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07-04 14:54 IP属地:未知
查看 64.9W | 回复 157
难忘吕梁山区的孩子们
2011年6月20日-24日,我在山西吕梁碛口镇渡过了几天愉快难忘的时光,美好的回忆固然与当地壮美的景色和厚重的文化有关,但更多是来自于当地的孩子们。出发前询问路况,得到爱卡北京和山西卡友的热心指点,特此表示感谢。
我是以志愿者的身份跟随中国营养学会的工作人员来到山西临县碛口镇高家塔小学,参与了学会“送营养工程”的工作。2006年,中国营养学会组织营养学专家前往吕梁革命老区两所小学进行营养状况调研,并于2007年5月启动了“送营养工程”,免费为两所学校的数百名学生每人每天提供一个鸡蛋。“送营养工程”又称为“一个鸡蛋工程”,对改善贫困山区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状况起到了一定作用。5年多来,学会坚持每年定期调查孩子们的体格发育情况,做身高、体重的测量,进行体力活动和膳食情况的调查。
我们这次活动一行6人,我和中国营养学会的三位工作人员前往临县碛口镇高家塔小学,另外2名志愿者去近百公里开外的兴县蔡家崖小学。大队人马坐动车从北京到太原,我和一位志愿者开车拉着为学校捐赠的2台电脑和调查材料奔赴太原与他们会合。
6月20日早上7点出发,汇入周一早高峰的车流,出杜家坎,走京石高速,转京昆高速,一路顺利,11点到达石家庄服务区。从石家庄出来,在太旧高速路段也很幸运,没有遇到大的拥堵,下午一点半左右到达约定的会合地点—太原清徐服务区。
由于我功课做得不够仔细,没有选择新开通的太佳高速,而是走了多出80公里的京昆高速。我们分乘两辆车,从离石市下高速,走209国道,在三交镇分手,于傍晚6点半就来到了碛口镇。
碛口镇属吕梁市临县,这里位于黄河中游,与陕西吴堡镇隔河相望,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渡口码头。“碛”是激流险滩的意思,黄河河道在这里突然收窄,号称黄河上的“二碛”,而一碛则是著名的壶口瀑布了。
因明末清初战乱不断,内地与西北间的陆路交通受阻,黄河河道运输兴起,碛口成为一个最重要的中转站,造就了其从明清至**的三百多年的辉煌繁荣。碛口不仅是运输枢纽,也是商贸重镇、军事要冲,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
碛口古镇不仅有迤逦的自然风光,依山临水,山河壮美;更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精彩的人文景观,古韵悠长,民居林立。
我们住的地方叫“碛口客栈”,旧称“四合堂”,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大院落。隔着一条20多米宽的石板路就是奔腾不息的黄河。客栈由两个大院落构成,每个院有上下两层,靠山的一侧都是窑洞,有的窑洞里是传统的炕,也有的是两个单人床。我们是周一到的,客人较少,选择余地大,就挑选了上层带床的窑洞。
窑洞里确实是凉快,比室外的温度要低3-5度,里边也隔出了卫生间。窑洞的木头门窗只糊了一层纸,没啥隔音效果,门窗缝隙也较大,虽然屋里有很多小虫子,但是没有蚊子咬我。房间里有宽带网线,可惜我辛辛苦苦背去的笔记本出了故障。
我们吃饭也基本都是在客栈解决的,我这人酷爱吃面食,到了这里我真是如鱼得水。客栈里较贵的肉菜也就20-30元,还可以接受。
[ 本帖最后由 dartplayer 于 2011-7-4 15:3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