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宝马摩托论坛 >  昨天转的台湾朋友K1200R换油攻略。看出个问题……

发表于 2010-05-21 13:28    IP属地:未知

查看 22.7W | 回复 19
昨天转的台湾朋友K1200R换油攻略。看出个问题……
这位车友说:輪軸以下每偷輕一公斤,就等於在操控感上車重檢輕了十五公斤。想了半天没想通,查了百度也毫无结果,哪位大虾懂的来说说???
BMW挑战科技极限 创造驾驶乐趣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1 13:37    IP属地:未知

有趣的是在百度查问题的时候查到这玩意,不得不服咱们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可惜都用到坏点子上去了。
[url=]偷逃通行费行为手段[/url]

实施车辆计重收费后,由于巨大的利益驱动下,车主和司机采取各种手段逃漏通行费,将严重扰乱收费站正常的营运秩序。从省外已经实施计重收费省份的情况来看,计重逃费行为针对计重收费设备的缺陷,主要从减轻轴重,增加轴数,扰乱车辆分离等三方面入手:
(一)减轻轴重
1.冲磅法
(1)具体过程:根据计重称台的工作参数,当车辆速度小于20公里/小时时,其称量精度在±2.5%范围以内,当车辆速度高于这一数值时,称量精度将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无法获取车辆重量信息。因此,很多司机在收费广场通行的过程中通过加速行驶来减轻车辆的部分重量。
(2)逃费特征及防范手段
①车辆在进入车道时不减速,或是在距离车道50米左右的地方停车,待车道内无车时,加速通过。
②在部分广场距离不足,处于下坡路段的收费所,此类行为更为突出。
③由于计重称台具有测速功能,因此一旦车速超过限定值,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此时可要求车辆进行复秤。
[url=]2.[/url]“垫木(钢)板”法 :
(1)具体过程:在车辆通过称台前,人为在称台上放木板或钢板,车轮经木板表面通过称台,由于木板受压向下变形产生向上的弹力,抵消了车货部分重力,称台测出数据较低。部分钢板较长,在称台上形成“桥”,可能减少一半的车重。
(2)逃费特征及防范手段
①这种方法在夜间或道口车辆较多的情况下使用,需2-3人配合。
②由于采用此种方法,车辆进入车道后按正常方式行驶,逃费过程较为隐蔽,需要班长、保安加强现场巡逻,对收费现场的闲杂人员及时劝离,收费人员也应注意观察车辆进入车道前是否有人下车等现象。
①  发现车辆所有轴重均明显偏轻时,应要求其复秤。

3. 蛙跳法(跳磅)
(1)具体过程:车辆行驶至称台前10cm—30cm处停下,然后猛加油门,待车辆怠速达到高速后,突然放开刹车及手刹,车身后倾,重心后移,车头翘起,前轮滑过称台,当后轮快接近称台时,司机猛踩刹车,利用货物的不稳定性,车身前倾,重心前移,后轮顺势趟过称台。从而减轻前后轴的重量。一般情况下车货总重会减少3-6吨,约占真实车货总重的5%-7%左右。
(2)逃费特征及防范手段
[url=][/url]采取此种方法的车辆多为半挂车、五类货车、罐车上货物为液态的载货类汽车。其中货物为液态的车辆,如果司机掌握不好,也会增重5-9吨。
[url=][/url]此类车辆在过秤台时都会有所停顿,然后猛加油门通过。车辆过磅时有明显的刹车制动声音和提速加油声。
4. 起步抬头法:司机把车辆停靠在磅秤边,快速放离合器起步,来减轻车辆前轴重量,达到少缴费。
5.刹车法:此法司机利用车辆的惯性,在车辆后轴快接近磅时,来个刹车,达到减轻车辆后轴的重量,达到少缴费。
(上述两种方式是跳磅法的步骤分解,操作相对简单)
6. 顶轴法:
顶轴法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偷逃通行费的手段之一,在车辆轴上按装千斤顶等液压或气压装置,利用其装置改变车辆重心的分布从而达到减少轴重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具体过程:
① 在多轴车的后轴加液压装置、千斤顶(一般在最后一排车轴和大梁之间),当车辆进入车道后,前轴过计重平台时,稍作停顿,司机在驾驶室内操作,快速为千斤顶充气,将后轴稍微顶起(车厢),使车辆重心前移,减轻[url=]后轴的重量。[/url]
②将千斤顶安装在后轴组的最后一轴上,当后轴组来到称台前时稍停一下,千斤顶向上顶车架,使整个后轴组的重量大部分落在最后一轴上,然后缓慢前行,待后轴组前两轴驶过称台后,再次稍停一下,收起气顶恢复平时状态。
③ 有一种货车为液压车厢板,该技术原本是为了调节车厢内部货物的均衡。而货车司机则采取该装置,当货车前轮经过秤台时,车身的重心在后半部分,后轮经过秤台时,又启动液压装置,将整个重心转移到货车前半部分。使得前后轴重量都减轻。
(2)逃费特征及防范手段
①看。一般逃费车辆的后轴组为三联轴货车,车辆在通过计重称台时,车速明显放慢。
②听。大型车辆因载货较重,在升起千斤顶时,车辆会发出“嘎吱”声音。车辆过称时与正常车辆有比较明显的不同,车辆三联轴通过称台后车身会猛然降下来并且伴有排气的声音,同时车身晃动情况比正常车辆明显。
③查。查电脑计重明细,如车辆后面单轴信息和前面轴组有明显差异,是否有少轴现象。
  ④验。通过上述步骤对可疑车辆进行核实,看车辆是否利用千斤顶作弊,查看可疑车辆的后轴上边是否用钢板或帆布遮挡。
  ⑤核。当对车辆确认为顶轴逃费,需收费班长监督车辆重过磅,防止车辆再次使用千斤顶顶轴逃费。
1.             走“S”形法
(1)具体过程:车辆先靠近车道右侧行驶,过称台时从右向左使车辆保持向左前侧方向缓慢移动,当车辆前轮(转向轮)通过称台时,司机猛打方向盘,使车身保持向右前侧方向缓慢移动,直至车辆完全通过称台。
当右轮驶上称台时,左侧轮胎还未完全压上称台,此时右侧轮胎的压力部分分解到路面上,称台获得的仅仅是右轮的重量;同样,等左轮在称台上时,右轮已经通过称台行驶到车道路面上,称台测得仅为左轮的重量,最后反馈给数据采集器的前轴的重量只是左轮和右轮重量的较大者,而这个重量远小于该实际承载重量。
[url=](2)[/url]逃费特征及防范手段
[url=][/url]此种方法需要较大的行车空间,因此在超宽车道使用较多,特别是在部分超过4米的超宽道,可通过此种方法减轻后轴的重量。通过对车道改造,使得车辆没有足够的行车空间,进行S型行驶。如加装活动立柱或钢管减少超宽车道地面的宽度。
[url=][/url]走“S”形过称的车辆以自卸车和中型货车居多。道口如有上述车辆,收费员应注意该车是否行“S”形,[url=]如是,应立即通知班长开启备用车道,以防道口堵车,告知司机称重数据有误,要求其退回重称。[/url]
③如道口车辆较多,收费员未发现车辆行“S”形,应在刷卡前核对轴重列表的轴重与实际轴型是否相符,如将车辆后轮双轴双胎判为单轴双胎,那么该车行“S”形可能较大,应要求该车退回重称。
④对计重设备软件进行改进,对有此类行为的车辆重量进行一定比例补偿。
8.放气法
[url=](1)具体过程:[/url]将左侧一轴轮胎的气放掉,该轴的重量集中到了右侧轮胎上,由于轮轴识[url=]别器[/url]设置在左侧,因此放了气的轮胎在通过轴识别别器时,造成的压力小,轮胎识别器识别不到此轴,故系统会造成丢轴,也就是会将此轴的重量数据丢失,造成整车重量偏轻。
[url=](2)逃费特征及防范手段[/url]
①某些特种车,轮轴特别多的货车,一轴的轮胎没气不影响车辆行驶。
②让货车车尾在前,倒着驶入车道,让轮胎识别器识别右边无损害的轮胎,但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9. 插螺丝钉
(1)具体过程:车辆快进入收费车道的计重平台时,司机将事先准备好的螺丝钉插在计重平台的缝隙里面,这样可以增加计重平台的摩擦力,使计重平台不能完全称出车辆的实际重量。
[url=](2)逃费特征及防范手段[/url]
[url=]当班工作人员必须保持当班期间称台周围清洁卫生,检查地磅计重平台缝隙是否有小石子或者小螺丝。[/url]
10. 司机人为在磅上倒水、倒洗洁精,使车辆在磅上侧滑,以此来减轻车辆过磅的重量。

有点长。慢慢看,太长见识了。

[ 本帖最后由 东州宝马moto 于 2010-5-21 16:05 编辑 ]
BMW挑战科技极限 创造驾驶乐趣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1 13:41    IP属地:未知

(二)增加轴数
1. “拆分轴”法 :
(1)具体过程:车辆前轮通过称台后,后面每排轮通过光栅前先停顿一下,由于停顿时间稍长,称台和轮胎识别器判断时认为轴间距加大,会自动将轴组拆分成数个单轴,轴限变大。例:一辆货车轴型为1、5、7型轴,轴限为49吨,光栅会将其拆分成1、2、2、2、2、2型轴,轴限变为57吨。
(2)逃费特征及防范手段
[url=][/url]重型半挂大货车,有联轴组的车辆会采用这种方法。
[url=][/url]虽然没有倒车行为,但车辆行驶速度较慢,收费人员注意在软件中合并轴数。
2. “倒车”法 :
(1)具体过程:车辆前轮缓慢驶过胎型识别器,在第二排轴通过胎型识别器后,司机将车辆第二排轴经胎型识别器退回,然后将第二排轴重新通过,即第二排轴组增加了一轴,轴限变大,超限部分降低,费额下降。
(2)逃费特征及防范手段
①,这种情况在夜间道口车辆较多时使用。观察车辆进入车道以后,是否有倒车行为。
②一般计重设备均有判断车辆倒车功能,如有此类行为,会自动删除前一次的轴重,如未自动删除,可观察检测轴数是否与实际车轴数相符,手工把增加轴的数据删除,取后车数据收费。
3.  增加虚轴(悬浮轴)
增加虚轴就是通常所说的悬浮轴车辆,这些车辆装有一个或多个轴是由气囊或液压控制,可以随意升降的浮动轴的车辆。按照相关规定,这些车辆在空车行驶时,为了降低能耗和减少轮胎的磨损,可以将悬浮轴升起;而当装载货物时,应该放下该轴以减轻货物对路面造成的压力。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悬浮轴轮胎落地后的荷载只有1至3吨,而有的悬浮轴轮胎纯粹是个样子,落地后只是空转,没有任何承载,悬浮轴车辆反而是超限最严重的车辆。从实际的使用上不难看出,悬浮轴车型的出现主要“应对”的是治超和计重收费,大约从2004年起,解放、东风、中国重汽等卡车厂家就陆续向市场推出了悬浮轴车型。悬浮轴的总重却不足1吨重,却能多增加一根轴,增加7到10吨的轴限,从而提高整车的重量上限。因此除了正规厂家生产的悬浮轴车辆外,很多车也通过私自改装,加轴来达到增加轴限的目的。目前很多省份已明令禁止此类车辆行驶。
[url=][/url]
(1)具体过程:悬浮轴车辆正常行驶时所增加的轴收起不着地面,过称台时放下,胎型识别器测出为多一轴胎型组合,轴限增大,费额降低。
(2)逃费特征及防范手段
①如果是私自改装的车辆,所加轴组所用轮胎多为磨损较严重的旧胎或干脆是报废的轮胎;
②此类货车所加轴组都有液压或气囊装置,以便于轮胎的升降;
③收费人员应仔细观察收费系统界面显示的后桥吨位数据分布,如有一个轴与其他轴吨位数据有很大误差时,则是“加轴”,对于“加轴”现象应直接删除所增加轴的序号。
④收费员要求驾驶员出示行驶证、营运证和缴纳养路费凭证进行核查。
size=1](三)错误分离车辆
1、遮挡光栅分离器。
(1)具体过程:当车辆行驶到收费站时,有人从驾驶室下来,故意站在光栅分离器旁,将其遮挡,使车辆无法分离,光栅无法正常收尾,从而使称重数据丢失或无法上传。
(2)逃费特征及防范手段
①此类现象主要发生在晚间,而且光栅处有闲杂人员。应加强现场巡查,及时驱离闲杂人员。
②收费员在收费操作过程中,应关注计算机屏幕显示信息,并与实际情况进行核实。如出现轴重信息不对应、没有车辆图标现象、没有计重信息等异常现象,要检查光幕的完好与否。
③如果该车后面没有车,可组织人员对该车进行复秤;如果该车后面有车,可让后面的车先完全通过光栅再对上传的数据进行修复。
2. “造车”法
(1)具体过程:货车在通过称重称台时,前轴驶过轮轴识别仪后后轴暂不过称台,然后倒车驶离称台,光栅此时识别为一辆车,系统数据为二轴车,重量为两次前轴总量。然后货车再正常驶入车道,这一遍数据识别为后车,即另一辆车,因两次前轴总重(本车)大大小于车货实际吨位(后车),此时若按正常顺序操作,那么通行费将大部分流失。
(2)逃费特征及防范手段
①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二轴货车司机一般在夜间道口车辆较多时使用。
②一般计重设备均有判断车辆倒车功能,如有此类行为,会自动删除前一次的轴重,如未删除则手工把本车数据删除,取后车数据收费。
(四)、其他
1.甩挂
挂车在服务区时候,司机将挂车放在服务区里,车头下高速公路后再上高速,造成实际载物所行驶的路程大大缩短的通行费大大减少。如遇到单独车头下高速,特别是持远程卡的车头,应提醒班长注意观察车辆是否存在重新掉头上高速,一段时间后又拉货下高速的现象。
2.车辆过地磅时靠右侧行驶
有些车辆在通过部分特别宽的超宽车道时,故意将车辆靠右边行驶,使轮胎识别器无法对轮胎进行准确的识别,导致称重数据和超限率的误差。
3.“稳称”
车辆在通行计重称重台时,从车上下来几个人,站在称台上,然后车辆通过,可以达到稳称的效果,造成车辆重量偏小或严重偏小。
4.对于拖运废铁等带有磁性的货车应格外注意,因其有时会影响数据的读取,称台重量明显低于实际重量,因此对于此类货车应请其走超宽车道。
5.压边通行
此类行为出现于弯板式计重设备上,由于弯板称台偏短,货车通过车道时特意紧贴收费岛压边通行,一般情况下造成无称重数据或减轻车货总重,小货车一般会减轻0.5-2吨,大货车一般会减轻35吨,这种情况在超宽车道尤为突出。针对压边通行的问题在超宽车道边缘全部安装直径14.5cm的钢管,有效地防止车辆靠边通行。
6.与内部人员勾结。
7.换卡、冲卡、假绿通等传统偷逃通行费行为将会更为猖獗。
8. 恶意拥堵车道或蓄意破坏计重设备
按相关规定当计重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时迫使收费站只能按车型(部分省份按最低标准5吨)进行收费,若按车型收费将使超限车辆所缴纳的通行费大大低于按重量收费从而达到偷逃通行费的目的


[ 本帖最后由 东州宝马moto 于 2010-5-21 16:06 编辑 ]
BMW挑战科技极限 创造驾驶乐趣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1 13:46    IP属地:未知

我只记得在钢圈或者轮胎上减轻重量效果非常明显,有个朋友对我做过个比喻。一个人驮着30公斤重物跑和在腿上绑上30公斤重物跑完全是两码事。钢圈轮胎就好比人的脚。脚被限制住了。有再大的力气都是白搭。
BMW挑战科技极限 创造驾驶乐趣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1 13:55    IP属地:未知

今天也没什么事,就写点东西,进来看贴不回帖的。那就太不尊重我的劳动果实拉,我可要BS你。
BMW挑战科技极限 创造驾驶乐趣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1 14:12    IP属地:未知

再叉远点。很多客户买车只盯着发动机出力这块,觉得越高越好。动力大固然好,但也仅仅是力道大些而已。光靠这个想跑的快,差远了。。。。

下面这张是德国纽博格林赛道的简图。大家板凳搬好,茶水泡好,我的Showtime.

[ 本帖最后由 东州宝马moto 于 2010-5-21 14:14 编辑 ]
BMW挑战科技极限 创造驾驶乐趣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1 14:56    IP属地:未知

赛道之王——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

简称北环,或者纽博格林赛道。

关键词:20.6 km,左弯88个,右弯84个,落差300多米。


这个魔鬼赛道能把车子的性能压榨干净,把人的体能逼到极限。

要想在这个赛道称霸。综合实力才是王道。
BMW挑战科技极限 创造驾驶乐趣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1 15:03    IP属地:未知

今天我要说一款车。是我个人非常欣赏的一款车。他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快的,

更不是最贵的。但是,就是那么吸引我。

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东瀛战神

有篇报道。
   由于赛道难度极大,北环放弃比赛后却逐渐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家测试新车性能的地方,在北环比拼的是车的综合实力,大马力在这里并不吃香,看看北环单圈成绩就可以说明一切,布嘉迪,兰博基尼,等赫赫有名的超跑无一不排在10名之后,至于什么阿斯顿.马丁,玛莎拉帝在这里更是默默无闻。在北环8分钟成了分水岭,想称为超跑,跑进8分是基本的条件。奥迪为了证明自己,花费无数精力打造的R8在北环成绩最终定格在8:04排名第61,大呼王者归来的R8只能站在8分的门槛外目睹自己的失败。


   慢慢的北环的单圈成绩成为了证明汽车性能最好的武器,无数厂家为了在北环上跑出好成绩而苦苦追求。
   连一向高调的保时捷终于也无法忍受 Nissan GT-R Proto以7:29的成绩干了除保时捷 GT以外的所有车型,一反常态大打口水战指责Nissan在轮胎上做了手脚。
   这是一个让车迷,厂家,车手包括汽车本身都疯狂的地方,但恰恰在这个天堂与地狱的交界处却又透露出德国人的一丝诙谐,这里并不是封闭赛道,也就是说只要你有驾照交上高速费就可以上去疯狂一把,当然最基本的要求还是要的,最低限速,全程大灯开启,除超车外禁止在超车道行驶等,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技术没有信心,没关系,这里有专业车手驾驶的出租车带你体验,可别小看出租车,这里的出租都是BMW的M5,要知道M5可是长时间以8:28占据着4门量产轿车成绩的第一名啊,在最近才被卡迪拉克的CTS-V给打败,于是一瞬间到处都是老卡的广告“赛道征服日”不过估计CTS-V炫耀不了多长时间了,因为保时捷第一款四门轿车Panamera Turbo已经横空出世,并且最近频繁献身北环,估计在为最佳性能做最后的调试,一旦调试结束,无庸质疑就是马上干掉CTS-V。
而另一边Nissan GTR一边辟谣,一边加紧测试GT-R SpecV,看来是准备用超过所有的保时捷来证明自己,
从参数上看,GTR真的不是特别出色。

[ 本帖最后由 东州宝马moto 于 2010-5-21 15:30 编辑 ]
BMW挑战科技极限 创造驾驶乐趣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1 15:43    IP属地:未知

GTR开发理念:一切为了抓地力。
   
    好了废话不多说了,我们直接切入正题,先从一般车辆的设计说起。一般来说车辆的设计大多利用现有平台
发动机底盘等部件进行组合,以达到较好的匹配度,然后为性能做一些细节上的修改。GT-R则完全不同,所有的设计都本着一个目的,增强车辆的抓地力。
  抓地力是车辆前进的最重要因素,也直接决定了车辆的性能。即使有着超大马力,但是没有相应的抓地力,车辆的性能不但无法发挥,而且还会变得很难驾驭。因此大马力,轻车身的车辆不一定就能发挥最大性能。即使是F1,车手加车身重600公斤左右,出色的外形设计使其能获得额外的1000公斤下压力,因此加在车轮上的下压力达到了1600公斤。即使仅有500马力,F1凭借出色的抓地力仍然能够保证出色的稳定性和极高的速度。
   
      

  GT-R的设计便是从车辆的抓地力着手,从轮胎开始然后底盘和传动系统再到整个车身。轮胎我们会在之后的体验中细说,因此我们在这里重点关注一下GT-R使用的中置平台。GT-R将车身重量有效地分配到四个车轮,首先做的便是将发动机与变速器分开,通过传动轴相连,分置在车身前后,以平衡车身前后的重量。其次将较重的车体部件至于车轴的中线偏下的位置,将重量全部有效地加在车轮之上。再加上出色的车身设计,增加车辆因空气阻力受到的下压力,从而获得极高的下压力。之后再匹配适应这种抓地力的动力系统,GT-R便这样诞生了。
     

     
[ 本帖最后由 东州宝马moto 于 2010-5-21 16:08 编辑 ]
BMW挑战科技极限 创造驾驶乐趣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1 16:25    IP属地:未知

叉的有点远了,通过GTR这个例子想告诉大家。

BMW摩托也好比就是汽车里的GTR,动力确实不强,但是综合能力强到数一数二,到底有多强,自己来试吧。。。。
BMW挑战科技极限 创造驾驶乐趣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