许的不同.
就变速箱寿命的角度而言, 经 VAG-COM 量测变速箱换时的引擎扭力变化, 并没有发现在档位变化时, 引擎输出扭力会因换档时的瞬压出现, 而有任何额外扭力的产生. 相反的, 引擎扭力反而有一大幅的减退. 换言之, 瞬压并不会, 也没有对引擎的换档产生任何额外的负担.
其实只要涡轮选择得宜, 增压侧的泄压系统作动无误, 在松油门时就很难将涡轮叶片搞到Surge Line, 也就是说, 即使有瞬压的产生, 对涡轮也没什伤害…
此次优化的瞬间增压peak boost设定为1.4巴,实际测试的稳定增压steady boost大概在1.1-1.2左右,这正是K03涡轮能够有出色表现的上限压力。
[ 本帖最后由 老大6810 于 07-12-31 09:2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