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RAV4荣放论坛 >  【转帖】四驱圣经-四驱驾驶者的基本知识(村长鼎力推荐,不仅四驱,开SUV的都应该看)

发表于 2011-07-19 11:19    IP属地:四川

第八章:岩石与沟壑——爬岩石基本技巧
在散布着比车底净空大的岩石堆中行驶是越野行动中最大的挑战,当在这种路段行驶时,当看到车的防刮板或门逐渐变形而岩石上留下了车身的颜色时,会令人不禁大声诅咒。

去年我去一家4X4商店改装差速器,当他们给我在后差速器上装ARB差速器锁时,我与机械师聊了起了越野旅行。保罗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机械师,他向我讲起了几年前他的一次旅行经历。

那是在9月上旬。他有一个朋友叫伯特·麦克贾维斯,这家伙参加州猎驼鹿抽签中签,让他有了一次终生难求的猎驼鹿的机会,也是与朋友们尽兴的大好机会。

为了充分了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保罗纠集了一帮人一起去狩猎场所——曙光峰,那是几种大型驼鹿的栖息地。狩猎驼鹿的季节始于每年的9月1日,猎鹿和麋鹿的时间也相同。伯特带上了一杆新的Mark II 7毫米马格兰猎枪,他把猎枪放在他的F-250皮卡的架子上,猎枪上方还有一把勃朗宁半自动手枪;其他人则带上了他们的弩,保罗自己带的是把强力弩。

最后这个狩猎小组的人数达到15人,劳工节过后的那个星期四,这帮人分乘7辆皮卡和SUV向曙光峰进发。这7辆车中有伯特的装有35英寸大胎的F-250皮卡,也有原厂装备的**产Montero。这些家伙都是玩四驱长大的,旅行的开始阶段根本没有任何困难。

车队过了Mancotta后离开公路向北驶去,在一条窄窄的碎石路上开了约75英里后,他们到达了国家森林公园。他们的车沿着水晶河那布满树林的堤岸行进,堤岸是山洪冲刷形成的。碎石路在过了洛斯特佛河上的桥后向东拐去,他们则驶离了这条半铺装路左拐上了4708B小道,又走了22英里后到达了曙光峰的宿营点,森林管理部门已在4708B的入口处挂出了允许皮卡和SUV合法进入的标志。4708B基本上只是在地面上形成的两道浅浅的车辙,坑洼不平,而且堆满了葡萄般大小的石头,还有部分路段是泥泞的沟壑。车队曾一度停下来用绞盘拖开倒伏在路中的大树,但这都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最难走的一段是在陡峭的山壁上盘旋而上,约半英里长,而后要通过一个狭窄的岩石山口。森林管理人员已清理了路上的巨石,所以车队顺利通过,有些车还用了低速四驱。

过了山口,前面的路变宽并开始下坡,路两旁宽阔的绿草地与密密的树林交织延伸,地面更潮湿了。车队从长满水草的几个大水塘边驶过到了驼鹿的老家!他们再次开进森林,在山谷中下午的阳光已被西边的山峰挡住。车开到了曙光峰下,离峰顶2000英尺。清晨峰顶粉红色的光辉会昭示太阳的升起。他们在山脚蜿蜒的溪流旁的一块空地上安营扎寨。

第二天黎明时分开始狩猎。中午时分伯特打到了一只驼鹿,他曾想跳入溪中欢庆胜利,但又惟恐他们的喧闹声吓跑其它动物而作罢。如果他这次未猎到驼鹿的话,他必须等三年才能再次参加猎驼鹿抽签,而且第二次中签的机会还十分渺茫,所以他射倒了他看见的第一只公驼鹿。公鹿还未成年,但肉已足够装满他的冰箱,而且还能分些给其它人。

弓弩手们则非常幸运,放倒了3头麋鹿和几只鹿。保罗的新弩未让他失望,他从60码开外射中了一头麋鹿。他们在第三天的下午结束狩猎。阴沉的天空飘着细雨,雨一直下着,到他们做晚饭时还起了风。潮湿的阵风抽打在他们的帐篷上,掀翻了宿营椅,把放在帐篷和车外的物品刮跑。他们将帐篷围成一圈,并在地上打入了更多的固定桩。临入睡前,雨下得更大了。午夜时分暴雨抨击着他们的帐篷,风在林间嚎叫着、在峭壁上尖啸着。

凌晨两点暴雨开始减弱,到黎明时从乌云间透过的阳光照亮了远处的山峰。他们开始做早餐,早餐后他们将行李物品及猎物装车,然后踏上了归途。

不久,他们发现三天前曾走过的路已面目全非。原先从一溜水塘旁通过的那段路被数条激流冲刷着,他们必须涉水而过,水深及桥,只有一辆车在最湍急的水流处熄火。熄火的车由于不能确定引擎是否进水,未敢重新启动,所以用绞盘拖了出来。车过了激流后卸下火花塞检查,未发现缸内进水,只是风扇叶将水打在引擎室内,所有的地方全都湿了。他们擦干电线并喷了些Formula 12/34(一种除水的喷剂——译者注)后又重新发动汽车。

有些路段此时已成了泥潭,装载着猎物的车在泥淖中吃力地前行,多数车都通过了,只有伯特的皮卡因装有一只驼鹿、两只麋鹿和一只鹿而被陷在泥中,半个轱辘被吸在泥里。此时已通过的一辆车掉了个头,塞住车轮,用绞盘双线挂在皮卡的前拖钩上,伯特则将自己车上的绞盘套在一棵树上后再钩在另一个前拖钩上,挖开四个车轮前方的淤泥,然后用两副绞盘将车轻松地拖过了100英尺的泥潭。到了硬路面,他们重新给车胎充气,而后继续前进,向山口的悬崖处开去。

车到山口悬崖处后,向峭壁下看去,他们三天前上来的那个岩石山口情况异常糟糕。由于暴雨冲刷山口峭壁的石面,岩石崩塌将路面埋住,乱石凌立。原本就很难走的陡坡就更难通过了。他们不得不拉大车间距离,防止车辆失控而将前车撞下山崖。

车在岩石堆上一寸一寸地往前移动。有几辆载物较少的车将车胎的气放了一些以增加抓地性,但装有猎物的车却不能这么做,放气会使轮胎的承重能力大幅度降低。他们先将车辆难以通过的大石头用撬棍移到路边;还在最大的几块岩石上套上铁链、把绞盘线挂在铁链上的D-型环上,然后用绞盘将巨石挪开。伯特的皮卡虽然载货较多会有些麻烦,但他的车升高了10-12英寸,但其它的车可能会被顶在岩石上,所以他们在大岩石的两端垫出缓坡。

主要问题在于是下山的坡道,重力会使载重车的重量移到前轮上,所以几乎不可能控制车使其慢慢地从岩石的另一端开下来。车一次次地从岩石上重重地跌下来,前轮与悬挂受损严重,即使他们使用娴熟的左脚刹车技术也未能使情况改观。布鲁斯·特里开一辆升高的CJ-5,他的表现最佳,他用启动马达和低速四驱慢慢爬上岩石,松开离合器、利用引擎的最大牵制力从岩石的另一端缓慢地开下来。

除了在防刮板、轮眉、车门上留下许多印记外,岩石堆还强迫他们留下了“过路费”。艾德·哈德洛克与布雷克·马特森驾驶的Montero轮胎侧壁被割开了一道3英寸的口子,他们换上了备胎,可刚走20码远,新换上的备胎侧壁再次被割破。他们就用被割破的胎坚持开到山下,结果轮胎被完全撕碎。他们将第一个被划坏的轮胎扒下来,用重磅鱼线将裂口缝上,加了块胎内衬片,放入一条内胎,装好轮胎充气,就这样把车开到家。假如裂口小一点,他们就可以用几颗补胎钉排成一排修复,也同样管用。

奥斯汀·多纳利的车在从岩石上下来时,前轮重重地撞在地上,撞断了前轮螺旋弹簧,他们将弹簧拆下,从树干上截了段木头代替,就这样开到修理厂,只是在那之后路上的任何一个小坡坎都会使车产生强烈的摇晃与震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不时地提醒着他们所犯下的错误。对通过性的误判还使一辆车的油箱被撞了个洞,另一辆车则磕坏了后差速器,他们用环氧树脂胶棒对破损处进行了修补(一种强力胶,中央为灰色、外裹一层白色油泥状胶棒,切下一截后混合均匀使用。国内现在也有卖,如PSI牌的快速修补胶棒,普尔斯马特就可买到——译者注)。

索伊特·马丁的车在陡坡上曾一度失控,结果车甩尾后撞向一株倒伏的大树,一根一英寸粗的树枝插入水箱,他们将中央被刺破的水管处的散热片剪掉,把破损管卷起来并夹扁封住。

(这次旅行未发生刹车线断裂的情况,但我有个朋友曾遇到过一次,而且他没有多余的刹车线或刹车油。他后来用一节木棍代替接线塞头、用水代替刹车油,把车开回了营地。)

令人称奇的是,居然没人撞坏桥或传动轴万向节。只要想想载着货物的车其轮胎传到岩石上的扭矩之大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撞坏一个减震支架虽然不好开,但还算不上什么非常严重的问题。

被折腾得遍体鳞伤的车队在傍晚时分蹒跚着回到城里。在修复破胎、弹簧及车身之前,他们的冰箱里塞满了那个狩猎季节里最昂贵的野味。

使用轻卡轮胎

确定你的车上装的是轻卡轮胎(LT),而不是乘用车轮胎(P)。如果要定期去爬岩石,就要考虑使用更大的多层斜纹非子午线轮胎,这类轮胎有厚实的侧壁,例如Mickey Thompson公司的Baja Belted Sidebiter越野轮胎就有两层横向聚酯、两层纵向玻璃纤维、然后又是两层横向聚酯,这些纤维线均一直铺到侧壁,所以在狭窄的地方可以用胎壁爬岩。Interco公司的超级湿地沼泽胎也是一种大而结实的多层轮胎。

缓慢驾驶

爬岩石的最根本原则是要缓慢驾驶,即以每小时3英里或更低的速度驾驶,所以才叫爬岩石(rock crawling)。车速越快,轮胎越容易损坏,特别是胎壁更容易受损;而且胎壁一旦损坏,往往是难以修复。胎面上的洞可用1-2个补胎钉修补,也可将轮胎扒下后从内侧加衬垫,然后装入内胎。虽然采取临时的应急措施可让你把车开回去,但胎壁有裂口通常就意味着轮胎寿命的终结;在仅有一条备胎的情况下,胎壁划破将是灾难的开始。

缓行同样可保护弹簧、减震器、桥、转向拉杆及U-型螺栓(或骑马螺栓——译者注);特别是在未带备件时,这些部件都是你所不希望损坏的;有时破损的部件可以焊接,但前提是车上要有车载电焊,而且知道如何使用。

缓慢而轻易地上下岩石的诀窍是要完全保持对整个过程的控制。在接近岩石路段时先挂上低速四驱。多数车都要行驶至少几英尺后其高速或低速四驱才会发挥作用。如果预计将使用低速四驱,就要提前挂入低速四驱档。

爬岩石时,变速器使用最低档,目视前方将岩石、突出物及沟槽的分布情况尽收眼底,选择好前进路线,确定接近岩石和驶离岩石的最佳路径。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穿越岩石路段,而不会被顶在岩石上、滑入沟槽并翻车或卡在岩石间而被扯掉车门。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给瑞虎8做个小保养...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7-19 11:20    IP属地:四川

避免在岩石上侧倾
在坑洼不平的路段需要缓慢驾驶的另一个原因是要避免车在岩石上左右摇晃。如果感觉到车在一道坎与下一道坎间行驶时车身连续地左右摇晃,就应该立即减速使车停止晃动,否则,这种摇摆的能量会不断积聚,是摇晃突然加剧并导致翻车,驾驶升高车辆或横穿斜坡时尤其如此。

在草很深的草地上驾驶时也要降低速度,因为岩石、木头、一堆破车部件或废弃的冰箱这类障碍物可能会隐藏在草中,随时有可能撞碎你车下的部件,最好是遵循“在驾座上看不见就先趟一遍”的原则。

通过崎岖路面时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事项是,让右脚右侧紧贴油门踏板旁的变速箱罩侧壁,否则你的脚会因路面颠簸而无规律地抖动,难以精确控制油门或速度。

松开离合器踏板

如果驾驶手动档的车时,要让前轮紧贴即将爬过的岩石停下,松开离合器踏板并启动引擎,启动马达就会将车拉上岩石,引擎启动后,会用怠速以低速四驱继续使车向岩石上爬,此时左脚应完全从离合器踏板上移开,这样能更好地控制爬岩石的过程,低速四驱的驱动力会将车拖上岩石,而引擎牵制力的刹车作用又会让车从岩石的另一端缓慢滑下,必要时可以踩刹车,但不要踩离合器。

有些手动档的车只有在踩下离合器时才能发动,称为离合器互锁(如Nissan车就是这样——译者注)。假如你的车也是这样,假如你还痴迷于机械,你可以自己装一个开关,在爬岩石时断开互锁装置,然后松开离合器踏板用启动马达爬岩石。

在起步爬面前的较大岩石时,可能仅用启动马达是难以奏效的,必要时也要使用离合器以避免烧坏启动马达;在引擎的动力相对较小或在上坡路段爬岩石的情况下,有时也需要用离合器配合,但这对离合器片的磨损会非常大。

如果不熟悉爬岩石的驾驶技巧,那么开自动档的车会容易一些,因为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少多了。只要用低速四驱,右脚踩油门、左脚踩刹车,轻缓地加油让车慢慢爬上岩石,爬上岩石后轻点刹车,让车从爬升状态向下滑状态平顺地过渡,然后继续踩刹车让车慢慢地从岩石另一端下来。要避免让车轮从岩石上跌下来,否则会使弹簧或U-型螺栓折断。

在爬较大的岩石时还要避免车轮空转。空转的车轮可能会使半轴、传动轴、万向节或差速器折断,原因在于空转的车轮在突然抓地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会使传动机构难以承受,在使用差速器锁或限滑差速器时更需要注意。

如何使捍马的半轴折断

捍马车在一个或更多车轮失去附着力时,能将扭矩转到仍抓地的车轮上,只要并用刹车与油门就行。捍马使用的是Zexel-Torsen限滑差速器,如果车轮失去附着力,可以猛踩刹车使车轮停止空转,然后仍踩住刹车与油门,因刹车锁住了打滑的半轴,扭矩就会转到另一有附着力的半轴,像使用离合器那样慢慢松开刹车,同时仍踩住油门。关键在于找到刹车与油门间的平衡点使车前进(或后退)。

这也是有风险的,如果操作不当就很容易使半轴折断。事实上,悍马的设计思想就是要让半轴比差速器、分动器或变速器等其它传动部件容易折断,半轴本身的设计也便于在战场上更换。悍马的车主们都被忠告在越野时要带上备用半轴,假如半轴折断了说明你很幸运,因为那表明其它更贵或更难修的部件未被损坏。

如果有谁想弄断悍马的半轴,那么他所需要做的是:首先,使车轮空转。可以把车开到岩石上并让其中一个车轮悬空。先让这个沉重的车轮空转,然后猛踩刹车就可折断半轴。悍马车的轮胎有37英寸、带有CTIS(中央轮胎充气系统)接口,重约165磅;刹车是盘式刹车,但并非像其它车那样装在轮盘上,而是装在半轴上紧邻差速器之处。所以当半轴外端重达165磅的车轮空转时,突然刹住半轴内端,必然就会将半轴折断。

很明显,如果不想损坏半轴,关键是在车轮空转时不要猛踩刹车,应该先松开油门,让空转的车轮减速,然后轻踩刹车使车轮完全停下。在轮胎静止后再猛踩刹车,然后通过刹车/油门调节将扭矩传到有附着力的车轮上。

爬岩石——而不是跨岩石

不要让车骑跨在岩石上通过,应该让前轮爬上岩石并开过去。要注意在车轮压过岩石时避免车架被岩石顶住,必须保证车架下有足够的净空;假如离地间隙不够,那么就应该选择另一条路径,或者用石块、木头、泥土垫出坡道。

在岩石上行驶时,视线应该放在机器盖前沿。最好是有引路员(即副驾——译者注)在车外指挥,切记:只能由一个人指挥,两个以上的人指挥会给出混乱的信息。如果没有引路员,那就必须不时下车观察车下的情形,按精确的路线通过大石。

保护拇指与手腕

千万不要把拇指放在方向盘内侧。在前轮顶到坡坎、从岩石或圆木上滑下时,前轮的扭动会使方向盘急速徊转,如果拇指在方向盘内侧紧握方向盘就会扭伤、甚至折断拇指与手腕。

车胎放气——优点与缺点

有些人在通过崎岖的路段特别是爬岩石的时候喜欢给车胎放气。我开的K-Blazer用Tuff Country的4英寸悬挂进行了升高,并装有BF Goodrich T/A泥地胎(LT285/75R16S),胎压35磅时离地间隙为32英寸。在通过崎岖路面与岩石时我通常会将胎压降到15-18磅,通过后再用车上的ARB气泵使车胎气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降低胎压会使轮胎在岩石上的附着力更好、行驶也较平稳,但胎壁容易被岩石割破,轮圈也容易损坏。如果从岩石上猛跌下来,放过气的轮胎就会被扎破、轮圈会变形、碎裂。轮圈一旦损坏,车胎就会泄气。总之,除非你有在岩石上驾车的经验,否则,最好不要给车胎放气。

钢制轮圈

铸鈻轮圈看上去非常神气,但如果从岩石上跌下来就容易受损,轮圈可能会碎裂,轮胎也就因此而存不住气。钢制轮圈如果弯曲了还可以敲正,因此在爬岩石时使用钢制轮圈会更保险。锻造的鈻轮圈更好,这种轮圈更结实,承受损伤的能力也不错,但非常贵。锻造鈻轮圈受撞击时会弯曲而不会碎裂,弯曲后同样能校正,可以从Mickey Thompson公司或Alco国际轮圈制造公司买到。

跨越沟壑、垄坎及倒伏树干

横跨沟壑时应保持一定的角度,原则是同一时间只让一个车轮进入沟中,而另外三个车轮仍保持附着力使车前进。驶入沟壑的角度取决于车的接近角与离去角;接近角取决于车的前保险杠与前轮之间的净空,离去角取决于车尾的净空。

跨越角(Breakover angle)也很重要,车的跨越角指车架底面与前轮或后轮最底点之间的夹角。跨越角决定了车能跨越的垄坎高度,跨越角越小,车接近时就应更多地斜对沟坎。

跨越树干也应保持适当角度,同一时间只将一个车轮驶上树干,要避免托底,必要时应在树干两侧垫出缓坡。

有时车必须沿狭窄的沟槽或沟沿垂直的溪沟行驶。如果因沟壁太陡,车不可能沿沟的一侧或另一侧前进,这时可以用轮胎的外侧搭在两侧的沟沿上跨骑而行,还可能需要用轮胎的侧壁挤在沟沿上走一小段。

在石板上行驶

在光滑的石面上行驶时,应该先检视石面以了解其表面附着力会有多大。像花岗岩这样的光滑石面就会使车侧滑而撞向旁边的岩石或树木。沙石路面的附着力则变幻无常,路面时而因疏松而分崩离析、时而又会像砂纸一样牢牢抓住轮胎。

斜卧在路中的大树根也是易打滑的地方,当树根潮湿时更是如此,一不注意就会使车侧滑、甩尾并撞到树上。

驾驶原则

小心地选择行车路线,缓慢驾驶,必须保持对车的完全操控;一旦起步后就应保持前进,最好车外有领路员指挥;不要跨过岩石,应该用稳定的低速四驱驱动力使车轮慢慢爬上去,然后用引擎牵制力并轻踩刹车缓缓开下岩石。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03老帕复活记 更换暖风水箱...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7-19 11:20    IP属地:四川

村长辛苦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春夏之际做消杀 快乐健康常相伴...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7-19 12:46    IP属地:未知

好帖一定要顶起
看来该把头像换成道奇酷威了……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给老奔驰E 更换火花塞修复轮毂...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7-19 14:21    IP属地:湖南

村长好有文化啊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昕锐有史以来最麻烦的一次换件...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7-19 14:54    IP属地:北京

我承认我没看完,我是来顶贴的
RAV4北京基地QQ群:150623712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卡罗拉换波箱活塞密封圈 刹车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7-19 15:00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自己动手安装智能行车助手...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7-19 15:59    IP属地:广西

    花了几个小时,基本看完,有所收获,特别是轮毂锁,是第一次听说。。。

    这是一本比较完整的教科书,但我认为越野出行不用带那么多装备、配件,否则即使不坐人也装不下!比较正常的做法是出行前全面检查、保养,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车是自己的,什么地方容易出问题应该一清二楚!带上一些常用必备的工具即可,另外带上一个头脑,再不行就带上一本物理书,越野的那点事儿不会超出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我还是主张轻装旅行,因为生活已经不轻松。像机油、刹车油、变速器油,几千公里甚至几万公里才需要更换,特殊情况不是说刹车油可以用水来代替吗,我想机油也可以用花生油来代替的!至于汽油箱我认为带一个有多了,而且要放在车顶或者车后,免得气味影响心情。特殊情况下,通过特殊的驾驶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油耗,书里好像没有介绍到,这点在野外很重要的。。。

    最后,我们不是去月球旅行,我们是在地球旅行,碰到意外可以找地球村的人帮忙,同时又可以多交一些朋友,难道这不是旅行的一大收获吗?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陆放4年10万公里的第2次保养...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7-19 16:51    IP属地:四川

原帖由 ch0604 于 2011-7-19 15:59 发表
花了几个小时,基本看完,有所收获,特别是轮毂锁,是第一次听说。。。
    这是一本比较完整的教科书,但我认为越野出行不用带那么多装备、配件,否则即使不坐人也装不下!比较正常的做法是出行前全面检 ...
非常赞同ch0604,
这本书让我们懂得全面的越野知识,
看完这本书,
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也不能照本宣科,
需酌情选择使用。
一共十四章,
还没转完,
转帖也不容易啊。

[每日热点]:【车坛文化】中毒GL8陆尊 说整就整不墨迹...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7-19 16:52    IP属地:四川

第九章:爬山 有一条四驱越野的基本原则是:“必须了解前面的路况!”,这条原则在爬山或下山是特别重要。在冲陡坡时不仅仅是要对付不一致的摩擦力用车轮挠上去,还可能会冲到陡坡另一侧时发现车已在悬崖边摇摇欲坠。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先徒步爬上山顶,就算上山的路很长、很难爬也必须先自己走一趟。
同样,在你准备下很陡的山时,也应该先关闭引擎、拉上手刹并塞住车轮(即打眼——译者注),然后先走一趟你准备开车下山的路,你会看见坐在车里所看不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极可能是你在开车下山的过程中极不愿意看见的,比如横在路途中的沟壑,会让车摆尾、翻车;或者是半道出现的光滑花岗岩石面使车轮失去附着力;也许会是突然出现在眼前的瀑布,车会摔入谷底;还有可能在山脚拐弯处有倒伏的、用绞盘都拖不动的参天大树挡住去路。

开下一座难以通过的山要远比倒回山上更难,如果下山的路可能无法完成,那么你最好事先就应该发现,而且干脆就不要往山下开。

车的角度是多大?

必须清楚车的接近角、离去角及跨越角。当山坡与平地间的角度大于接近角时,那么一开始爬坡就会啃前杠,这种情况下需要用石块、木头垫出缓坡以降低接近的角度。更具风险性的是接近45度的山坡,轮胎一压上坡面就应该左右打轮使车正对山顶,如果你未能及时让车头正对坡顶,陡坡会让车滚下山来。接近角还决定了你是否能从山坡上再开回到平地而不会在下到平地时来个嘴啃泥。接近角、离去角和跨越角越大,车的操纵性越高。悬在保险杠下的东西,如隐藏式绞盘、前辅助灯或车尾车架下吊着的备胎会降低车的接近角与离去角,从而降低车的操纵性能。

悍马有72度的接近角、37.5度的离去角及29度的跨越角,能爬陆地巡洋舰所不能爬的陡坡,陆地巡洋舰的三个相应角度为34、22及23度。在悍马的前面装绞盘后,接近角降为47度,因绞盘垂下了一些,虽然损失一点操纵性能,但获得了在陷车时脱困的能力。

冲坡

假如你的车是手动变速箱,就需要根据山坡的陡峭程度和附着力大小来选择冲坡所需档位,要避免车轮空转,将分动器置于低速四驱。在山并不太陡,但表面疏松或湿滑的情况下,要将档位放在二档,或者甚至用三档,视是否有足够动力使车山坡而定。如果你用最低档位爬坡,可能会使加在车轮上的驱动力太大而使车轮空转,一旦车轮开始空转,要重新获得附着力就非常困难。

在山坡很陡而坡面附着力好时,需要用一档。先让车停住并关掉引擎,将车挂入一档,然后松开离合器踏板并发动汽车。在接通启动马达后应松开刹车,让启动马达带动车前进。用低速四驱、一档,启动马达会让车往前走,同时引擎也启动,缓踏油门让车前进,引擎转速保持在2000转左右,一直向山顶开,不要换档。换档会导致瞬间丧失附着力、松开离合器踏板时导致车轮空转。到达山顶时应该先停住,然后才开始从山的另一面下坡。

自动档的车不会有如此多的选择。只有用最低档开始爬坡,除非你的变速器是那种很少见的可锁住低档位的自动变速器。将车正对着山坡,把分动器拨到低速四驱并启动引擎。如果山坡很陡,就要将档位放在最低档位;如果不太陡就用低档位。拉住手刹直到要前进时再松开。变速箱仍处于驻车档时不要松开手刹,否则只要车向山下溜几英寸,变速箱就会被锁定在驻车档,这称为“扭矩锁定”,要从锁定状态解出就必须往山坡的方向推车或用绞盘拉。这种情况在下山时也会发生,所以在将档位换到前进档前不要松开手刹。

左脚放在刹车上、右脚放在油门上,松开手刹并踩油门、放开刹车,用稳定的速度一直向山顶开去,当中不要换档——就一直用低速档,到坡顶后停一下再往山下开。

在爬山之前,应该将座椅往前移并要确保座椅锁定在滑槽上,不然当重力将你拉向椅背时你可能会够不到踏板,但是,假如你的车装有安全气囊开关的话,别忘了关掉安全气囊,座椅前移会使你处于安全气囊的膨胀区,当气囊爆开时会使你严重受伤。

千万不要倒着冲陡坡,别以为用倒档可能更好,那样对你的车来说危害非常大。

左右转动方向盘以获得更大附着力

用四驱驾驶时,如果在泥土、碎石或泥泞这类松软的表面失去附着力时,可以迅速左右转动方向盘约半圈,这样前轮左右转动时有助于前轮重新获得附着力。

这种操作方法也有助于在雪地中爬山。也可以在冰面或较深的半融雪中使用,但在这些情况下在四个车轮上加防滑链或用绞盘可能更好。

不要让车轮空转

要避免让车轮空转,空转的车轮会在地面挠出车辙,那将使你再次爬坡的尝试变得更困难;空转还可能使轮胎爆炸,可能损坏车辆或伤及乘员。我朋友基思·汉森是Jeep和Dodge产品的销售与维修人员,他告诉我他们看到许多车因车轮过度空转而烧坏差速器。不应使车轮空转的理由还有许多。

限滑差速器(posi)有助于增加附着力,但在陡坡上也同样会使车轮空转,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拉一点手刹,但不能拉紧死,拉一点就行,刹车在限滑差速器上预加了负荷,可能会使差速器将车轮更紧地锁在一起,但如果车的手刹是安装在传动轴上而不是后轮上,这个方法就不起作用。

冲坡失败

因坡太陡而难以完成时会使你处于越野驾驶中最危险的境地。随着冲力的丧失,只要有两秒钟时间车就可能滑向侧面并滚下山来。

不能转向!这是第一原则。千万不要尝试掉头开下山!如果冲力不够了,就应该倒车下山。如果要想掉头就会使车在坡面打横时发生滚翻。

在车失去冲力的瞬间踩刹车、离合器并换入倒档。如果冲不上去就应该用力踩刹车使车停住,不要连续踩。如果引擎熄火,而你又松开了刹车,那你就会失去刹车助力,再踩刹车就不会那么有力以阻止车辆下滑。如果车的变速箱是手动的,应立即踩下离合器不让发动机熄火,引擎仍运转时要换入倒档是很容易的;假如难以挂入倒档,就先挂入前进档(当然仍要踩住离合器),再抢入倒档;如果引擎已熄火,在抢挂倒档时拧开启动马达有时会有所帮助(仍踩住离合器)。

重要的是,所有这些必须在车完全失去冲力而且车轮开始空转之前、或因后轮空转摆尾而失控翻车之前完成。一旦在半坡上停住车,你应该先停下来并凝聚你的智慧,然后慢慢地松刹车从坡上倒下来,用引擎牵制力与低速四驱控制速度。如果你需要踩刹车,必须柔和地踩。在陡坡上倒车速度可能会超过你的期望,但要想减至你认为合适的速度则会冒使车打横、翻滚的风险,应该做的是忍受超速,集中精力使车正对下山方向并开下来。自动档的车可能不会有足够的、来自引擎牵制力的刹车效应,需要用点刹车。

对手动车而言,在失去冲力的瞬间挂入倒档的重要性在于,其变速箱可能没有倒档同步器,那意味着当车后退时难以从前进档或空档挂入倒档。空档倒退下坡则没有引擎牵制力可以减速,仅*刹车来控制下山速度会招致灾难性后果。

如果车是化油器发动机,在上陡坡时更可能熄火,如果你要进行高难度的爬坡,开电喷车会更容易些。假如车在离坡顶数英尺的地方熄火,并且变速箱是手动的,就有可能用启动马达爬完剩余的路,用低速四驱一档就行。每次可以使用启动马达10-20秒,然后停止让其冷却。用该方法会很快耗尽电瓶的电,所以只有在到坡顶的距离很短时才可使用;而且只有在没有离合器互锁装置时才能用此方法。

另一种办法是用绞盘把车放下山坡,假如你能找到固定点的话。在引擎运转状态下慢慢放出绞盘线,如果引擎没有运转,电瓶的电支撑不了多久,但至少可以将车放到不太陡的地方,然后再发动汽车。也可用另一辆车的绞盘把你放下山坡,可以用滑轮改变牵引方向。

假如不能用绞盘把车放下坡、而车又不能重新发动、也不能挂进倒档时,最后的一招是挂一档,然后慢慢踩下离合器让车后退,抬起离合器让下滑减速或停止,用这种操作方法下到坡底时可能离合器片已磨损的差不多了,但至少你和你的车会安然无恙。

如果能挂入倒档,即便引擎不能启动,那么转向助力泵与刹车助力调压器仍能正常工作,至少还能操纵方向及使用刹车。

驾驶自动档的车需要在车下滑熄火前挂入倒档。假如引擎熄火,你会遇到大麻烦,原因在于只有将档位放在停车档才能重新启动,而一旦你把档位放在停车档时,正向后溜的车车轮被锁住必然会使车身打横。有些自动档的车可将档位放在空档启动引擎,但在下滑的过程中是非常难以确定如何让引擎重新运转的。

应该在容易上的小坡上练习这些技巧,千万不要在只能看见天空的陡坡上停滞时再去尝试这些方法。

下山

先步行了解前面及山脚的情况,清楚你是否需要在下山的途中急转弯以避免冲下悬崖或避让岩石、树木。开上山顶后要停车以消除前冲力,再用低速四驱一档起步下坡,这样才能降低车速而不会导致侧滑。在附着力小或山坡非常陡的情况下,重力的作用会使车下滑的速度远高于一档所能保持的速度,车轮就会滑动而不是滚动,这时车就会失控,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用二档或三档,或者将自动档放在低档位。如果必须使用刹车也要慢踩。

在用低速四驱驾驶时,在降档前要减速。分动箱的低速范围会在变速箱的高低档位间产生很大的速度差异,在速度较快时降档会产生震荡,而且可能使车轮锁住并滑动。

有些车还可以打开空调以增加引擎牵制力,使车减速。将风扇开到最高档,让压缩机满负荷运行。这种方法在手动档的车上会有显著效果,但并非所有车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减速。比如,在我的94年K-Blazer上空调的开关对引擎牵制力没有影响,你需要在自己的车上试一下。在需要缓慢下山时,你必须使用你所能用的所有方法。基于同样的原理,在爬山时则应该关掉空调以免降低传动轴的驱动力。

如果车尾开始侧滑,要向侧滑方向转动方向盘并轻点油门使车回正,千万不要踩刹车,否则会使车尾迅速向前甩而滑下山,甚至可能翻车。

驾车时身体前倾,使上身向方向盘位置前倾以控制车辆,这是从事高山滑雪、摩托驾驶及攀岩运动的人所熟知的基本原则。滑雪时身体后仰会使你滑雪板从身下往前溜,让你在雪地中四肢摊开、在下滑中迎面撞上岩石、脚下失去抓地力并在终点线处上下弹调跳,就活象一个大号溜溜球。身体前倾时,重力的作用会将脚压在坡面上,增加你的立足点。同样将身体的重量放在摩托或山地自行车的后轮下山会降低对方向的操控能力而导致失控。身体前倾,或者至少将身体在前后轮之间保持平衡,则可让你保持对车的较好控制,真正感觉到你在控制着一切。

所以不要试探性地开着车下山,而是应该身体前倾。显然,100-200磅重的身体的移动对6000磅重的车的重量与平衡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却可以让你觉得自己在控制着下山的过程,你会更警觉,随时准备应付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个态度问题。去试试吧——要掌握技巧、牢记应注意的事项,但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尝试!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法拉帝550游艇出海 Ferretti Yachts 550...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