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07-11 02:16 IP属地:未知
查看 13.6W | 回复 17
转~~火眼金睛辨安全——10大被曲解的汽车安全观念
近年来汽车安全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这一诉求,很多厂家和媒体抛出了一些有关汽车安全的观点、论调,将汽车安全作为一个噱头进行宣传。在众多观点、论调中不乏片面甚至错误的观念。本文结合C-NCAP及国外NCAP的评价试验,列举了10个最常易被曲解的观念。
No.10 车皮越厚越安全
“××车型车皮比较厚实,摸起来就让人觉得安全,不像有些车型车皮薄得一按一个坑”。经常有这样的观点为不少消费者所乐道,甚至于有些4s店的销售人员也把它作为推销产品的一种“理论”,但这种观点是对汽车安全的一个严重曲解,是不了解汽车安全本质的一种表现。
我们能够摸到的车皮无外乎车顶、发动机罩和车门等,这些都属于车身的覆盖件。在碰撞中这些部件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如果只是靠它们的话,车肯定会被撞成一堆碎铁。而好的车型之所以能在碰撞中很好地保护乘员,是因为在内部还有更为关键的结构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全车身结构。这部分结构承担了吸收、分散碰撞能量和抵御变形的功能。安全车身在抵御碰撞的关键部位(如A柱、B柱和C柱)采用高强度钢板,其强度最高能达到1000Mpa以上,远远高于车身覆盖件的强度。
以C-NCAP试验为例:马自达6睿翼看起来车皮很薄,但其安全车身却采用了强度高达1480Mpa的超高强度钢板,不仅降低了车身质量(提高燃油经济性)也对汽车安全性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在C-NCAP的测试中,该车三项试验中的乘员舱结构均保持稳定,车内假人受到的伤害很小,最终以高分获得了5星级评价。安全车身除了关键部位的高强度以外,其结构是否合理也很关键。郑州日产奥丁是一款外形硬朗的SUV车型,其车皮摸起来非常厚实,按照“车皮越厚越安全”的观念应该属于“安全车型”之一。但在C-NCAP的测试中,该车却暴露出一些问题:正面100%碰撞得分率仅为29%,头部、颈部和胸部都受到非常大的伤害,而正面40%碰撞中假人的头颈部、胸部和小腿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究其原因,是因为该车车身设计比较落后,车身结构对碰撞能量的吸收分散和乘员舱抵御变形能力不够
√结论:车身结构对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至关重要,不能通过钢板厚薄来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