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眼中的中国人(转)

1.3w+ 浏览
30 评论
2014-09-30 12:24:58
IP属地:上海
12014-09-30 12:24IP属地:上海
印度人眼中的中国人



  与印度雇员和劳工相处一年来,慢慢熟悉了,彼此也增进了了解,于是也就有了交流。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中国人的印度人一切都感到新鲜,对于曾在其他国家的公司当过雇员的则有鲜明对比,因此这些印度人开始对我们讲起了他们眼中的中国人。



  中国人勤快,不懒惰,这是第一印象。在营地看到我们每天早上有人跑步做操,晚上在院内走步打乒乓球等,而且自己洗衣服,经常晾晒被褥,不是他们想象中的老爷贵族。在办公室规定早上8点半上班,但8点一过大家都出发了,有的为锻炼不坐车步行上班,不象他们想象中的老板主人。后来国内某公司烟囱施工队伍进点,每天整齐排队上下班,统一着装,头戴安全帽。把D厂和S厂的现场镇住了,对中国人更是另眼相看了。

  中国人踏实、肯干,这是第二印象。我们专工天天要下现场检查工程实际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及时解决。当遇到连续浇灌混凝土时,我们专工也夜晚值班去现场,与他们一起完成任务。原来有包工头在现场坐着监工,看到中国人都是站着,也不好意思坐了。项目部领导也是经常在工程现场督促,这些对曾在其他国家的公司当过雇员的感触最深,有些国家的老板根本不去现场,光听汇报,发号施令官僚得很。



  中国人具有平等观念,人文关怀精神,这是第三印象。印度人最为感动,从此与我们亲近了许多。比如前面讲到帮厨与清洁工,后来一位清洁工当了帮厨,他很高兴。他就打听要如何用中国话尊称我才好,有人告诉他,比他父亲年纪大的要叫伯伯,从此见我就叫伯伯,不叫先生了。



  我们来自礼仪之邦,所以我们自已也备了一点小工艺品如中国结、筷子、清凉油等。看到干得好的保安、司机、清洁工、帮厨,我们赠送这些小工艺品以资鼓励,也增进了友谊。他们十分喜爱,还有人主动来要。我们给S厂的每辆汽车上配挂一个中国结,司机开车多神气。后来加办和D厂的司机也要。



  热季时食堂给办公现场送来绿豆汤,不光中国人喝,也让印度雇员同样喝,他们感到得到了关心和平等,因而有感才告诉我们。刚来现场施工分包商没有给劳工配安全帽,我们提出了安全要求,不光是戴安全帽,还不允许光脚和穿裙子进现场,要求每个分包商要配专职安全员,劳工在现场的住地不能太简陋等。他们感到中国人的人文关怀精神,是爱护印度劳工的,因此都照办了。同时印度的法律条文上也有要求,所以也达到了业主的要求。



  印度人对中国知道最多的是中国饭好吃,中国茶好喝,这是第四印象。因此我们入住营地第一天时,业主现场经理就提出,等我们食堂建好开灶时一定要请他来吃中国饭。邦电力部长、邦议会议员来现场视察都要安排到营地喝中国茶,同时我们也会送上中国的中国结和精制的筷子,他们都是满意而归,临走还不忘拿走中国烟。终于有一天我们满足了业主的要求,宴请业主、监理、分包商,还允许业主带家眷,加上我们自己共七、八十人。他们就象过节一样高兴,把中国酒全喝光,饭后又唱歌又跳舞,意犹未尽,希望下次再来。



  中国人生活有意义、有朝气也打动了印度人。国庆节我们全体人员在办公室门口集合,高唱国歌举行升旗仪式。迎新年我们又站在中印两国国旗下,背面工地面向东方,给祖国和公司拜年祝福,并录像一段捎回国内。迎新联欢晚会自编自演的节目让印度人也看的入神。元旦还开展了拓展活动,如集体答题,集体跳绳,在营地摆人体字母秀,远足去灰场等,让他们感到中国人的可爱可敬。以至业主和监理两位一把手都把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带到工地参观,还指明要参观中国营地,当然免不了要招待一顿中国饭,也是他们一种荣耀。



  项目部年轻人多、活泼,跟当地人也学会了几句孟加拉语,没想作用不小,方便了我们在外的活动。印度人感到尊重了他们的民族,一下子拉近了之间的距离。比如在购买物品时,说“好多达卡?”(多少钱?),营业员猛一听外国人说他们的本格利语,马上由惊奇到大笑,场景很融洽,说“阿切”与“纳”是“是或对”与“不”,当他们真的用本格利语讲话时我们一点也听不懂,只能连连说“阿米加尼纳”(我不知道),逗得他们开怀大笑。告别时给他们招手,还不断说“打塔”(再见)。他们也记住了这些活泼可亲的中国人。印度人十分爱照相,我们既主动取一些景来照,也满足他们要照相的要求。给他们拍照时,也一边叫“哈素、哈素”(笑一笑),照完给他们看当时的效果,并赞美他们“库巴努”(很好),如果是女人就说“苦朴森朵咩” (漂亮的女人)。他们脸上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我们始终记住在印度人面前,不仅代表西北电建,代表DEC,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中国,随时都要树立起中国人的良好形象!为中国人争光!
上海降价车排行
友情链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