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300C论坛 >  大家一起“小人书”重温、找回童年的回忆把!(跟帖派大米至日尽米完)

发表于 2010-05-27 09:44    IP属地:广东

美哉关羽
神都是人做的,关羽就是神。后朝皇室奉他为“关圣帝君”,佛教尊他为“伽蓝菩萨”,民间口语中,统一称他为关公。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无论考究还是潦草;碰到了,就该进去磕个头,如唐三藏所言:“遇佛拜佛,见塔扫塔”,一份心是尽到了。
我对关羽感兴趣,对他的生平事迹却不很熟悉,这该打。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这些精彩纷呈的故事单元我该去详览《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我为什么读不进去?其间有太多的权谋心术吧,就象大片的乌云蔽日,我的心机不够理解它。或许可以弄套连环画来帮忙——小孩子都能懂的,何况我?而且我自己,隔了这么些年,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宜刻舟求剑。说不定我已经变成个工于心计的女人了呢?谁知道。如果是,那该是写文章训练的结果,我从中悟出了一种用兵之道。
那年在天津文化街,我淘到本《走麦城》。前尘旧事来不及看,先看英雄的末路。关羽也会阵亡么?甚至不是阵亡,而是被俘、斩首?谁敢斩关羽的首。他是武圣,是人间天神。然而——将军唯其阵中亡,才能成神成圣,关羽圆满了。
比起拍电影之类,绘画原本拥有更大的自由度。演员难找,但画家的想象力是不受羁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激烈反对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的剧作家吴祖光的理由是,贾宝玉这个人物在现实中找不着。当时我没有懂得他的话,后来才理解了:不是说找不出这个演员来,而是贾宝玉这个人物只能在小说中存在,放到贴近生活的电视剧里面,这个人物很难成立,甚至美感都会打折扣。但吴祖光看了拍出来的电视剧也改了口。影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长项在于综合,加上立体。而绘画,在于随心所欲——把你心中的图画出来!把你心中的关羽画出来。关羽是个什么模样:“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他的形象经千百年流传已经固定,连乡间泥匠帮着修个村庙,捏塑出来的关公像也大致是这个谱。画《走麦城》的严绍唐先生是名家,我觉得他画的关羽有点太实,太固定,虽然准确——没法更准确了,老一辈画家的功力在这一点上是无可挑剔的,画面也变化多姿,人说“严绍唐先生的画面永远不雷同”,这对连环画家来说可是盛誉。也许该去找找陈光镒先生的《千里走单骑》来作个对照。据说这《三国演义》连环画的第十七册是陈的颠峰之作,其他作品的关公形象无一可出其右。上网搜到了扫描图片,果然,陈光镒的关羽丰神夺人,伟岸与飘逸兼具,真是世间奇男子,动如脱兔坐如山。
1990年,央视筹拍《三国演义》,不知通过何种途径到西安找到个“大陆”:陆树铭。陆当时不在家,在外地拍戏,西安下大雨,他回家关窗,到家发现窗户好好的,门上有张字条。他当即冒雨骑车赶到饭店,浑身湿透,要见他的人一见他,抓起电话就给北京打长途:“找到了……百分之八九十吧,如果这个再不行,恐怕在咱们国家不大好找了……”陆树铭上了妆,一眯眼,扶须——那一刻,关羽附身,关羽复生。
旧时的戏台,上演关公戏时有许多规矩。如扮演关羽的演员在演出前十天要斋戒独宿,熏沐净身;出场前,要给关帝像烧香叩头,在后台杀鸡拜祭;如果演的是《走麦城》,更要台上台下烧檀香、点蜡烛。据说如果违犯禁律,关帝就会显灵,演员要出事故,戏园要出乱子。《三国演义》剧组拍“败走麦城”那场戏是在承德的雪山上。陆树铭化好妆,对制片主任说:“请把香拿来。”香点上了,他在雪地里跪倒,对着苍茫的大地说道:“关老爷,今天我们拍你败走麦城的戏,我用生命担保,一定拍好。”言罢,他站起转身,发现剧组所有的人全跪在他的身后。
“……山路越走越窄,关羽却不敢停留,带着十余骑,急急忙忙赶路。走不多久,背后关平赶来,说赵累已死在乱军之中,关羽更加悲惶。”
“关羽令关平断后,自己在前开路,五更时候,走到决口地方。那地方两边是山,山边尽是芦苇败草,一阵风来,吹得瑟瑟发响……”
“正走间,一声喊起,两下伏兵尽出。关羽大叫:‘让路!’纵马往前猛冲;哪知芦苇中伸出无数长钩套索,把关羽坐马绊倒。关羽翻身落马。”
芦苇。从没见过芦苇会长得这么高,比坐在马上的关羽还高,它们肯定是成了妖。芦苇是败草,头重脚轻根底浅,却管自招摇。掩藏了伏兵的它们遍布两边,中间空出一条窄路来,容关羽一马走过。关羽虽心境悲惶,姿态仍端重,他一手握缰绳,一手提青龙偃月刀,骑着赤兔马走向败途。
(《三国演义之十七·千里走单骑》,吴其柔、田衣改编,陈光镒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8月版。)
2008,7,6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69.9 KB)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第一次更换空调滤芯...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7 09:45    IP属地:广东

小商河界
雪里花南、雪里花北、雪里花西、雪里花东,金国人的名字都这么可爱。还有完颜阿骨打、金兀术之类,听上去毫无意义,可是甚合音韵,写出来的字也酷得厉害。雪里花南北西东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四个。他们的娘怎么预先就知道会生四个凶猛儿子出来,刚好凑成一组,齐力当上金兀术的四员先锋。
南,使铁门栓;北,使大铁叉;东,使混铁刀;西,使狼牙棒。全是力量型兵器,北地生长的金人个个都是大力士。汉人把周边的少数民族都看作野蛮的族群,而在金人眼中,汉人也是“南蛮”,连儒雅的岳飞都被他们唤作“岳南蛮”。咱们南人,也向来不缺刚勇之士,如雪里花南北西东不幸遇见的杨再兴。杨再兴是杨令公后人。北宋的杨家不知何时式微的,延续到南宋,重振家邦的人,就叫“再兴”。
杨再兴在《岳传》中出现的节奏很耐人寻味。早年,岳飞在图出身的时候,他曾现身一次,与岳飞在小校场中交过一手,留下了“今科状元必是此人”的断语。若干年后再见,岳飞是抗金主帅,杨再兴是义军首领,彼此敬重,杨终为岳所收复。按照大家的愿望,杨是从此走上了正道,理应多多为朝廷效力,以成正果。然而他效力的时间太短——《岳传》中的《杨再兴》与《小商河》是相连的两本,才归顺没多久的杨再兴没越过小商河界。勇冠三军,战无不克的虎将,为什么总是碰上一条淤泥河呢,罗成如是,杨再兴也如是。
雪里花南北西东错落有致,富有节奏地殒命于杨之手。你注意到了么,天气也是有节奏的,紧点,松点,跟际遇和心情配合。杨再兴行军的时候,是严寒天气,北风怒吼,大雪飘飘,遮盖了小商河道。他杀了东西南北四将,听见逃跑的金兵纷纷攘攘喊叫四太子来了,就催马上前,想活捉金兀术。他跃进了小商河。他被齐发的乱箭射死,死不瞑目,挺立在河中多日——他原本最痛恨放暗箭的人,暗箭果然就是他潜意识里自知的死果。
而援兵到达时,雪后天晴了。岳云,拍马摇锤,趁着月光,奔往金营。随后,严成方、何元庆、余化龙、罗延庆等人各自带队跟上,这场打斗的大戏给画家设了难题:既要表现这几员猛将“如入无人之境”、“谁也近身不得”,又要表现众金兵“依靠人多,层层包围”和“自相践踏,军心大乱”。纵观这一节的十多幅连环图,每幅都截然不同,各自有场景、氛围、重点、视角,真让人喝彩!他们杀了一昼夜,“杀完一层又是一层”,画家没昏,读者没昏,而几员猛将中有一个人昏了——严成方。众将突破重围,岳云没见到严成方,就折返去找,只见他仍在乱军中混战。岳云赶到他面前招呼他同走,他不回答,举锤便打,岳云才知他已经杀昏了。赶来的众兄弟将他扯住、拖住、架住、抱住,共同挟持簇拥着他,杀出一条道路而去。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高6换废气单向阀检查正时胶条...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7 09:46    IP属地:广东

隋唐系列
南阳关前
从整体上看,四川人民版《说唐》的画功一般。不知是不能还是不为,好象在风格上这套书就不打算精雕细琢。试举一例,它的主要人物在交战时均不着盔甲。是盔甲画起来太费工?还是预先商量好了人物造型,从此一套服装穿到底?秦琼早年当捕快,头戴范阳毡笠,这顶毡笠就从他初出江湖一直戴到他官封护国公,上阵时当头盔用,病倒在床上也不摘。
画得较好的只少数几册。有一册从前在我的盲区里:《南阳关》。现在翻开重看,劈面就觉出众,每一幅都很考究。绘者丁世谦,他还画了另一本《尉迟恭降唐》,比这本稍弱。这两册里的人物,都是重要而非主要,这是偏巧分派给他的,还是他自己选择的?
《南阳关》是伍云召的戏。杨广弑父篡位,称隋炀帝,命仆射伍建章代写先帝诏书,伍建章拒写,被一门抄斩。其子伍云召兵镇南阳,炀帝兴兵讨伐。“却说伍建章之子云召,身长八尺,面如紫玉,力能举鼎,万夫莫敌,拥雄兵十万,镇守南阳,是隋朝第五条好汉。”伍云召亮相时,尚不知家门噩耗,正带领家将在山中打围。他右负弓,左挂箭,顶盔贯甲,器宇轩昂,一手搭檐举目瞻望,肩头还停着一只大雕振翅欲飞。——这册书是1981年出版的,当时《射雕英雄传》还没开拍哪,丁先生的想象力已经先行到达了。
连友徐海峰写了一篇《中国古代刀马线描连环画家一百零八将》,把丁世谦位列“地角星”,称其“将如磐石,马似螭龙”。名次可以商榷,但这八个字甚确,尤其《南阳关》的主要场景就是行兵、对垒及交战,南阳关前空地,任丁先生的一枝笔驰骋。
古代的打仗在我们的想象中有种浪漫色彩,大概是古典小说和评书造成的印象。两军对阵,主将出马,士卒列队立于其后。主动出击的一方,要“讨战”,对方听闻,主帅就在营帐中发问:“哪位将军出去会战?”然后自有一将闪出:“末将愿往!”来到阵前,互通名姓,你来我往,大战数合。在胜负未决之前,他们身后的兵卒须保持队形不动。在很多情况下,小卒们好象并不需要参与,只是列队以壮声威,观看各自的主将PK。收兵的时候,要鸣金;胜的一方,还会打得胜鼓。有时候一方连日得胜,另一方捉襟见肘,可能挂起免战牌来。胜的一方可以叫骂相激,却不可乘胜冲击,免战牌是君子国的产物。凡此种种儒雅的程式,使得打仗仿佛一种古代体育运动。刀马线描连环画完全配合这些运动规则,即便混战起来,也是兵对兵,将对将,基本格局不乱。尽管由无数个体组成,兵却没有胜负操制权,主将得胜,他带的兵就士气大振,节节进逼;主将战败,他手下的兵决无回天之力,整个就是兵败如山倒。
《南阳关》里那么多幅交战场面,每一幅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决不雷同,处处匠心,殊为不易。一个画家本不会懂得十八般武艺,可是他笔下将官的招式、姿态都配合当时情势,谁占上风谁被动一目了然,比文字脚本还直观。麻叔谋与司马超交战,四十回合不分胜败,麻叔谋暗想,我须回马一枪方可胜他。这回马的一招在小说里很常见,基本上是谁使这个心计谁得手,《说唐》的这一节偏偏不落俗套,我们也可知爱吃小孩儿当点心的麻叔谋有多“水”:他虚幌一枪,回马就跑,引诱司马超在后追赶。麻叔谋见他渐渐追近,回马就要一挑,却不料司马超早把刀在马后砍来,忙将身一闪,跌下马去,众将上前将他救了。人多手杂,画家却调度有方,他真能做到让读者不看文字脚本也明白是何局势。还有更复杂的:伍云召独战四将,枪挑其二,剑斩其余;追击途中,只听一声炮响,闪出四员将领拦住去路,又有四员大将从后面杀来,然后又有二将各带兵马从两胁而上——三幅图里居然能安插这许多人,且尚有留白造成距离和空间感。画中每个人的兵刃都自不同,每个人兵器所呈现的角度也使得画面均衡。
动态精彩,静态也美。征伐南阳的主帅韩擒虎与伍云召的父亲有八拜之交,故有心放云召一马。两人战至僻静处私语时,伍云召将一杆长枪横托在两个肘弯,手掌就势张开配合台词:“我大仇在身……请老伯速回去。”——风度十分完美。伍云召何等英雄,在故事中奈何时运不济,碰上丁先生却是幸事。
我记起小时候,好多男孩喜欢画古代兵马作战图。无关的情节都略去,就爱画盔甲兵器将马。伍云召有将帅之风,尉迟恭乃一朝名将,我猜,是丁世谦先生特地挑他两个来过瘾的吧?
(《说唐之五:南阳关》,余音改编,丁世谦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第1版。)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63.73 KB)
 

[每日热点]:【车友看车】爱情的见证 车轮的浪漫...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7 09:47    IP属地:广东

机械英雄观
“机械英雄观”,此为周泽雄语,语出其大著《青梅煮酒》。
周泽雄不谈《说唐》,他是在谈《三国》、《水浒》的边缘顺便带过一笔:“机械英雄观,以《说唐》为最。一个人既已成了顶尖高手,那么他的武艺将不随场合、心境的变化而变化,永远只能体现顶尖高手的技艺,就仿佛一个九段棋手只能下九段一品的棋,断无出‘昏着’、‘恶手’之理。”确是这样,你只要知道《说唐》中各位英雄的武艺排名,所有的交手,不必进行已先有分晓。
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第四条好汉雄阔海。第五条好汉伍云召。第六条好汉伍天锡。第七条好汉罗成。第八条好汉杨林。第九条好汉魏文通。第十条好汉尚师徒。第十一条好汉新文礼。第十二条好汉不知道。第十三也不知道。第十四有人说是王伯当。戏份最重的秦琼仅排名第十六。程咬金第十八,单雄信第二十。对着这张排行榜我想,既然前面有好几个空缺,为什么大家不往前推进呢?又无须插队。或许《说唐》的作者认为宁缺勿滥,众英雄的武艺高低须符合他心里的刻度,名次要和本领成一定比例。如此,我们可以知道被一律地形容为“万夫不当之勇”的众好汉,实际上的水平有多么参差不齐。有万夫不当之勇,号令天下绿林的单雄信,只要不是和无名之辈交手,就总是输。他当然得输,因为他后面就不排了,由他殿后呢。怪不得人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单雄信的尴尬处境,比上不了榜的任何兄弟都差。
但也有难得的偶然,突破机械,令人激动。单田芳在他的评书中说:“宇文成都什么时候碰到裴元庆,什么时候倒霉。”就是这么古怪,小裴的名次明明是在宇文之后,可实战起来,吃亏的总是成都。四明山那次应该不算,小裴的fans都得承认——宇文成都是被排名第四、第五、第六的三杰联手围攻,从辰时战至午后,三杰不敌退下,成都在追赶途中遭遇小裴,这种时候他的流金铛怎抵得了小裴的双锤。但以其他人为参照——参照物当然是战斗机器李元霸——宇文成都当不起霸的半锤,而小裴居然接了霸的三锤,这又如何解释?
湖南美术出版社在1982年出过一套五本的《说唐》,画得粗糙,但小裴遭逢李元霸的场景给我印象深刻。原著中的裴元庆,是个哪吒似的少年,在这个版本的画幅里,他的模样并不俊秀,看上去又太小,圆脸,精悍,象一个力气不凡的乡野孩子。四明山下,李元霸来了!这个人厉害得简直不是一个人,所有人闻风丧胆,好不容易得个办法,在头顶插一面小黄旗,伪装成“李家恩公的朋友”,可以保命。人人都插了,唯独裴元庆不肯插:他七岁行军,如今一十四岁,双锤之下打了多少英雄,岂怕一个“霸”?图画中,他咬牙切齿,两柄锤并拢来高高举起,去迎接霸的比他更大的一个锤——“好家伙!”只一下他就知道了,对手名不虚传;霸又连击二锤,好小裴,当、当、当,一连接住三锤,大叫一声:“果然好厉害!”回马就跑。
下一幅画的构思特好,比其他版本同一情节的画都好些:取远景,两个人都很小而气势、局面分明,兼具回味。端坐马上的霸耸立于山坡,一手抱锤,另一只大锤高高朝天举起,他对着头也不回冲下山去的小裴的背影喊道:“好兄弟,天下没有人当得我半锤,你能连接我三锤,也算是个好汉,饶你去吧!”这句话喊得漂亮,一个生来只为充当战斗机的人,也明白有的人不能杀;小裴输得也精彩,他是尚武,霸是黩武,两人的四柄大锤激烈相碰之后他终于知道天外还有天。画这幅画的人富有想象力,可惜画功不硬,就好比一个小说家善编故事而文笔欠佳。但他可以去当导演,说不定比前几年的电视剧《隋唐英雄传》的导演强。在那部电视剧里,小裴就在这一次让李元霸的锤砸死了,还笑着说自己死得服气。谁服气?砸死裴元庆的李元霸,彻底成了个最无趣的人;小裴也不该这么乏味地死,他就该死在武功完全不及的新文礼摆下的火雷阵中,至今京剧中仍有这一出《火烧裴元庆》。
《说唐》中的武艺排名,其间包含着一种命运的播弄。最典型的就是李元霸跟宇文成都,他们俩究竟谁是谁的命中克星?霸的师父曾叮嘱过他,日后若碰到使流金铛的人,不可伤他性命。宇文成都就是使流金铛的。前一次,他被放过,后一次,他被抓过去撕了。撕了他的霸随即就在归途中被雷追轰,力大无穷、但多少有些弱智的霸愤怒地将他的四百斤重大锤撩向天空,再仰头看它落下来——刚好落在他自己的脸上。
从来没人认为天赋异秉的李元霸是英雄。连《说唐》的作者都不,他让霸替他的父亲李渊夺取到传国玉玺后就死掉了。李元霸死了,高兴的人太多,悲痛的人却近乎无,除了他的自家人。这真是个悲剧:一个人光有盖世的本领却无人的感情,来人世走一遭,非但没人亲近,连敬重也没赚来一分。令所有人魂飞胆丧有什么好处,人皆避之犹恐不及,这还有什么意思……
所以李元霸怎舍得用他的锤砸死裴元庆。好不容易才碰到这个不仅不怕他,还一连接了他三锤的小子,他该是他在世间孤独的伴。
任何版本的隋唐故事,秦琼都是主要人物。陈荫荣的《兴唐传》说他“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这话漂亮得很,其实他本事时有不济。大概他是个有原型的真人,跟尉迟恭一样,所以他俩的故事显得真实,本领没被吹嘘到不可信的地步。秦琼与尉迟恭有“三鞭换两锏”的佳话,打了个平手。旗鼓相当的他俩在唐太宗即位的年代并肩做了门神,至今已在中国人家的大门上站了一千多年。成神的远不是武艺最佳者,这反映出,武功并非决定性条件。
其实所有作者的襟怀,都不会为武艺所局囿,真那样机械还写什么书?
(《说唐之十四:罗成夺魁》,余音改编,张文忠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77.12 KB)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一万块钱买个E240之转向开关 开始整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7 09:48    IP属地:广东

宇文家的事
隋炀帝的宠臣宇文化及有两个儿子,大的成都,小的成龙。叫成都的是大隋朝的标杆,得无敌将军之谓;叫成龙的成了脓包,简直适得其反,宇文化及生过第一个好儿子就收手倒好了。这两兄弟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世间此情常见,一个占尽风光的人物被造就出来,必须配搭一个副产品来承载剩余渣滓。
宇文成都不大搭理他这个兄弟。宇文成龙却羡慕他哥,所以在他爹保举长平王邱瑞征伐瓦岗的时候,自告奋勇挂先锋印。他爹阻拦不及,炀帝已经非常高兴地下旨册封了,只好回家埋怨:“你没有本事,如何挂先锋印?此去性命难保!”赶紧备厚礼打点邱瑞,求他照看儿子。对他爹的苦心运作,宇文成龙肯定是一副大不咧咧大不屑的样子,天下的窝囊废全都有这种爹、这种行为模式。
《说唐》写这个小丑只简淡勾画,没好好展开。评书里需要这个丑角,所以浓墨重彩。单田芳说宇文成龙屁股大,脖子长,是天生“顶枷戴锁的脖子,蹲监坐狱的屁股”,倒是妙喻。陈荫荣也讲邱瑞升帐点将,宇文成龙来迟,一问,说是上阵没盔甲不好看,故特地到冥衣铺糊了一套,众将看他身上纸糊的盔甲果真飘飘然的。与这种蠢材共事,邱瑞必然难做,他手下将官也会觉得深受侮辱。瓦岗寨跟宇文成龙对战,只有拿他当儿戏才能避免侮辱。
军师徐茂公命令众将,许败不许胜。故一日之内,以单雄信为首的十五员大将一律败给宇文成龙,然后一连半月闭关不出,任凭宇文成龙得意忘形地骂战。此举意欲何为?《说唐》没交代,《兴唐传》补了一笔使它完整:邱瑞手下一员悍将,先前败给单雄信,现在眼见着宇文成龙耀武扬威,硬是被气死了。随后徐茂公再行施反间计:把宇文成龙抓来,割了首级差人送给宇文化及,附上仿冒邱瑞笔迹的信,说宇文成龙恃功骄横,违抗军令被斩。擒拿宇文成龙的人,《说唐》里是秦琼,《兴唐》里当然还是单雄信——他是空手上阵的,并且哈哈大笑说:“我若动用兵刃赢他,就不叫小灵官!”
于是不值钱的宇文成龙的头就被割下来,装进竹箱去送给他爹。他爹起先没认识这个头,因为用石灰拌过,等读了书信再仔细看,不觉瘫倒在地大哭大骂。带着信和头到炀帝面前告状去,再跟着锦衣卫去邱瑞家捉拿家属,才知家属已被徐茂公赚取上瓦岗,作为招降邱瑞的筹码。——宇文成龙的贡献,到此便告圆满,没有剩余价值了。
一个废物儿子,死了不过哭一场,宇文化及更挂心的,其实是他的大儿子成都。当时如果有保险公司,他早就投保了,花多少保金都行,他这个大儿子多宝贵。一个人越有能耐,越危险,风口浪尖上的事情都归他做,宇文成都身为隋朝的标杆,多少人以他为靶子!其实他为昏君效力,是食君之禄分君之忧,无可非议。令人寒心的是那一次:四明山下“三英战吕布”,排名第四、五、六的三强手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围攻宇文成都,从辰时直战至午后,观战的靠山王杨林却想宇文化及仗着儿子成都厉害,有不臣之心,不如借反贼之手杀了他,以绝后患。就令军士只管击鼓,再不鸣金。杨林的用意宇文化及当然明白,心里不知怎样在大骂这老贼,就如杨林心里也一样在骂他老贼——凡年过五十,老谋深算的男子都可以被称做“老贼”,这是中国传统儒雅骂人法。战鼓急急,声声逼命,宇文成都心知肚明,可他身为战将,必须竭尽全力地杀下去,杀下去。他不愧为无敌将军,三强终于还是战他不过,退下了,他仍追赶。追至半山,排名第三的裴元庆手执双锤杀下山来,宇文成都把流金铛一挡,叮当一响,挡不住,回马败走,裴元庆飞马紧追。宇文化及慌得爬上金顶龙舟哭求炀帝,这才圣旨下,鸣金收兵。宇文成都回到龙舟,扑地跌了一交,晕死过去了。他这一回元气大伤,内伤尤甚。如果之前宇文化及的不臣之心还处于不明朗状态,在这之后,他们宇文家就要正经为自己打算了。此时天下大乱,十八家反王、六十四处烟尘并起,隋朝江山风雨飘摇,并非没有实力的宇文家族何尝不想逐鹿?
宇文成都其人并不给人以恶感。能把武艺练到他这个段位,人品上须得有些境界,低俗不入流的人达不到。纵观全书,他基本上没干什么个人化的坏事,实事倒是干了不少,哪儿有大事哪儿有他。他这样的人评高级职称,享一品俸禄,是昏君的英明之举。后来冒出个比他武功更高的李元霸,其实重用不得,因为李元霸的爹李渊,温良恭俭让的外表下,最终证明了有真正的不臣之心。等到宇文成都逼炀帝自缢,李渊放声大哭,遥祭炀帝灵魂,开丧挂白,然后在众人的劝说下,并“侑知天意在唐”,才“再拜受命”,戴冠冕,披黄袍,升大殿。
宇文成都与李元霸赌力,比赛举午门外的金狮子,三千斤重一个。李元霸说:“你先去举。”他倒是深谙当代法律“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宇文成都走出午门,一手托腰,一手举起狮子,一步步走到殿上,再举出去。《兴唐传》里加了一笔:他举狮子出去的时候,嗓子眼儿里一阵甜腥,一口血涌上来。他强忍着把它咽了回去,不叫人看见。这笔加得好,是,我们只看见无敌将的风光,何尝看见他和血吞的内伤?
李元霸何许人也,他把两个狮子同时举起来,举上举下十数遍,非人也。最后在紫金山下,宇文成都还是跟李元霸狭路相逢。“成都看见,吓得魂消魄丧,欲待退走,无奈人已照面了,只得叹口气道:‘罢,小畜生,今日与你拼命也!’”用笔简略的《说唐》,话也说到了位:“无奈人已照面了”!明知必死,为尊严故依然上前,宇文成都作为一个将军的素质,是无可挑剔的。
宇文化及承担了弑君的罪名,皇帝却该李渊做,此老贼没斗过彼老贼。
(《说唐之五:南阳关》,余音改编,丁世谦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第1版。)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72.96 KB)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保养基础 氮气减震器的维护保养...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7 09:49    IP属地:广东

网易浙江嘉兴网友 [iak]: [加关注] 2009-10-20 11:39:27.0 发表
记得小时候村里的供销社都有卖连环画的。一有几毛的零花钱就去买几本。慢慢的自己也积累了100多本,现在还收在老家的柜子里。最深刻的是曾经外出去父亲的工地看到旁边的百货店有一套三国演义,8块多钱,每天路过我都要去看一眼。后来实在忍不住,要父亲给我点钱买下。父亲开始拒绝了,因为家里收入不多,当时这8块多钱也是比较大的数目了。之后我只有采取绝食的方式,被父亲暴打一顿后,总于换来了这套三国演义。童年真是快乐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6.2 KB)
 

[每日热点]:【改装美容】M271老E升级激光大灯...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7 09:50    IP属地:广东

小时候最喜欢看武侠的,还有岳飞之类的,盔甲细节画得很好,还拿彩笔上过色~~可以现在找不到了,不知扔哪了。。。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8.32 KB)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老速腾只花30元 年审尾气一把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7 09:51    IP属地:广东

网易山东淄博网友[酷爱] ip:124.134.*.*: 2010-03-22 13:05:17.0 发表
母亲存了很多从58年到85年左右的画书,那些是我小时的最爱,现今全留给我了.我要好好保存,不知有些品相不好的,很旧的,是否有保存价值吗?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7.53 KB)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皇冠陆放第二次保养和检查...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7 09:51    IP属地:广东

网易黑龙江网友[1111] ip:113.9.*.*: 2009-10-31 18:15:58.0 发表
最爱卢延光 了 当年有个杂志《连环画报》曾经刊载过很多他的作品 很多是三言二拍 呀 爱不释手....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6.19 KB)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如何自己手动修复 前挡玻璃裂纹...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7 09:52    IP属地:广东

网易天津河东网友 ip:60.26.*.*: 2009-10-24 07:46:02.0 发表
很受益,难得你的收集与评说.好.非常的年代,产生非常的小人书,当年文化的推广,是在没有功利的基础上,集体的智慧才能做到如此.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8.9 KB)
 

[每日热点]:【改装美容】08款卡罗拉加装蓝牙及电压表...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