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内蒙古论坛 >  “那达慕”大会

发表于 2005-06-30 12:25    IP属地:未知

查看 76.9W | 回复 16
“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娱乐、游艺的意思。那达慕大会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也是蒙古族人民欢乐的节日。那达慕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七、八月,或以嘎查(村屯)、苏木(区乡)为单位,或以旗县为单位举行。
此主题相关图片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早在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战败花刺子模后,就在布哈苏齐海地方,举行过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那以后,多少个世纪以来,每逢庆祝战功、祭旗点将、军民欢聚、盟旗聚会以及敖包祭尊等都举办那达慕活动。
    蒙古族是个尚武的民族。成吉思汗非常看重培养人的勇敢、机智、顽强,于是把骑马、射箭、摔跤统称为"男儿三艺",作为士兵和民众素质训练的内容。在那达慕大会上,这"男儿三艺"也就成为民族体育的主要项目。

    那达慕大会十分隆重,过去,每当举办草原那达慕大会时,方圆一二百里的牧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扶老携幼,带着蒙古包和日常用品,乘车骑马,从四面八方赶来赴会。远近的商贸小贩也赶来摆上店铺,出售日用品,收购畜产品。
    解放后,城里的那达慕大会虽比过去草原那达慕的韵味显得不足,但现代文化的进入,却使那达慕更壮观,更红火,更丰富多彩。
   摔跤比赛是那达慕大会最引人注目的项目。
   摔跤手,蒙古语叫"布赫沁"。他们多是身材魁梧的小伙子(有时会特请女摔跤手、小摔跤手比赛)。
    布赫沁上身穿镶有铜钉的"卓铎格",下身穿肥大的摔跤裤,足蹬传统的布利阿耳靴,头缠红、蓝、黄三色头巾。穿上这种摔跤服,无论脚力怎么激烈,任凭撕、抓、揪、勾、绊,都不会伤人或扯坏衣服。
    比赛开始,几名有威望的长者带领摔跤健儿举行入场式。此时,场上开始唱起浑厚、雄壮的摔跤歌,为即将出战的布赫沁壮怀。
    这时,布赫沁模仿雄鹰的动作,跳着鹰舞,腰胸稍直,两臂上下摆动,做出雄鹰展翅的姿态,象征鹰一样威武,跃入场内。
此主题相关图片

    两个布赫沁相遇可了,两个人象放出来角斗的公牛一样,慢慢地相互接近,俯身前视,斜儿着眼,射着令人害怕的目光,沿着摔跤场转动着,十分警惕地寻觅着战机,迫不及待似地撮着手,忽而向前进攻,忽而有躲闪一旁,等待时机,突然间一下扭斗起来。只要一招得手,这次摔跤,瞬间便可结束。不过,也有不尽一样的。两名布赫沁相互扭摔,身高力大的抓住矮小身轻的腰带,抡起来不停的旋转,想转得对方失去平衡、失去控制时,猛一下把对方摔倒。岂料到,这矮小身轻的任凭你怎么抡转,怎么举过头转,待你往地上一摔,他立即脚下生根,站得结结实实,甚至等对方转的筋疲力尽时,他轻轻用脚一绊,就将身强力大的对手摔倒。
    蒙古族摔跤,不分等级,采取依次淘汰的方法,最后决出布盔(即冠军)、二布盔(亚军)等。
"那达慕"大会上,赛马也是一项很吸引人的活动。蒙古族人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赛马不仅需要平日把马驯得十分熟练、十分得心应手,而且要有娴熟、高超的骑术和顽强勇猛的精神。
    比赛时,骑手们身着蒙古袍,足蹬高筒蒙古靴,头扎彩巾,腰束彩带,生气勃勃,英姿飒爽。数十匹马站在起跑线上,令枪一响,如同离弦的箭,你追我赶,向前飞奔。赛场顿时沸腾起来。第一匹马冲到终点,人们立刻唱起优美的赞歌。
此主题相关图片

    那达慕,推动着民族体育的发展,也培育着顽强拼搏的精神。

毡包象珍珠撒满草场,
人流象潮水来自四方;
骏马象流星追云赶月,
歌声象百灵婉转悠扬… …七、八月的草原总是沉醉在鲜花绿草的恋情里。
这时,成千上万的蒙古族牧民,就会穿起节日的盛装,不顾旅途的遥远,男女老少,乘车骑马,云集到绿海如茵的草原上。素日宁静的草原,彩旗飘扬,人流纵横,牛羊欢叫,牧马嘶鸣,顿时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就是蒙古民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那达慕。
那达慕,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的意思。
那达慕的历史由来源远流长。蒙古人的祖先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就在蒙古草原的广阔地域上活动。那个“化铁溶山”的神话,说蒙古族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英雄民族。壮美清秀的额尔古纳河,是蒙古民族历史的摇篮。
原始社会,生存在蒙古高原的北方民族逐渐掌握了与野兽格斗的本领,之后,又使用了骑射——这种较为先进的狩猎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摔跤、射箭、赛马成为蒙古高原游牧民军事训练的锻炼身体和游艺体育活动。青铜器的产生,使摔跤、射箭、赛马的条件越来越好起来。
北方的胡服骑射,使匈奴在军事上占有很大的优势。匈奴人在祭典时举行赛马、赛骆驼的习俗,至今在内蒙古的阿拉善、巴彦淖尔一带还保留着。等到突厥时期,不仅骑射更为进步,而且弓箭的制作也相当精巧了。
历史上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公元1225年铭刻的《成吉思汗石文》说,成吉思汗征服了花剌子模,为庆祝胜利,在布哈苏齐海地方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会上举行了射箭比赛。
1260年,忽必烈作了蒙古大汗,建都开平,1267年把统治中心迁至燕京(后称大都,今北京市),1271年改蒙古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地达慕活动也就更为广泛地开展起来。
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活动的规模、形式和内容都有了更大的变化。
清代的蒙古族王公以苏木、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那达慕大会。
现在的那达慕,从内容上比过去更为丰富了。
在比赛项目方面,除了传统比赛项目,双增加了马术、步枪射击、柔道、摩托车表演,蒙古象棋等内容。
赛马
赛马,是现代草原上最激动人心的传统娱乐活动。赛马,早已经成为蒙古族男子的三项竟技之一,是衡量草原上蒙古族男子有无本领的重要标志。
赛马时,周围百里以至几百里以外的牧民,都驱车乘马赶来聚会。
赛马人数,多少不等,少则二、三十,多则上百人。
这时,观众那成千上万的祝愿的目光,都盯在那百十匹威风凛凛的骏马身上。
赛马开始时,骑手们一字摆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英俊而又潇洒。远道貌岸然而来的观众们都聚集在起点和终点上。起点和终点插满了各种鲜艳的彩旗。只听号角长鸣,骑手们便飞身上马、扬鞭竞驰、争先恐后如箭矢齐发。一时红巾飞舞,观众欢腾,声震原野。
“它飞过路旁人们来不及观年看,
     奔驰起来四蹄一尘不染,
     好似欢跳的黄羊,
     又象出笼的飞鸟,
     鬃毛如同高原上的青草随风旋转,
     毛色就象射在水面上的光环… …”
赛马结束时,有一位口才超众的民间老艺人端着奶子,捧着哈达,对着跑了第一名的骏马,即兴吟诵。对马的身姿,甚至马的每一个部位备加赞扬,并表示美好的祝愿。最后将一些奶子抹在骏马的脑门上,剩余的敬给赛马的骑手,并将哈达系在骏马的脖子或缰绳上
此主题相关图片


蒙古族射箭
    蒙古族民歌中唱道——
    罕山的藤条当弓背,鹿其 麟的筋条做弓弦;
  射穿十二层云天的弓箭,把鬼域阴云齐冲散。
  射箭,最早用于作战和狩猎。
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更促进了骑马射箭活动的开展。以后骑射逐淅成了重要军事训练项目。至元代蒙古族“俗善骑射,用弓马之利取天下”,射箭,就愈加显得重要了。
自成吉思汗以来,蒙古族男子一到成年便自然成为义务兵,其主要武器之一就是弓箭。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
射猎是射箭的实战演练。
射猎一般在冬初举行。蒙古大汗先下诏旨,命令军队做好行猎准备,组成一个庞大的围猎队伍。
围猎和临阵作战一样,将部队分成左、中、右三路,排好队形,由高级军官在前面率领,后面跟着輜重车辆。
由于历史上弓箭是蒙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武器,人们也就非常尊重那些优秀射手。
优秀的射手都不怕强敌,乐于当众表演或比赛自己的高超技艺。
因而,射箭便成了那达慕大会的重要比赛项目。
比赛分静射和骑射两种。
新中国诞生以前,鄂尔多斯地区的射箭比赛只有骑射一种。箭靶是内装灰土的三个糟羊皮口袋。射程一般为三、四十步。以箭靶流灰为中,比赛者每人射三次,以中靶多寡分出名次。
在阿拉善和其它草原地区,静射和骑射都同时并举。
比赛时弓箭的式样、重量、长度、拉力不限。比赛一般规定每人射九箭,分三轮射完,以中靶的箭数多少评定前三名,经予奖励。
大型射箭比赛,参加者多达百名,中型的骑射赛约二十到三十人参加。
比赛跑道为四米宽、二尺深,长八十五米的一条浅沟,共置三个靶位。各靶位之间距二十五米。
第一靶是在两米高的木架上挂一条一立方尺的彩色布袋。第二靶是一个一立尺的白布袋。第三靶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的白布袋。三个布袋中都装着棉花。
第一、      二靶位在射手的左侧,第三靶则位于射手的右侧。跑道的中心线与靶位的距离两米来远。
比赛规定为一马三箭,三次射九支箭,要在规定的跑道内射完,如还有剩余的箭,就被认为是不光彩的。
比赛开始前,射手穿紧身彩袍,背上弓箭,乘马到起跑线预备。裁判员发令后,开始起跑。同时抽弓搭箭,瞄准箭靶。箭射在地上反弹中靶者判不中。当射中靶上的某一环时,靶环便自动脱落。
这时观众就会不断地给优胜者喝彩肋威。
此主题相关图片

蒙古族摔跤
蒙古式摔跤是草原牧民最喜爱的运动项目,蒙语叫搏克。
摔跤运动在蒙古草原有悠久的历史。
西安客省庄出土的两件匈奴铜牌,图案中间是两个力士在摔跤。
铜牌的造型和艺术,属于汉初匈奴遗物,而从摔跤的图象所呈现的架式上看,大至与今天的蒙古式跤摔法同源。
元代之前的蒙古族摔跤活动,具有很大的军事、体育性质,用以锻炼力量、技巧,并用摔跤来选拔擢升力士。
蒙古族的摔跤,既不同于中国式摔跤,也不同于日本的相扑。它在规则、方法、服装、场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蒙古式摔跤一上来就互相抓握,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摔跤人数是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一百二十八、二百五十六等双数,总数不能出现奇数。
报名不分民族,不分地区,不限体重。
安排对手由德高望重的栽判员负责,不征求摔跤手的意见。
比赛实行单淘汰制,即每轮淘汰半数。
摔跤手的服装比较讲究,下身穿肥大的白裤子,外面再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和花卉图案的套裤,上衣是用香牛皮制做,上边钉满银行或铜钉,后背中间有圆形镜或“吉祥”之类的字,腰间系有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围裙,脚登蒙古靴或马靴。
名跤手脖子上佩戴着五颜六色的布条项圈—江嘎,看上去煞是威风。它是在一定级别的比赛中获得优胜的象征。
比赛场地简单,只要有一片草坪或松软空地,观众席地围坐,摔跤手就可以在中间进行比赛了。
比赛前,双方都有高唱挑战歌,以肋声势,唱三遍后,双方摔跤手跳跃而出,做着雄鹰展翅的舞姿进入会场。比赛开始,摔跤的双方互相致意和向观众敬礼后,开始较量。
顷刻间,争斗相扑,盘旋相持,腿膝相击。
蒙古式摔跤以巧取胜,一跤定胜负,只要身体有一处着地就算输了。但不能抱腿,不准反关节动作,不准扯裤子。
蒙古摔跤大体分踢、绊、缠、挑、勾等三十余种、三百多个动作。
凡取胜者,到裁判台双手捧出事先准备好的果子、奶食等,然后边跑边撒在围观人群中,让大家分享他的“胜利果实”。
近年来,经过改革,古老的蒙古式摔跤,以其音译—搏克驰名中外。在重大的那达慕大会上,都设有女子搏克比赛。她是那达慕体坛上一支娇艳的奇葩,倍受国内外宾客睛睐。女子搏克独具魅力的观赏价值,为那达慕大会纺织了一束五色的彩环。
改革后的搏克运动,常以单独项目构成比赛,这种比赛不仅设有个人冠军赛,还设有团体赛,表演赛和安慰赛等内容,从而为古老的蒙古式摔跤,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由此,搏克登上了全国比赛的殿堂。
此主题相关图片

蒙古族象棋
争强半胜的蒙古族象棋,是那达慕大会上引人入胜的游戏项目之一。
清朝年间,蒙古族象棋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口北三厅志》中就记录了蒙古族象棋简单的规则和玩法。
追宗溯源,蒙古族象棋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在古印度,它是一种叫作“却图郎卡”的棋,可四人同时游戏。公元七世纪,传到阿拉伯,叫作“沙特拉兹”。十五世纪后传到欧洲,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国际象棋,因而可以说,蒙古象棋和国标象棋同出一源。
在成吉思汗西征后的十三世纪三十年代,这种棋艺就先于欧洲而传到草原了。它是随着蒙古草原丝绸之路的延伸,经过波斯在蒙古族中流行起来的。它的棋盘是由颜色深浅交替排列的六十四个小方格组成的正方形,与国际象棋的的棋盘一模一样。浅色的叫白格,深色的叫黑格,棋子也分白黑两种,共三十二个,双方各有一王、一帅、双车、双象、双马和八个小兵。不同的是,蒙古象棋把象刻成骆驼,把兵刻成猎狗的形象,增添了草原游牧生活的气氛和特色。据《绥远通志稿》记载,蒙古象棋“以小木雕成各种模型。计诺彦二。狮虎各一。驼马各四。车轮二。宝盆二。小狮八。小虎八。共计三十二枚。弈时,双方各持十六枚。一方为诺彦、狮、驼、马、车轮、小狮。一方为诺彦、虎、驼、马、宝盆、小虎。两方公涂红黄二色。用方纸画为六十四格。各占三十二格。弈法;置棋子于方格中间,后行八格中,二格置诺彦与狮子。左右置驼、马、车轮。前八格各置小狮一。对方布置亦如之。对弈时谁先走谁后走,没有一定规矩。官长或右、或左、或前,只走一步。狮与虎左右前后斜可走八面。驼向前斜面。马走拐格。车轮、宝盆如象棋之车,可走前后左右。小狮、虎向前走一步,若走至对方底格,即可当虎狮之用矣。以困死一方诺彦为终局,其中运用无穷。”
在民间,玩蒙古象棋仍然是古波斯的走法,这也是国际象棋原来的走法。蒙古象棋蒙语叫“沙特拉”,很显然,这是阿拉伯“沙特拉兹”的转音。
蒙古象棋本身还是一种优美的木雕艺术品。
蒙古族布鲁
有一项奇特有趣的运动项目,在那达慕大会上常常要受到观众的
   欢迎和睛睐。那就是蒙古民族人人所喜爱的游戏——“布鲁”。
布鲁,蒙古语为棒的意思。“布鲁”游戏就是投掷的游戏。布鲁的形状象一把镳刀,分为掷远布鲁和掷准布鲁。掷远布鲁叫“海雅木勒”,掷准布鲁叫“图拉嘎”。也有二者兼备既能掷远又能掷准的,头顶处包有铅头或铜箍环。
布鲁是产生于狩猎时代的狩猎工具,作为御敌和打猎的武器,很早就在蒙古草原牧民中间使用了,后来渐渐地演化成了一种单纯的娱乐活动。关于赛布鲁,至今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草原上流传...
王爷府有一位名叫海日图的公主,生得很漂亮。海日图从小就喜欢玩布鲁的游戏,高超的技艺在方圆几百里的草原上都很闻名。海日图长到了出嫁的年龄,王爷说:“海日图,金鹰飞得再高也要有归宿,公主长大了怎能不嫁人呢?”海日图说:“让那些公子哥们与我赛布鲁好了。”结果,这些公子哥们全都账在了海日图的手下。海日图又与牧民青年进行比赛,最后输给青年牧人巴特尔。海日图就要与巴特尔结亲了,草原上降下一片喜气。但在成婚的那天晚上,狠心的王爷白音诺彦下令杀害了巴特尔。后来,草原牧人为了纪念海日图和巴特尔,便在那达慕大会上举行赛布鲁活动。
布鲁游戏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很流行。投掷的方法与手榴弹相类似,可以锻炼力量、速度、灵巧以及准确的目测能力。
布鲁的制作简单,比赛场地也比较简单。只要有一长方形的平坦场地,在三十米处立三根圆木杆,投掷就可以进行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6-30 12:28    IP属地:未知

图文都转自内蒙旅游在线.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6-30 15:01    IP属地:未知

想去啊~草原风景儿。。。。。
头皮一麻  菊花一紧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6-30 15:53    IP属地:未知

小滴时候觉得那达慕是一特神秘滴大会,
都是千里马啊,大力士啊!
特向往!
就是木有机会看。
用扯蛋的态度对待操蛋的社会。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7-01 00:15    IP属地:未知

偶去过阿旗(天山)的坤都老罕庙,从通辽坐汽车走了一天半。一路草原风光,很漂亮,记得叫科尔沁草原!可惜那是90年的事,公务在身,匆匆忙忙,无暇细品,LD是包头长大的,计划下半年去包头一趟,再次领略一下草原风光!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7-01 08:23    IP属地:未知

具体时间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7-01 09:25    IP属地:未知

有够详细~~~~~
~~~~~退休老干部~~~~~~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7-01 10:27    IP属地:未知

ding。。。。。。。。。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7-01 20:15    IP属地:未知

稀饭~~~~~
这里BG1MUO,美好的73送给大家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7-04 09:48    IP属地:未知

颖子 于 05-07-01 08:23 AM: 在第6楼写到
具体时间  
还没定下来!初步10.1长假!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