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了,能变的都变了

1.6w+ 浏览
49 评论
2014-10-08 15:50:00
IP属地:未知
12014-10-08 15:50IP属地:未知
大别山深处,同湖北交界地方

七八十年前著名的鄂豫皖革命苏区

新县---我出生的地方。



  1993年,父母因为一次意外(做小麦生意时发生一场车祸),去了远离新县300公里江西德安(杂交稻之父袁隆平、著名导演李安的家乡)办了一个面粉厂。从此我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知道,这个地方还是我的姓氏“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1994年夏天我小学毕业,我爸从江西德安回新县,带着爷爷、我和哥哥,离开这个连火车都不通、只有县城才有柏油马路的“贫困老区”“国家级贫困县”。先坐汽车到武汉,武汉坐船到九江,九江坐火车到德安。那也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离开家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吹空调(在武汉等船)、第一次坐大船、第一次看见长江。




  也是在1994年,在德安落户,上学。一别就是20年,在这度过了我的初中、高中,大学在景德镇。中间就回去老家10次,每次都来去匆匆。



  2012年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了,想叶落归根,就在新县老家房子旁边(原址已于十几年前半卖半送给了亲戚)新建了两层小楼,2014年10月已经到了装修的收尾阶段。



  国庆假期前就采购了包括床、沙发等各种家用物件发了回去。国庆节之前各种刷票抢票,带着父母和6岁的女儿回去了。



图片都是手机拍摄,质量一般,纯属记录风貌,记录心情





老屋后的小桥、流水、稻田:





































随处可见的野花:






这个东西,在长江南北,特别是长江以南,很多地方都有,是我们小时拿来捉弄女同学的“神器”












因为几十年的计划生育,20年前一个村一个小学的场景早已不见,而且多数在十年前就已经被裁撤了。比如我20多年前读书的小学,已经拆掉,
种上了各种农作物和蔬菜,中间盖了一间大房子(做了村部),后面的操场依稀还能看见原貌。








操场旁边这颗大梧桐树我还记得,因为小学报名第一天,老爸在这颗大树的树荫下,拿树枝在地面的土上,给我和和哥哥写了两个字:男、女。他指着那个我们还不认识的“男”字说:你们上厕所的时候,一定要进写了这个字的厕所,另外一个是女孩进去的地方,别走错了!













当年上学要经过的一条路,以前是坑坑洼洼的土路,现在已经修成了还算宽阔平整的水泥路:












这就是那条每天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








远处路尽头的山坡上,就是我的家。













这个石头墙,少说也有四五十年了,依然如故,绝对不是某些“豆腐渣”工程能比的。








上学放学要经过这个小村,小村只有四五户人家,这户人家门前有棵银杏树。因为常年没什么人住(外出打工或者工作),门口院子的地面上长满了青苔:








院子里的地面,满是树上掉落的银杏。
















从小学回来,去了离我们家一公里不到,小时候经常去的一个小镇。


都不能说是个小镇,其实就是一个大点的村落,因为小镇中间还有附近十里八乡唯一一条通往县城的马路穿过(也经过我们家老房子门口),所以当年有很多在这里开小商小铺的人,还挺兴旺。





十年前马路改道,而且是一条全新的更加宽阔的柏油马路。这里,已经自然衰落。

只有野草野花和之前马路边的白杨树,在野蛮生长。













镇里那条小河依然清澈干净































老店已经关门,门前新开的花证明这里还有人住,而且这些花的主人生活得还很安逸。






连接小镇和我家的这条土路,少了十几年前的喧嚣,多了安静和淡淡的泥土气息


一大早走在上面,整个肺都是舒服的

一路披着阳光,呼吸着没有污染的空气

不知谁家的炊烟飘起,一丝淡淡的草木灰味让我知道,自己还在人间......






























带着孩子去赶集


这是农民养的乌鸡






在稻田和小河里放养的鸭子生的鸭蛋,我妈买来腌咸鸭蛋的






自家种的茄子,吃不了拿来集市上卖,还是白的






家附近5公里外的一个镇,镇上最大的一个超市,据说还是国家补贴建的,整个三层都是超市。






常见的交通工具:这下是不是不难理解很多边远地区发生车祸,能一下死掉一车人了吧?










和黄泥,腌咸蛋,当然还得放粗盐:











谁见过这种把稻谷变成米粒的机械?而且这是纯手工打造,利用风力原理把谷粒和谷壳(糟糠)分离:






把用打米机碾好的稻谷装到木桶里,然后倒进上面的料口,旁边站一个人摇动风扇。











谷子从这个口出来,糟糠被风扇吹到后面,留作喂猪只用。
据说它的年纪,至少有60年了,也是我家的老物件,比我爸年纪还大:

看到什么都好奇的女儿,好奇的用手接着哗哗掉下的大米。






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的父亲和几个姑姑出生的地方,如今都各奔东西。而祖屋已变成几块菜地,剩下的只有几块基石。













村里池塘边的银杏树








谁知道这是在干嘛吗?









答案:这是在用稻草加工草绳,捆扎稻田里那些割好的稻子的。





村里一棵已经将近两百年的银杏树,记得当年我爸从村里承包了这棵树十年,每年能给家里带来几千块的收入








最后来两张新房子照片:

















早上,站在楼顶,看着远处的层岚叠嶂....

32年了,能变的都变了



32年了,能变的都变了
友情链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