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青漆 / 马鞍棕内饰,我认为此车最好的搭配。
可惜没有 V8 的配置。
BMW X6 35i
排量:2979ml
功率:225KW/5800-6250rpm
扭矩:400Nm/1300-5000rpm
其实标称“35i”略有含蓄
BMW 740Li
排量:4000ml
功率:225KW/6300rpm
扭矩:390Nm/3500rpm
据说新款740配备就是35i这款发动机,调校相同。
完全原创,真情实感!
这里帖子沉得快,申请置顶加精

非常感谢斑竹理解鼓励和支持


这不是个炫耀贴,只是希望同好朋友聚聚聊聊……
先写点儿选车购车心路:
本来想在9月1日前买辆大排量的 SUV,原先一直看好 LX570,奔着豪华舒适去的,也早在 4S 店订了车,可从上市到现在,一直没音信,想提现车需要加十多万,等到了 8月14日 看到国税总局发的通告再去一问,加价加的邪乎,经销商为了想多挣点钱,把之前对凌志的好印象全给折腾没了,现在对凌志及其厌恶,本来想再买一辆中级的房车,也坚决改买奔驰了。
凌志 4S 店一直说是没车,可等涨价风潮一起,店里出示的 9月1日 以后的定价单上,LX570 俨然从 129.8 摇身变为 171 了。外面的经销商已报到 148 至 160,而且什么颜色都有很齐全,打了一圈电话,我估计北京至少趴着 10 辆 LX570,正在热炒,靠!
以后不会再对这个品牌感兴趣了。
9月9日注:最近在媒体上看到,从上次加税,丰田和凌志就把所加税款,一分不差全部转嫁给消费者,而不是像类似奥迪,基本由厂商消化(实际是让利了),此次加税,9月1日以后可见,无论LC200还是LX570,又是尽数转嫁给消费者,再加上之前由经销商参与的爆炒车价,
原来对此品牌的一点好印象,全部荡然无存!!!
后来又在 ML500 和 X5 4.8 低配 之间考虑。
X5 4.8 低配找不到,高配找到一辆,估计得加 10 个,不喜欢高配车的无备胎、后排DVD和价格,加价以后更高。
关于 ML500,心仪于新的 5.5 升的发动机,托朋友想办法好容易找到一辆,价钱合适,付了订金,可去了一看,感慨于中规车的配置实在是太过朴实。
最终还是选择了新上市的 X6,配置齐全,居然在配制防爆胎的同时,带了个小备胎,跑出去感觉踏实多了,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进口 V8 4.4 的 50i。
原本宝马这个品牌并不在我考虑之列,九年前曾开过一年的宝马525,对其质量没什么好印象,娇气、毛病多,几乎每个月都要跑趟修理厂,当时修宝马要跑到机场附近,很麻烦(还好那时不怎么堵车)。
最近几年一直开奥迪,时间长开烦了,考虑买车已经很长时间了,受制于事务繁忙,没多用心,直到这次涨税前下了决心。
车子主要是自己用,开了七年的A6,对这个级别的车没啥兴趣了,想变换一下,可高一级别的房车实在难挑,多是加长款,不太喜欢,而且堵车越来越厉害,跑车之类的选择除了坐姿不适于长时间驾驶外,堵车的时候还要承受四周的视觉压迫,窝在车海中吃尾气,于是开始心仪那种坐姿高高的感受,所以一直在看SUV,主要集中在路虎、卡宴、奔驰的ML和GL,后来又有了LX570,可惜坏了心情。再后来就是这次买车的经历了。
在我打算买车的时候恰好出现了X6,一眼相中,从看到实车到决定购买不超过两小时。因为是新款同步上市,需要加价购买,没什么,关键是自己喜欢。就是它了……
呵呵,大家都喜欢看图啊,可不怎么好意思,最近实在懒得模相机,上周差点买下D700,关键是“差点”啊,有点犹豫想选D3,家里的机器都尘封了,等找个良辰吉日再拍吧,见谅见谅。
先说说外观,基本上属于越看越喜欢,按个人欣赏的顺序,分别是正面车头、侧面、正侧45度角、后面车尾、后侧45度角。最喜欢正面车头,霸气十足,因为是黑车,机器盖的线条阳刚十足,是辆男人的车。虽然观感上红色更扎眼诱惑,但感觉第三性征偏女性了些,自己开,还是“宝石青”最好。
再说内饰,虽不如奥迪、奔驰、凌志细腻精致,走的是线条、质地粗犷的一面,方向盘着实趁手,哑光铝饰富有动感科技感。座椅偏硬,重点还在于操控,后排乘坐虽布局两座,腿部空间宽敞富裕,但因头部空间限制,有种压迫感,再加上座椅较硬、靠背角度较直、后排视野较小,舒适度好不到哪儿去,显见属于附属因素次要矛盾,重点还是在于前座。前排座椅和方向盘电动可调带记忆,很方便找到自在舒适的姿势,腰部支撑舒适到位,没有仔细研究,感觉不像机械构件,像是气动,承托感舒适有韧性。两个前座椅都有可调节的大腿部支撑,不过是手动,估计未来的50i高配的舒适型座椅是电动的。我把驾驶座椅升得较高(差不多最高),头顶距顶棚一拳左右(我1米78),驾驶坐姿和轿车不同,坐垫离地台较高,不会窝着肚子,长途驾驶舒适性高些。如果我坐后排,由于座椅靠背较直,伸展一下差不多就“顶天立地”了,长途乘坐不会很舒适。
接着说说驾驶感受,首先夸一下整体操控,确实像某杂志写的试驾感受,坐上去时感觉就是辆SUV,高高在上,可开起来后的灵动准确,毫无过去对SUV的成见,悬挂极有韧性,寻常道路的沟坎井盖过滤得极好但毫不失路感,过弯侧倾很小稳定性很高,主动转向方向盘感受极佳,高速稳定低速灵动指向精准,由于从1300转开始的扭矩输出平台再加上高高的视野位置,驾驶感受很奇妙。我开了14年的车,经历的车型车款很多,这是驾驶感受最好的一辆。
然后说其它综合感受,各项配置齐全,科技感十足,估计年底进口的50i重点添加的会有:
自适应驾驶系统 -- 进一步减小侧倾、平衡操控和舒适度
舒适型座椅 -- 调节前排座椅轮廓、目的还是平衡操控和舒适度
四区空调和后排娱乐影像 -- 给不大舒适的后排乘员多点形式上的安慰,转移一下注意力,掩盖一下因空间不足带来的不适
抬头显示系统 -- 更直观的科技感受
更好的音响配置 -- 比如Logic7
再加上更强暴的动力,可惜啊,现在没有。不过,考虑到加税政策,估计裸车价不大会低于140万。
对于其它配置,35i基本应有尽有。
再夸一下这辆的
个性,哈哈,我喜欢很多人不大喜欢的一点,就是四座和后排乘坐的压抑,这样的非实用性注定这是辆个性之车,保有量不会太高,这是一辆更纯粹的驾驶者之车。这个我喜欢。感慨于宝马的定位区隔策略,如果追求实用性,大可选择X5,而且价格略低,性价比很高哟,相对而言。对我自己而言,一年里的绝大部分自己一人开车,要是需要承载多人,家里还有其它选择,这个就只算是自己的坐驾了,个性、一流的操控和道路行驶舒适性、不错的通过性(相对而言)、高高在上的优势视野,挺好,呵呵。
最后说些自己感受到的不足,最显著的要算是后部视野,所以在35i的“低配”上也标配了倒车影像,因为如果没有倒车影像,倒车时后部盲区过大,很难以常规的技能入位。即使有了倒车影像和很精确的引导线以及接近部位显示,再加上前后倒车雷达、可视化显示,倒车还是需要适应,最大的问题在于倒车影像显示效果反差较小,光线充足时显示“过曝”白花花一片,而光线较暗时“噪点过多”看不真切,而且倒车灯照度不够必须带着点刹车用后制动等提升照度。
内饰做工不错但不算精细,接缝较宽,所以之前用了粗犷二字,驾驶座椅右侧向下夹缝里外露电源线、接插头和一管状机件,虽然不注意看不到,但毕竟没有完全封装,感觉有些别扭。也不知是何物,因为之前自己的感觉腰部支撑为气动气垫式(未经确认),所以胡猜那外露的机件为腰部支撑调节部件,呵呵。
再一个问题就是iDriver的操作实在别扭,而且汉化翻译有点问题词不达意,再加上说明书言语晦涩描绘不清,想完全掌握的话主要靠猜,而且iDriver旋钮和排档的操作方式类似(都是前后左右摇晃)且位置靠近,致使我开车时想调整音响却经常去抓档把,容易误操作,这个需要提高自己适应性方面的修为。
好了先写这么多,关于日常使用中的更多体会和心得,随后汇报……
现在接着说使用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帖子生命周期中碰到的一些共性问题,包括自己和网友的观点认知,希望这是此帖重点。以后有了新的体会,随时补上……
1、关于加价提车
各地加价不同,之前坛子里也见了一分没有加的朋友,而且提车更早,不好意思直说了,既然自己喜欢尝鲜认做“冤大头”,也不想给经销商带麻烦,提车开发票时,真是认真仔细的把之前的订单要回去销毁呢,呵呵,这也算供求关系市场经济吧,呵呵。
不过我有一个自我安慰的逻辑,此车有可能会调价,因为4.0以上排量的车加税,会在原有的价格体系中空出一个空间,比如,X5 3.0si豪华型,的官方价格895,000,按律不加税,X5 4.8i豪华型,官方价格1,336,000,如果加税厂商不承担全部转嫁消费者,价格变为1,603,200,这两款车之间的价差由477,000变为744,200,这个巨大的价差,给不加税的小排量车带来很大的提价空间,而且这个空间有可能导致厂商消化一部分大排量车的税费,而提升一些小排量车的价格作为充抵,呵呵,完全不供参考,只是本人的自我安慰,俺交加价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算我是新时代的阿Q好了。
所以,建议现在不需要加价订车的朋友,在合约上把价格约定清楚,以防等车期间厂商价格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
2、关于自动手刹
此车有自动手刹功能,按下后屏幕出现绿色 AUTO H 标志,刹车驻车后自动锁上手刹,屏幕在 AUTO H 上方出现绿色手刹标志,此时不需摘档,可丢脚刹,行车时踩油门自动解除手刹。
实际使用中,曾偶尔发生在停车自动手刹启动的状态下,系统“擅自”变为常规手刹状态,显示变为红色手刹标志。此时踩油门不走车,声音报警提示、屏幕显示未松手刹,要求踩脚制动按下电子手刹按键手动解除,解除后方可行车。
一开始,以为是系统偶发现象没多在意,但今天连出两次,不熟悉车子会被搞得很被动,十字路口变绿灯时,踩油车子不走,后面车子又滴滴滴催促,一边判断原因,一边手忙脚乱手动处理。
一开始担心是系统BUG,毕竟刚出的新车,后来利用路上堵车的机会(这都可以被当机会利用,佩服自己啊,呵呵)仔细研究,主要是努力人为重复该现象,终于发现诀窍。
原来,当自动手刹启动、车子静止状态时,如果驾驶员座椅传感器检测到无人,自动手刹状态会立即被系统变换为常规手刹状态,实际使用中,如果停车期间,坐姿的变换(比如回头欠身和后排乘员说话)有可能引起座椅传感器误判,从而自动改变手刹状态。
估计我这辆车传感器敏感度过高,但愿不是毛病吧。再观察一段,否则有点烦,不知4S店能否调整传感器灵敏度(或者校正位置?)
3、关于油品
我加97号油,专门找4S店的维修顾问咨询过油品的问题,4S店的说法是97号油没问题,使用乙醇油要注意,因为乙醇本身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容易引起油箱底部积水,所以尽量不要在油箱内长时间储存乙醇汽油,跑长途如果需要临时换加乙醇汽油的情况,尽量不要混加,用完一箱再加,回来后如果不需再加乙醇汽油,最好能放光后再加入自己平时用的油。
另外,在油箱盖内的标签上注明,使用97号油。
4S店的维修顾问说,这车应该会比较娇气,对空气质量、路况、油品要求较高,如果空气质量好、拥堵少常跑高速、油品好,毛病会很少。呵呵,好像都不太容易保证哈。
4、关于驾驶习惯
昨天开车去双安,停车位前有个雪糕筒,走车时因为车身高的缘故完全看不见,结果是把雪糕筒卷进车下,卡住无法拿出,只好倒车将其硬挤蹭出来,还没顾上察看有无刮伤,整个过程在车上没有一点感觉,这一点有些可怕。而且由于车尾很高,高到如果后面紧跟辆轿车的话从后视镜只能看见车顶,所以一定需要适应倒车影像的使用,以常规倒车方法,危险性很大。
这是首先需要注意养成的驾驶习惯,上车准备挪车前最好习惯看一下前后,要是有个孩子站着蹲着玩儿或者有小宠物、地台什么的,后果不堪呀。
5、关于排气管
我发现35i只有左侧排气管工作,可观察左右排气管均连接。难道右侧排气管只为对称装饰?还不知为何,待考证后汇报。
今天打电话请教了4S店,关于排气管,答曰,低速时单边排气,高速两边均工作,电脑控制。不大明白为啥哈……
另,总算拍了几张片子放上来,第一次拍车,拍得不好,见谅。
我最喜欢的正面:
犹抱琵琶半遮面……
向左走向右走……
其它片子受主贴尺寸限制放不下了,在后面……
[
本帖最后由 我很认真 于 08-09-15 02:3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