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6-06-07 14:42 IP属地:未知
查看 29.2W | 回复 25
不仅仅要交作业,小改款评测更应注重细节
与其他车企不同,斯巴鲁这个品牌一直保持着低调内敛的风格,既没有营销上的噱头,也不太注重用各种“概念”包装自己的品牌。斯巴鲁在中国的营销一直不温不火,除了在2009年贺岁片《非诚勿扰Ⅰ》里金色傲虎的植入,大家对这个低调的日系品牌的记忆点并不多。而组成斯巴鲁SUV“三剑客”的森林人、XV和傲虎,也一直是小众个性的代名词。评测游侠认识一些斯巴鲁车主,尽管斯巴鲁在中国市场已经默默耕耘十多年之久,很多车主还是会被问道:“你那辆六颗星LOGO的是什么车?”
尽管斯巴鲁执着追求的两项核心技术——水平对置发动机(仅保时捷部分车型配置)和左右对称全时四驱系统(和奥迪Quattro媲美),始终被认为是车企中最复杂、最精密、最独特的动力总成系统之一。尤其是后者,相比于其他SUV的适时四驱,始终让斯巴鲁傲视群雄,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四驱车”。但是,从斯巴鲁的销量上来看,只有森林人这款车凭借超高性价比和纯进口的品质,赢得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足以和同级别的途观、CR-V、RAV4、翼虎等车型抗衡。但是,内饰粗糙、维保成本高、三款SUV定价互相侵蚀市场等问题始终困扰着斯巴鲁的销售。
前段时间,斯巴鲁发布了2016年新款森林人。没有大规模的广告轰炸,也没有噱头十足的发布会,作为一款中期小改款的车型,斯巴鲁邀请权威汽车媒体做了试驾报道,评测游侠认为,对于小改款车型,尤其是像斯巴鲁这样低调的品牌,评测的细节才能看出评测的水平与参考价值。这4大汽车网站评测文章的质量层次不齐,评测游侠简单分析一下,希望能对关注这款车的网友有所帮助。
针对斯巴鲁车系一直存在重视性能而轻视配置的问题,4家汽车网站都给予了这个方面的关注。尤其是森林人内饰在设计和用料上一直不够厚道,或者说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要求,而且有些满足消费者虚荣心的配置也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于一款25W左右起步的车型来说,除了超强的四驱性能之外,简洁粗糙的内饰实在不能让大多数消费者买单。所以,在这款动力总成没有变化的中期改款车型上,最应该下功夫评测的不是森林人的越野性能,而是到底改款之后的车型,有没有照顾到消费者的迫切需求。先看看易车网的评测,评测游侠认为在这个方面易车做得最好。
首先看易车的第一部分标题和分页导航,3个部分都是针对配置进行的评测,重点抓的很准,让消费者有仔细了解的理由,毕竟森林人过个坎、走个烂路已经不算是新闻,算是正常表现。
相比爱卡汽车的评测标题,并没有对森林人配置升级这一点给予关注,还是重复了厂商已经重复了无数遍的越野性能,难以吸引消费者。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易车网和汽车之家都使用了图文配合的方式,让消费者在短时间马上了解到新款森林人升级的亮点,算是“英雄所见略同”。而易车网更多的关注了配置方面,而且还很贴心地展示了新款森林人的价格区间。
在对于新款森林人配置的评测中,易车网也可以说是“事无巨细”。评测游侠关注到易车的评测发现了森林人这次配置升级的细节亮点,这几个小配置也提升了整个车型的品质感,让消费者感觉性价比更高。第一个是仪表盘,如果看到评测很多没接触过森林人的消费者可能不会相信,当智能系统、彩色触屏已经普及到不能再普及的程度,上一款森林人的仪表盘中央显示屏居然像俄罗斯方块或者计算器一样是黑白显示屏……真是难为了斯巴鲁的攻城狮们,为了节省成本也不能用上个世纪的技术吧……不过新款终于换了一块彩色屏幕,算是进步很大了。
第二个是方向盘加热功能,这个功能在北方寒冷地区会非常实用,而且只有一些豪华车品牌比如雷克萨斯等才会有,看来这次斯巴鲁的攻城狮们真的想摘掉“拖拉机内饰”的帽子了。
另外就是胎压监测功能终于出现了。这一功能对行车安全非常重要,尤其是斯巴鲁这种适合远行的越野SUV,车主可能经常会长途驾驶或者走一些烂路,提前了解胎压避免危险隐患。
以上这三个配置其实很难发现,不过易车的编辑还是把它们都罗列出来,举这几个栗子,易车网评测的精细程度可见一斑。从整体结构上来说,易车网将车型改款配置升级的全部细节都一一呈现,全文结构详细,逻辑清晰,从外观、内饰、空间、动力等四大部分详细阐述森林人小改款的试驾感受。这篇评测不仅仅是给官方试驾和消费者“交作业”而已,而且还关注到了其他网站没有关注的空间部分,可见其对评测的用心。
纵观其他三篇测评,汽车之家、爱卡汽车和太平洋汽车篇幅都有些短,汽车之家和爱卡汽车在最后一个部分还用车型配置表代替了文字解读(读者需要的是评测,不是罗列配置表),这样的评测实在是诚意不足!下面这张截图是汽车之家评测的第三页,完全用车型配置表代替了图文评测,可想而知前面的评测内容是很不详细的。
相对来说,太平洋汽车的测评还算有些亮点,那就是图片拍摄质量很高,只不过评测应该有的细节却不够多,参考性不大。
我们看评测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从专业的角度去提前了解车型的各项细节。但是,如果一篇评测没有给我们对车型的详细解读,那么它的参考价值就没有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一款小改款车型,更应该从细节入手,充分让消费者了解到“改款”改在哪里,而不是为了评测而简单“交作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